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评定标准
年轻有为的眼镜
2023年12月05日 11:48:00
只看楼主

? ?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评定标准   1  水 文 1.1  水文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水文分析计算内容齐全,满足项目要求。 2 设计洪水复核,对新出现的大洪水宜详细说明,复核后的设计洪水成果,与上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成果。

? ?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评定标准  
1  水 文
1.1  水文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水文分析计算内容齐全,满足项目要求。
2 设计洪水复核,对新出现的大洪水宜详细说明,复核后的设计洪水成果,与上阶段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采用成果。
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总体设计应满足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数据处理等工程运行管理和水文预报的要求。
1.2  水文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气象、径流、洪水、泥沙等资料搜集齐全、可靠。
2 资料系列还原等一致性处理方法正确。
3 系列插补延长方法正确,系列长度满足规范要求,历史洪水(或暴雨、潮位等)重现期、系列代表性应经过论证。
4 各设计成果的分析计算方法正确,成果合理。
5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水文预报方案合理,站网范围及站点布设应经过论证。
6 报告附表、附图齐全。
2  工程地质
2.1  工程地质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区域构造稳定性的评价准确,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 
2 对水库渗漏、岸坡稳定、浸没和诱发地震等问题分析充分,评价准确,结论合理。
3 对建筑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充分,评价准确,结论合理。
4 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和开挖边坡坡比等地质参数合理,确定依据可靠。
5 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稳定性、工程影响以及工程边坡的稳定条件等分析充分,评价准确,结论合理。
6 对规划移民区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准确。
2.2  工程地质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勘察布置合理,勘察方法和深度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2 基础资料、勘察成果齐全且真实可信。
3 区域地质及水库区、建筑物区基本地质条件分析叙述详细、全面。
4 不同设计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分析充分,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合理。
5 针对主要不良地质缺陷处理应提出建议。
6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满足详査精度。
3  工程任务和规模
3.1  工程任务和规模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防洪、蓄滞洪区、河道及河口等工程的洪水标准合理,洪水调节计算成果及水面线推算成果正确;治涝工程的骨干排涝河道、堤防、滞涝区的水位计算成果正确,综合利用工程的洪水调节计算及回水计算成果正确。
2 工程的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合理可行。
3. 2  工程任务和规模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在流域和区域规划的基础上,贯彻综合利用的原则,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明确。
2 堤防工程应确定各河段的安全泄量和控制断面设计水位,推算河道水面线,选定河道治导线、 堤线、堤距。
3 蓄滞洪区工程应确定蓄滞洪区范围、分洪水位和流量,蓄滞洪区各频率的泄量,设计库容及相应水位。
4 治涝工程应选定工程总体布局,确定骨干排涝河道(渠道)、涵闸和堤防的设计水位与设计流量,确定滞涝区水位、容积和承泄区水位,选定抽排泵站设计流量和装机容量。
5 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应推算河道水面线;选定治导线、工程总体布局、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6 灌溉工程应选定灌溉设计引水量、灌溉工程总体布局,选定主要建筑物(包括水源水库工程、 灌溉渠道、交叉建筑物、泵站等)的规模和主要参数。
7 供水工程应选定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供水工程总体布局,选定水源工程、输水工程、调蓄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
8 水力发电工程应分析电力系统现状和负荷预测、电源组成,确定正常蓄水位和装机容量。
9 综合利用工程应选定正常落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死水位;有防洪功能的水库选定防洪库容和其他特征水位,选定装机容量。
