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干工程!成本超额,凭什么先质疑造价员?
一只皮蛋
2023年11月28日 09:59:06
来自于造价筹划
只看楼主

近来接触的两件事对我触动很深。 某活动上,一大企的总工与我聊及他们正在推行的“大商务管理” (以下简称“大商务”) 时说:“大商务”的理念很好,但需配套落地才行呀,拿项目层面来说,运转依靠项目经理、总工、商务经理“铁三角”,“商务经理是主抓手,主导各部门的协同联动 ……” 但 工地上连个像样点的预算员都没有,即便派了,有些连基本的工艺也没掌握,能主导个啥? 真正能主导协调的我看还得我们技术部门……

近来接触的两件事对我触动很深。

某活动上,一大企的总工与我聊及他们正在推行的“大商务管理” (以下简称“大商务”) 时说:“大商务”的理念很好,但需配套落地才行呀,拿项目层面来说,运转依靠项目经理、总工、商务经理“铁三角”,“商务经理是主抓手,主导各部门的协同联动 ……” 但 工地上连个像样点的预算员都没有,即便派了,有些连基本的工艺也没掌握,能主导个啥? 真正能主导协调的我看还得我们技术部门……  

无独有偶,一企业在成本管控中发现有很多问题。于是有意邀请我做 让技术人员能有意识发挥作用,起到引导商务成本控制的目的 为主题的授课。  

前者认为应由技术来主导,后者需要技术帮助引导,两家企业天南海北,风马牛不相及。言外之音似乎都有一个共点: 对预算有怀疑 (前者更是质疑起他们的体系)。

下面就此从预算、技术、管理这三个角度和大家一起谈谈相关心得。(以下均用传统的“预算”称谓,不用“商务”称谓)  

被怀疑的预算

就预算角度,所谓的盈亏一般都相对于 定额或预算或 清单 而言,然而,实际的一线场景却丰富、复杂得多。如最简单常见的内抹灰 (下截图) ,图纸的抹灰厚度为8mm(普通加气块墙面,非特殊的精密砌块),清单的项目特征理所当然为8mm,报价套定额自然也是8mm。

然而这样的设计厚度只在理论上成立,因砌筑的平整度、垂直度及砌块本身的误差,这样的厚度实际很难做到, 即使正面墙做到了,反面墙根本做不到,实际的抹灰厚度远超设计厚度 预算员根据图纸、清单出的砂浆依然是 8mm的控制量,于是产生了所谓的“亏损”…

再看设计的基层处理,为“刷界面剂一道”。然而,目前全国的实际做法几乎100%为“甩(拍)浆”(效果更好),专业术语为“墙面毛化处理”。有些省市还有相关的毛化处理定额 (见下截图) 相对于刷界面剂,毛化处理的成本要略大。 于是又产生了胶水、水泥的“亏损”…… (当然,影响成本的动、静态因素远不止这些,在此不多作赘述。)  

不可为之的抹灰厚度;没有为之的基层处理。于是,一个说你的成本量是胡扯,一个坚称自己没有错…

记得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说过: 对定额、清单、成本的理解深度,取决于对工序、工艺的理解深度,取决于基础的厚度。 但当前很多的预算员,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离施工的现象比较突出,普遍基础不扎实,最基本的施工工艺没怎么掌握的大有人在, 这几乎是全国性的通病。 预算 一个部门不足以 完全 支撑,也许是 质疑 的由来  

局限的施工技术

技术上,方案、变更、会审等属于施工技术的工作,大都以技术为主(似乎也必须以技术为主)。由于施工技术人员不可能具备预算员那样预算知识,普遍侧重施工。

很多单位的预算员参与少且深度不深。尤其在一些细节的明确上, 以结算为导向针对性不强, 几乎是全国性的通病。

一方面参与少,一方面又要你主导,造就了一对矛盾。于是,一个说你不明确让我咋算,一个说我又不是预算,你不交底好,我哪里知道你们是咋算的,你们没算到却有要计到我们头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都有理,不可开交……  

“倒金字塔”管理与 部门壁垒

1、 上紧下松 倒金字塔管理 。人才集中在中高处,普遍存在预算员低成本驻场现象,会干的不在场,干的人动手能力差。

项目基层相对薄弱,预算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工作没深度,遇事做不了主, 都得遥控请示……更有 的项目甚至没预算员(只有计量员或工料员),被基层吐槽诟病 。正那位总工所说的那样,工地上连个像样点的预算员都没有,还谈什么“商务经理是主抓手,主导各部门的协同联动”?也就难怪有“真正能主导协调的我看还得我们技术部门”这样的话了。  

2、由于管理都集中在高处,机构越变越多,以前的预算部变成了预算、成本、招投标(招采)、审计 部…  部门越多,“老总”也就越多, 部门 间的 壁垒 越严重 一边 说着 协同 联同 ,一边又在增加协同的难度 。尤其是一些大企业,部门壁垒不只是在公司上层,在项目上也已经很严重……

令人崩溃的报表

另外,被人诟病的就是没完没了的报表,预算员一月中的三分之一至少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忙着编报表 (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报表必须有部门合作才行,但大多是一人做,其他的敷衍,而且数据还要漂亮,于是只能靠编… 然而, 一个谎言,往往需要一百个谎言去圆”,于是报表做到人崩溃 (见下截图)  

可笑的是,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  数据如此漂亮,最终的结果与报表的成绩大相径庭,有的亏损还很大,但从来没人追究…

说在最后

其实,所谓的“大商务”,就是传统的 以经济头脑指导施工生产 改版说法。关键在于如何落地,这涉及企业从上到下观念和意识的改变,同时组织架构方面也要适应体系运转的土壤……新口号老做法,便是遭吐槽的由来。  

我历来认为, 懂施工,预算才更精;懂预算,技术层次更高

所以,我更欣赏“让技术人员有意识发挥作用,起到引导商务成本控制的目的”这个理念。相比“大商务”理论, 它的口号成分少,能落地、更务实 。是典型的以其之长补其之短,同时也能提高技术人员的预算知识,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补。 如下截图中的问题 ,只有深厚实践积累的预算员才能完全弄明白,对普通的预算员来讲,确实勉为其难。如果有施工技术的引导,合作互助,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鉴于篇幅,不便多叙。您有高见,期待留言。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