3.3  工程任务和规模部分的经济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推荐的工程主要指标全部进行了方案比较。
2 推荐方案经济合理。
3.4工程任务和规模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基本资料真实可靠。
2 工程规模选择时,考虑的影响因素全面具体,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方案比选充分,工程规模选择适当。
4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4.1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确定的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相应设计洪水标准和挡水建筑物的安全超高合理。采用的主要建筑物及主要结构的设计安全标准及其依据合理。
2 建筑物相应的稳定、渗流和强度满足要求。对坝体材料和质量提岀相应要求,土石坝填筑标准合理。
3 确定的抗震设计烈度合理,采用的抗震结构及工程措施可行。
4 有分期蓄水或分期施工要求的挡水建筑物,其结构布置和材料强度应进行相应论证。
5 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合理。
6 在正常运用条件下,泄洪建筑物应满足安全宣泄设计洪水的要求,并满足发电、通航等建筑物在设计条件下安全运行;在非常运行条件下,泄洪建筑物能够安全宣泄洪水,确保挡水建筑物安全。
7 对影响枢纽建筑物安全的工程地质问题应有论证和处理措施。对各建筑物提出相应的开挖原则及基础防渗、地基处理措施。
8 根据工程等级及水库库容,论证设置必要的放空水库设施。
9 重要工程或体型复杂的泄水建筑物、大型工程的进水口、调压井、通航、过鱼等建筑物应经模型试验验证。
10 选定的边坡处理措施合理可行。
4.2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轴线选择、建筑物选型及工程总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论证,选定大坝、水闸、水电站和泵站厂房等主要建筑物轴线。对选定的灌排渠线和供水线路、堤线等,进行重点局部线路比较,复核所选线路。
2)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论证,选定工程总布置以及主要建筑物型式及次要建筑物型式。
2 挡水、泄水建筑物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建筑物进行稳定、应力、变形、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对混凝土坝提出温控设计。
2)说明泄水建筑物的运行方式、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水力坡降、消能、上下游衔接、泄水排沙、下游冲淤及其影响等水力条件。重要工程的泄水建筑物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3)根据不同坝型除满足自身功能需要外,坝顶布置还应考虑抗震、防冻、防洪抢险、观测、交通要求以及满足建筑美观要求。
3 引(输)水建筑物、厂房(泵房)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经综合分析比较,选定输水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
2) 进行水力计算,提出引水建筑物的引用流量、水位、水力坡降、不稳定流、水锤及涌浪、 冲淤及沉沙等计算成果。
3) 选定进(出)水口的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断面尺寸、孔口和渐变段的型式及拦污栅槽、闸门槽、操作平台及排污设施等布置,进行进(出)水口建筑物地基稳定和结构计算,提出开挖、衬砌、防渗、排水和加固等基础处理措施。进(出)水口应根据泥沙情况论证设置防排沙设施的必要性,如需设置,应提出防排沙设施的规模、布置、型式等。
4) 选定输水隧洞(渠道)各组成建筑物的位置、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断面尺寸、坡度等,进行输水隧洞围岩(渠道地基)稳定和结构计算,提出开挖、衬护、防渗、排水和加固等围岩(地基、边坡)基础处理措施。
5) 论述设置调压室(前池)的必要性,选定调压室(前池)的布置、型式、控制髙程、断面尺寸、工作水位、泄水及必要的排沙设施。进行调压室(前池)稳定和结构计算,提出开挖、衬护、防渗、排水和加固等围岩(地基)的处理措施。
6) 选定压力管道(包括旁通管、岔管、镇墩、支墩等)的布置、型式、高程、断面尺寸、长度、材质等,进行稳定和结构计算。提出对钢材及混凝土衬砌的要求和工程处理措施。对大型、复杂的岔管应进行专门的应力分析和结构设计。对高水头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和岔管提出防止内水外渗和围岩水力劈裂的措施。提出开挖、衬护、灌浆、防渗、排水和加固等基础处理或围岩支护的措施.
7) 综合分析比较选定厂房(泵房)的型式和布置方案,选定控制高程和主要尺寸等。对地下厂房应比较论证厂房轴线位置及与其他洞室的布置关系。提出稳定计算和结构计算成果。提出厂房基础和边坡的防渗、排水及加固等处理措施。对地下厂房应分析洞室群围岩稳定安全性,提出支护衬砌型式,并选定防渗、排水、通风、防潮等布置和处理措施。
8) 选定尾水建筑物的结构型式、控制高程、断面尺寸、长度、尾水闸门及其操作平台布置、 调压设施等。
9) 选定开关站(变电站)的位置、场地布置、面积、高程等。必要时论述泄洪雨雾对地面开 关站布置、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边坡工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判别边坡稳定性和可能发生破坏带来的不利影响、边界范围和破坏型式,基本选定边坡处?理设计原则和措施。
?2)对边坡进行综合治理方案比较,选定边坡处理方案,提出单坡高度和坡比、永久马道、台?阶和截排水沟等的设置。
?3)边坡稳定性的计算方法、设计参数、计算工况、安全系数及计算成果合理正确。?
5 灌溉、供(排)水建筑物应满足下列要求:
1)经综合分析比较,选定灌溉、供(排)水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
2)说明灌溉、供(排)水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水力坡降线、水流流态、冲刷、淤积等水力计算条件、方法,提出计算成果;说明取水、分水、控制、泄水、退水等建筑物的过水能力、水力衔接、消能防冲计算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说明河道与渠道(管涵)交叉建筑物的冲刷和淤积计算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结果,确定河渠交叉建筑物防冲保护范围。
3)说明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主要尺寸、运行条件;提出主要建筑物的稳定、应力、变形等计算成果;选定主要建筑物的排沙、防渗、抗冰冻等措施。
6 通航、过鱼建筑物应满足下列要求:
1)选定船闸通航净空、设计高程,闸室段和上下引航道平面布置和控制尺度;选定闸室结构布置、闸首结构型式、闸首建筑物组成、主要控制髙程和尺寸。
2)选定升船机型式、采用方案的构件组成、动力系统、闸门、提升系统以及附属建筑物布置和设计参数。
3)选定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布置、锚地和前港区布置;选定导航、靠船建筑物及护坡、护底工程的布置和结构型式。明确系船设备、信号、标志、通信、动力照明和检修防护设施。
4)通过方案比较,选定过鱼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方案。
7 堤防工程、河道及河口整治建筑物应满足下列要求:
1)选定堤线长度和堤防断面型式,选定堤防筑堤材料的质量要求和筑堤标准。确定堤顶高程、 堤顶宽度和防汛路面结构型式、迎水侧护坡防护型式。
2)河道整治建筑物布置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选,选定满足防洪、排涝、航运、灌溉和供水等要求的治理方案和整治建筑物布置方案。
3)对建筑物进行稳定、应力和结构等计算。说明渗流和渗透稳定计算成果,判别渗透变形类型;说明土堤的边坡稳定,基岩上防洪墙的抗滑、抗倾稳定和土质地基上防洪墙的基底应力、不均匀系数等计算成果;说明堤防沉降计算成果,提出地基和堤身沉降量控制标准。
8 交通建筑物应满足下列要求:
1)确定对外交通道路布置及与现有永久道路的连接型式,以及交通道路级别、线路设计、路基、路面宽度和路面型式。
2)对外永久交通道路涉及新建桥涵时,确定桥涵的位置、型式、桥长、跨径、桥面宽和荷载标准,基本选定地基处理方案。
9 监测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说明工程安全监测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方案及主要建筑物安全监测布置范围。
2)根据不同建筑物级别和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监测项目,选定的项目监测项目和监测断面合理、可靠。采用的监测方法适宜。
3)复核安全监测自动化要求。
4.3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的经济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经方案比较论证,选定的工程总体布置方案经济合理,选定的建筑物型式结构可靠且经济。
2 工程最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计算成果基本准确。
4.4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设计基本资料完整可靠,选用正确。
2 设计内容和深度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3 计算选用的公式及各种参数合理。
4 各种建筑物的布置应具备工程运行后便于维修的条件,若建筑物局部发生破损或出现某种缺陷时,应具有维修和恢复功能的条件。
5 附表齐全、规范,表格数据前后一致并且与报告文本内容一致。
6 附图齐全、内容规范,满足设计深度和制图标准要求。图面清晰,图件设计与报告文本内容一致。
4.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的时间性,建筑布置和型式应满足合理工期的要求。
5  水力机械
5.1  水力机械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选定的水轮机(水泵一水轮机、水泵)的空化性能(安装高程)满足各种工况下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2 机组调节保证计算成果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并留有适当的裕度。机组应具有可靠的防飞逸保护措施,确保安全运行。
3 有可能产生水锤危害的泵站,应进行事故停泵水锤分析计算,采取防护措施。输水系统沿线设置的阀门及仪表应满足安全运行要求。
4 厂(泵)房及主要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生产、方便操作和防火的要求。
5.2  水力机械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水轮机(水泵—水轮机、水泵)型式、装机台数及单机容量等主要参数、安装高程应满足工程任务和安装、运行、维修的要求。
?2 水轮机(水泵—水轮机、水泵)附属设备的型式、数量、主要参数及布置应满足安装、运行、维修的要求。
?3 主厂房起重设备的型式、台数、额定起重量应满足机电设备卸货、安装、维修的需要。
4 辅助系统设备应满足各个系统的运行要求,应根据系统重要程度、可靠性要求,设置备用设备或留有一定的裕度。
5 主要设备布置应符合电站厂区总体布置要求;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方式、厂房主要控制尺寸以及各层高程等应满足安装、运行、维修的要求。
5.3  水力机械部分的经济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水轮机(水泵一水轮机、水泵)型式、装机台数、主要参数应进行技术性能指标、设备投资、土建投资、发电量(耗电量)、运行维护费用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并给出比较表。
2 长距离引水系统布置的电站,当机组暂态过程的压力和转速上升不满足规程规范要求时,应复核增加调压井、水轮发电机转动惯量和引水管道直径等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3 多泥沙电站(泵站),应从泥沙磨蚀对水轮机(水泵)维修费用及年发电量的影响等方面复核抗磨蚀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4 厂(泵)房的设备布置宜紧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经济实用。
5.4  水力机械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电站运行水头(泵站扬程范围)变幅较大时,应说明水轮机(水泵)的运行方式、运行稳定性以及防振减振措施。
2 多泥沙电站(泵站)应有合理的防止或减轻水轮机(水泵)磨蚀的综合处理措施及维修方案。
3 重大新技术的采用,应对其成熟程度、实施难度及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等进行专门论证。
4 辅助系统应视其运行方式及重要程度设置备用设备。输水压力管道上配置的阀门、仪表等应满足水轮机(水泵一水轮机、水泵)启动、停机的运行要求。
5 釆用自流减压供水、顶盖取水的技术供水方式时,应装设安全可靠的泄压装置。排水系统应考虑安全措施,防止水淹厂房。寒冷地区的供排水管应设置防冻措施。压缩空气系统应有可靠的限压安全措施及报警信号。
5.5  水力机械部分的时间性应考虑工程的分期建设、设备的分期安装因素,设备的选择应满足分期运行的要求。
6   电气
6.1  电气一次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选定主要电气设备、输电线路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数量均应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并应在工程各种运行条件下,满足电力系统及工程自身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2 水电站(泵站、闸)用电及坝区用电的方案应安全可靠,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选定的方案应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3 主要设备布置应满足安全运行、方便操作和消防的要求。
4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设计方案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保证人员、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
6.2  电气一次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水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应满足接入系统的要求;供电工程应根据电网情况,满足工程的用电要求。
2 水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应在已确定的接入系统电压等级、进出线回路数的前提下,结合电站装机规模、单机容量、运行工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等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和可靠性计算(如果有),选定水电站电气主接线方案。
3 抽水蓄能电站还应论证选定的发电电动机在电动机工况的启动方式和接线方式。电气主接线的选定应考虑设备型式、短路电流的影响及工程整体布置方式等方面因素。
4 水电站(泵站)用电及坝区用电方案的选定,应根据工程性质、规模、总体布置及附近电网或施工用电情况等选定电源的引接点、电源数量、电压等级数等方案。
5 应根据系统远景发展规划及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比较选定水轮发电机、发电机电压配电装置、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高压引出线、启动装置等主要电气设备的型式、规格、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对电力设备重大运输,现场组装及设备布置、新技术应用等特殊问题应做专门论证,并根据需要提出专题报告。
6 泵站电动机组的启动方式及启动装置选择,应根据电力系统情况、电机型式、电机容量、负载性质及电机台数综合分析选定。
7 对高压配电装置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特点、规模、环境条件、总体布置、电压等级、进出线情况及设备制造水平等情况,经技术及经济综合分析确定。
8 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结合工程总体布置要求,综合分析确定;并应满足安装、运行、维护及检修的要求。
9 过电压保护和中性点接地方案应根据绝缘配合原则、接线、布置,设备型式、电压等级及工程环境条件等确定,并应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
10 接地设计方案应根据接地电阻计算成果、电阻率及工程布置等情况确定,并应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
6.3  电气一次部分的经济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电气主接线方案应进行经济、技术方面的综合分析,应根据工程的情况合理确定;其经济分析不但考虑其一次性投资,还应定量或定性考虑其长期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2 对高压配电装置形式及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经技术及经济综合分析比较确定。
3 主要电气设备及布置的选择应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
4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设计方案,应在满足功能及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经济合理。
6.4  电气一次部分的可靠性应満足下列要求:
1 电气主接线应满足工程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应结合工程情况,进行可靠性方面的定性分析,对装机总容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电站宜进行可靠性方面的定性分析及定量基本计算。
2 重大新技术(包括:新研制的设备、新材料等)的采用,应对其技术的先进性、成熟程度、实施难度以及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等进行专题论证。
6.5  电气一次部分的时间性应考虑工程是否分期建设等因素,选定合理的电气主接线及设备布置方案。
7  电气二次及通信
7. 1 电气二次及通信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计算机监控系统方案及设备配置合理,且满足二次安全防护及相关规程要求。
2 励磁系统方案合理、选型正确,公用设备及闸门自动控制方案及主要设备选型应满足工程实际要求,且宜与水电站或泵站的监控系统相协调。
3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设备配置合理并满足相应规程规范要求。
4 操作控制电源设备配置合理并满足相应规程规范要求。
5 通信系统设备配置合理并满足相应规程规范要求。
7.2 电气二次及通信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于水库枢纽(水电站、水闸、泵站等),监控(远动)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结构及各级调度控制中心设计方案论证比较充分,大型自动化监控系统方案比选应全面、深入、翔实,确定的方案应满 足工程实际和运行管理要求,主要功能叙述清楚、全面,主要设备的选型应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并适 度考虑未来的技术发展。
2 水电站监控系统结构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且应有方案论证比较,主要功能叙述清楚、全面,主要设备的选型应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并适度考虑未来的技术发展。对于水闸及泵站的监控系统可参照水电站监控系统结构要求执行。
3 站内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应满足规程规范及工程实际要求,有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内容描述。线路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应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
4 测量、同期(同步)、信号、操作闭锁等二次设计方案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电压及电流互感器的配置位置、数量正确合理,且电压及电流互感器选型应有选型及校验计算,结论正确。
5 操作控制电源系统的种类、电压等级应满足规程规范及工程实际要求。控制电源系统的接线方式正确、合理,蓄电池容埴、型式、组数、充电装置等主要设备技术要求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6 水电站励磁系统构成方案合理、选型正确,公用设备及闸门自动控制系统方案及主要设备选型和自动化元件配置应满足工程实际要求,且宜与水电站监控系统相协调。
7 工程内部通信及对外通信方式应满足规程规范及工程调度管理要求、工程布置及特点,水文及水清自动测报系统的通信方式应满足水文气象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对通信的要求,主要设备应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对大型通信工程其专题设计方案比选应全面、深入、详实,确定的方案应满足工程监控调度及运行管理系统要求,主要设备的选型应满足系统功能要求。
7.3  电气二次及通信部分的经济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于大型梯级水利枢纽(水电站、水闸、泵站等),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结构、各级调度控制中心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应考虑经济型,选用性价比较髙的方案及设备。
2 对于水电站、水闸、泵站,应选用性价比较高的监控系统结构及设备。
3 应选用性价比较高的公用设备及闸门的自动控制结构及设备。
4 操作控制电源系统选型应考虑经济型,选用性价比较高的方案及设备。
5 通信系统选型应考虑经济型,选用性价比较高的方案及设备。
7.4  电气二次及通信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网络结构及控制、监视设备。
2 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等新技术应对其技术的先进性、成熟程度、实施难度以及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等进行专题论证。
3 若水利枢纽(水电站、水闸、泵站)接受上级调度部门的生产调度或直接监视和控制时,对调度管理的权限应有明确划分,并设置需要的闭锁措施。
4 应考虑信息化发展等因素,选择易扩展的网络结构及设备。
8  金属结构
8.1  金属结构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闸门和拦污栅等所有设备的主要结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均应满足规范要求;工程在寒冷低温地区时金属结构设备的材质选用应考虑这一因素。
2 在多泥沙河流上的工程中,启闭机的启、闭容量应留有裕度。
3 在寒冷地区有冬季运行要求的金属结构设备应有防冻、防冰措施。
4 在寒冷地区应考虑防止钢管内结冰的措施;钢管及其支撑部件的强度和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5 在电站进口、引水隧洞中布置的事故闸门(快速闸门)应保证闭门灵活;快速闸门还应保证闭门时间。
8.2  金属结构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水工建筑物中所有闸门(含拦污栅)及启闭设备(含清污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各设计条件下的运行工况,孔口宜放在水流平稳水力学条件好的位置;需短时间内全部开启或均匀泄水的多孔工作闸门,应采用一门一机布置。闸门型式的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并适应所选闸门的功能;启闭机型式及主要参数的选择应符合操作对象的要求;拦污栅及清污设备的布置、选型应满足发电机组(泵组) 或输水建筑物的运行要求,所有金属结构设备的控制方式应满足枢纽运行要求。永久建筑物的潜孔式闸门门后不能充分通气时,必须在紧靠闸门下游的孔口顶部设置通气孔,其上端应与启闭机室分开, 并应有防护设施。
2 通航、过鱼及其他过坝建筑物的闸门及操作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各设计条件下的运行工况;闸门型式的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并适应所选闸门的功能;启闭机型式的选择应符合操作对象的要求。
8.3  金属结构部分的经济性应通过方案比较确定较优的布置方案。
8.4  金属结构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多泥沙河流、枢纽的排沙系统、出海口挡潮闸的工作闸门,其启闭设备的启门容量应留有裕度。
2 用于泄洪的金属结构设备应配有应急备用电源。
3 处在海水和污染介质的金属结构设备宜采用联合保护的防腐方案。
4 寒冷地区的液压启闭机用液压油应采用低凝点液压油,或其他保温措施。启闭机的电气设施应符合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9.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系统的布置和构造措施应满足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需要。
2 防排烟系统必须满足相关消防规范的设置要求,其控制方式应与防护分区和系统功能相吻合。
3 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设备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应考虑在最不利工况下的运行措施。
4 明确地下洞室群散放的有害气体所含有害物特性和散放量,并按照有关规定设计相应的通风等防毒害控制措施。
9.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系统布置合理,满足各个房间(部位)对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工艺要求。
2 系统容量和控制方式应能满足各种设计工况下的运行需要。
9.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部分的经济性应根据工程任务要求,通过经济技术分析和比较选定釆暖、通风、空调系统方案,列出主要设备、材料表。
9.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对选定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方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有较全面的评价,并论证选定方案所采用原始资料的可靠性。
2 应论证大件设备的运输、安装条件,落实所需特殊材料和设备的来源。
3 重大新技术的采用,应对其技术的先进性、成熟程度、实施难度以及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等进行专题论证。
9.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部分的时间性,对于分期建设的工程,应论述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 适应能力。
10  消防设计
10.1  消防设计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消防系统应按各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标准设置相应的系统和设施,并应满足相关消防规范的要求。
2 消防系统的设备布置应考虑操作、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3 消防系统应满足在危险情况下的运行需要,系统的管道、设备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应考虑在最不利工况下的运行措施。
10. 2  消防设计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消防系统的布置合理,水量水压等满足供水要求,系统的容量及操作应满足各种设计工况下的运行要求。
2 消防系统和设备的选择及布置应满足现行的规程规范的规定。
10.3  消防部分的经济性应根据工程任务要求,通过必要的经济技术分析和比较选定消防系统方案。
10. 4  消防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对选定的消防系统方案合理性和先进性有较全面的评价。
2 采用的原始资料完整可靠,设计内容和深度符合要求。
3 对系统所采用的重大新技术的成熟程度、实施难度等应有专门论证。
4 如果施工期的消防系统与工程建成后消防系统结合使用,则应在合理、可行方面进行论证。
11  施工组织设计
11.1  施工组织设计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选定的设计洪水标准应满足规程规范的要求,施工期度汛方案合理。
2 导流建筑物等级、安全超高、稳定、渗流和强度应满足规范规程的要求。
3 施工布置应考虑洪水(山洪)、滑坡体、崩塌、泥石流、涎流冰等的影响,应满足爆破对安全距离的要求。
4 对失事后果严重的工程,应考虑对超标准施工洪水的应急措施。
5 施工方法应考虑通风、排烟、地质灾害、防爆、事故撤离通道等以保证人员安全。
6 主要施工场地(包括渣场)的布置和防洪标准及排水系统应满足规程规范的要求。
11.2  施工组织设计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选定的导流方案和导流建筑物,应妥善解决施工全过程的挡、泄水问题,能够使主体工程在方便、合理的条件下施工。
2 选定的导流方案应满足生态流量泄放、下游供水、通航、排冰、过鱼等要求。
3 选定的料源方案和料场的质量和数量应满足工程的需要。
11.3  施工组织设计部分的经济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围堰结构型式应优先考虑利用当地材料及开挖渣料,经济合理。
2 导流建筑物规模选择恰当。
3 料源选择、料场规划以及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存放等环节切合实际,且较经济合理。
4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经济合理,设备选型恰当。
5 对外交通方案符合实际,经济合理,宜永久与临时结合,统筹考虑。
6 施工进度、土石方平衡、施工临时设施规模及施工临时占地合理。
7 工程量计算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计算成果基本准确。
11.4  施工组织设计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主要基础资料齐全可靠,选用合理。
2 导流标准、导流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设计方案可靠。导流建筑物设计与施工符合我国已建工程的实践经验及技术水平,通过目前的技术手段比较容易实施;根据国内外目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经专题论证、试验研究,设计方案可以实施。
3 主体工程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布置、施工设备及施工工厂设施应满足工程质量与进度的要求。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设备应符合工程实际及技术装备水平,特殊设备必要时经专题论证、试验研究,可以实现工程施工。
4 对外交通考虑了与交通干线的连接条件,运输方案满足施工期物资运输的需要,对外交通运输与场内交通运输衔接方便。重大件运输符合相应运输方案的要求。
5 施工总布置规划基本适应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总布置及施工分区规划合理。
6 施工强度反映工程建筑物特点、施工难度和我国现实可能达到的水平。
11.5  施工组织设计部分的时间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控制工程总工期的关键项目进行较深入的安排,提出的施工总工期、节点工期应符合工程特点的合理工期。
2 挡水、泄水建筑物(永久和临时)功能(髙度、防冲和结构等)满足预定工期需要的断面及高程。
12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12.1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査明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点、城(集)镇迁建新址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新址布设在居民迁移线以上的安置点应没有滑坡、浸没、坍岸、泥石流、矿产采空区、大型溶洞等地质问题的地段并满足防洪要求。
2 各专业项目恢复改建设计符合各专业项目行业安全性标准。
3 防护工程的工程等级和主要建筑物级别及相应设计洪水标准应合理,稳定计算等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4 库底淸理设计应符合卫生、环保、劳动安全等行业部门的相关要求。
12.2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应满足工程建设征地的需要。
2 建设征地变化范围内的实物指标调査说明或报告应满足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实施的需要。
3 移民安置的规划设计水平年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安置标准等、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安置人口、农村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和农村移民安置去向、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和生产开发设计、农村移民搬迁安置地点和居民点布设及基础设施设计等应满足移民安置需要。
4 城集镇迁建规划的依据和原则,城集镇迁建人口和用地规模,城镇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道路及竖向工程设计文件,集镇迁建基础设施设计文件,应满足城集镇迁建需要。
5 专业项目处理方案,专业项目处理设计,专业项目恢复改建设计文件及工业企业迁建或处理方案,应满足专业项目处理需要。
6 防护工程设计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7 库底清理的范围、对象、清理标准及设计应满足库底清理要求。
8 征地移民补偿投资概算应满足征地移民补偿要求。
12.3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部分的经济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城镇修建性规划和道路及竖向工程设计、集镇迁建基础设施设计、专业项目设计及工业企业处理方案、防护工程设计、库底清理设计,经济上应较为合理。
2 征地移民补偿投资计算原则和依据应合理,单价及费率标准应符合规定,补偿项目无大的遗漏。
3 征地移民迁建项目、基础设施、防护工程等工程量计算应符合规定,无大遗漏,无严重的超量,基本可靠。
4 防护工程运行费筹措方案应落实,超标准的专业项目投资分摊方案应合理。
5 与上阶段投资变化的原因分析应清楚。
12.4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复核水库淹没影响处理范围和工程建设区用地范围。
2 实物调査成果应满足规范要求的设计精度,经公示并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
3 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应征求地方政府和移民的意见;移民安置的生产开发设计以生产小组为单位落实生产安置资源,主要和重要项目设计深度应达到设计深度要求;移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设计应符合相应专业规范设计深度要求;水库工程后期扶持的范围、标准应正确,目标合理,措施可行。
4 城集镇迁建规划设计应征求地方政府的意见。城镇迁建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及基础设计文件应满足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集镇建设规划深度要求和市政工程规划深度要求。
5 各专业项目及工业企业处理方案应符合国家规定;各专业项目恢复改建的设计文件应满足国家相关专业项目规程规范深度要求。
6 防护工程设计成果应满足相关行业规范深度要求。
7 库底清理的范围、清理项目、库底清理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规范要求;清理工程量计算应正确。
8 附表齐全、内容规范,表格数据前后一致并且与报告文本内容一致,表格中采用的各项参数合理,计算成果正确。
9 附图齐全、内容规范,应满足设计深度和制图标准要求。图面清晰,所选设计参数应正确合理,图件设计与报告文本内容一致。
12.5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部分的时间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分期移民计划和库底清理要求的工期合理。
2 满足工程建设、下闸蓄水及竣工要求。
13  环境保护设计
13.1  环境保护设计部分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环境保护设计内容应与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一致,所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应满足工程所在区域环境功能保护的要求。符合国家、地方及有关行业规定与标准。
2 所提出的施工期、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应符合安全、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等原则。
13. 2 环境保护设计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方案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明确设计任务,对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成果进行全面复核,说明变更或调整情况。
2 生态保护:提出工程生态调度原则和要求,明确工程调度运行及泄放设施是否满足河道内生态用水要求,提出工程下泄生态用水监控设计方案;确定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保护工程及管理措施设计方案;确定水生生物保护措施设计方案。
3 水环境保护:明确工程调度运行方案是否满足环境用水要求;确定重点保护水域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设计方案;确定低温水影响减缓措施设计方案,提出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地下水用水户的减缓措施;确定工程废污水处理措施设计方案。
4 土壤环境保护:确定土地退化防治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设计方案;确定污染底泥处置方案并提出限制利用要求。
5 人群健康保护:提出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疫情调査和检疫计划;确定自然疫源性、介水传染病等疾病防治措施设计方案;确定施工场地卫生清理方案;提出施工区饮水安全保障措施设计。
6 大气及声环境保护:确定施工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底泥产生臭气防治措施设计方案,并确定声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方案。
7 其他环境保护:提出施工营地及管理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置方案;提出景观保护、恢复措施,并明确施工保护要求;提出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设计和保护要求。
8 环境管理与监测:确定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理方案,并制定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计划,提出移民安置区监测规划。
9 其他各项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应涵盖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要求。
13. 3  环境保护设计部分的经济性应满足技术可行、操作简便、实用、少扰动、少占地、性价比高等原则要求。
13. 4  环境保护设计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基本资料数据可靠,设计参数正确合理,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成果准确,设计内容应符合规程规范要求,附表、附图齐全、规范,与报告文本内容一致,并满足设计深度和制图标准要求。
2 环保措施总体布局应满足环境保护功能要求,环境保护对象明确,环境保护设计标准确定合理。
3 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设计方案规模、有关参数和技术指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可行的,应符合当地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 明确环境管理的目标、任务、体制、机构和职责,制定的环境管理的组织和实施计划等内容应全面;制定的施工期及运行期环境监测计划内容应全面。
13. 5  环境保护设计部分的时冋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 满足施工组织设计及进度要求。
14  水土保持设计
14. 1  水土保持设计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合理,与主体工程设计协调,符合主体工程设计安全要求。
2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级别明确,采用的防洪标准、稳定性标准及计算方法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3 应査明弃渣场地质条件,弃渣场级别及堆置方案合理,稳定性标准及计算方法正确,拦渣和防洪排导工程设计标准应满足规范要求。
4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满足安全要求。
14. 2  水土保持设计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结合主体工程设计,确定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布置。
2 按各防治分区,逐项提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和植物措施设计。
3 按防治分区计算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工程量。
4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提出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进度。
5 提出水土保持监测设计和水土保持管理设计。
14. 3  水土保持设计的经济性应满足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方案经济合理的要求。
14. 4  水土保持设计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基本资料数据可靠,采用的各项参数合理,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成果准确,水土保持投资概算编制规定与定额选用正确。
2 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应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靠,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 附图齐全、内容规范,满足设计深度和制图标准要求。
14. 5  水土保持设计的时间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措施实施时间合理。
2 与主体工程施工组织相协调。
15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5. 1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可能产生的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电气伤害、坠落伤害、淹溺伤害、气流伤害、强风雾雨和雷击伤害、有害气体伤害、洪水淹没伤害、泥石流伤害、火灾伤害、爆炸伤害、电磁伤害和车辆伤害等,应针对性地提出防范防护措施。
2 针对各种不同危害劳动安全的因素,分别提出避险逃生、报警救援、警示宣传等设施设计。
3 对可能存在噪声与振动、电磁辐射、尘埃与污物、放射性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有害因素影响的工作场所,提出防护或减免影响的措施。
4 对各种工作场所的采光与照明、通风、噪声、磁场、温度与湿度、防水与防潮、防滑等要求,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设计。
5 对血吸虫疫区的工程,应确定水利血防措施。
6 提出工程运行管理范围内保障环境卫生和工程管理单位保障饮水安全的措施。
15. 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设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技术标准和相关文件应准确、有效。
2 确定的工程建设与运行中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应与所在地自然条 件、社会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相适应。
3 应准确分析并确定各类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以及施工临时建筑物的选型和布置中危害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因素和程度。
4 确定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5 结合工程的特点,提出的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管理措施,符合有关管理规定。
6 选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辅助用房面积和布置以及仪器、设备配置。
7 提出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施的投资,并纳入建设项目的概算。
15.3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部分的时间性应满足其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入使用的要求。
16  节能设计
16.1  节能设计部分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确定建设项目建设期及运行期用能总量及用能品种,对能耗总量进行统计与分析。
2 对工程的各类建筑物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物提出节能设计的原则及能耗指标。
3 确定建设项目建设期及运行期节能措施的设备与布置。
4 对工程总体布置及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等进行节能设计并提出 能耗指标。
5 对工程总体布置及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等进行节能评价。
6 对工程采用的节能措施进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
16.2  节能设计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明确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 说明工程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能源供应状况、能源消耗状况及主要指标,以及国家、地方和行业制订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节能目标。
3 对项目所在地能源需求和供应状况进行分析。
4 确定的建设项目建设期及运行期用能量 、用能品种及能耗指标符合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 并满足节能目标要求。
5 提出采取节能措施后,建设期和运行期的能耗总和。
6 对工程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的要求进行全面分析。
17  工程管理设计
17. 1  工程管理设计的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应满足工程安全运行的要求,管理范围的管理要求和相应的管理办法应明确。
2 工程日常维护、安全检测、调度运行等方面的管理内容应明确,拟定的工程调度运用规程应有利于工程的安全运行。
3 制定的工程安全运用的管理办法应正确,提出的主要管理措施应具体。
17.2  工程管理设计的功能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管理体制适应工程特点,有利于工程的管理及工程各项功能的发挥。
2 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应明确,工程管理设施和设备数量应满足工程运行管理要求。
17. 3  工程管理设计的经济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本着精简的原则进行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2 管理设施与设备配置合理。
17.4  工程管理设计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管理占地在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工作中应落实。
2 改扩建和除险加固项目,管理单位现有设施及使用情况应属实。
3 运行管理单位及工程运行管理费用已基本落实。
18  设计概算
18. 1  设计概算部分的经济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设计概算应全面合理地反映工程建设所需投资情况,满足进行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及财务评价的需要。
2 合理分析计算建筑及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并提供工程静态总投资。
3 合理分析计算分年度投资、资金流量表(枢纽工程)、价差预备费及建设期融资利息,并提供工程总投资。
4 根据各工程方案设计成果,提供各有关专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所需的真实可靠的经济参数。
18. 2  设计概算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基本资料详实、可信,依据充分,主要包括:
1)工程和费用项目与设计内容相符,包括工程员、设备型号及数量、工程建设条件等。
2)主要材料价格的来源可信,材料、设备价格及建设期融资利率水平能够反映编制期市场情况。
2 选用定额及补充定额正确合理,采用的标准及有关参数准确,满足概算编制规定要求,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3 概算编制遵循国家及工程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策、法规,符合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
4 概算文件内容齐全、项目划分符合工程实际并满足规范要求,无重项漏项,计算成果正确、合理。
5 按要求进行投资对比分析。与上阶段对比,明确说明工程投资变化情况,并从价格变动、项目及工程量调整、国家政策性变化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说明分析结论。
18.3  设计概算部分的时间性应符合编制期的价格水平及政策要求。
19  经济评价
19.1  经济评价部分的经济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说明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依据,项目具有的效益及各种效益的计算方法和相应参数选择的依据,经济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及有关参数确定的依据,提出经济评价指标计算成果,并对项目的经济性提出评价结论。
2 说明项目财务评价的依据,评价内容、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依据;说明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方案、权益资金组成、贷款组成和条件;说明项目收益和成本构成及其计算方法。分析项目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及各投资方的收益水平,根据财务评价成果,提出项目的财务评价结论。
19. 2 经济评价部分的可靠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效益计算采用的各项参数选取的原则、依据和计算方法正确,结果可靠。
2 费用估算采用的基本资料可靠,参数合理。
3 对财务分析计算采用的财务价格和有关参数进行分析和复核。
4 提供的有关部门对工程水价、电价的承诺意见可靠。
5 对资金筹措方案及项目偿债能力进行复核;进一步分析项目盈利能力及投资各方的收益水平。
6 提出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
7 根据各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提出不确定性分析成果;根据分析成果,分析项目的的抗风险 能力,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8 根据项冃的设计成果,对项目的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项目 综合评价结论和建议。

jinan19971231
2023年12月05日 14:55:11
3楼

满足设计规范标准是基本前提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