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中生动有趣的檐角脊饰与檐下角神
爱笑的卡布奇诺
2023年11月10日 13:57:58
只看楼主

当你游览古建筑,叹其瑰丽伟岸、鬼斧神工的同时,可曾留意它的屋脊檐角?     传统古建飞檐翘角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但细观其屋面脊饰及檐角,你会发现另一番天地:仙人走兽、琉璃神将,儒佛道甚至精灵鬼怪的形象常见于屋脊,使厚重的屋顶别开生面、活泼生动;    



当你游览古建筑,叹其瑰丽伟岸、鬼斧神工的同时,可曾留意它的屋脊檐角?    
传统古建飞檐翘角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但细观其屋面脊饰及檐角,你会发现另一番天地:仙人走兽、琉璃神将,儒佛道甚至精灵鬼怪的形象常见于屋脊,使厚重的屋顶别开生面、活泼生动;    
檐角下角神,形态各异,有常见的宝瓶,有憨态可掬的力士,虽不起眼但分外有趣。    

古建屋顶上的仙人走兽


形态各异、数量不一的仙人走兽


盘腿端坐由枊,躬身力抗角梁,负重千斤的角神

01 官式宫殿建筑的脊兽装饰

这里仅以明清官式建筑为例,首先有必要理清楚“脊”的称呼,否则介绍脊兽所处部位会一头雾水。官式宫殿建筑常见有庑殿顶和 歇山顶 。庑殿顶比较简单,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又称“五脊顶”;重点是歇山顶,由一根正脊和四根垂脊、四根 戗脊 组成,又称“九脊顶”。

歇山顶建筑的屋脊名称图解

所谓 正脊 ,是指沿前后两坡屋面相交线做成的脊 ;所谓 垂脊 ,凡是与正脊或宝顶相交的脊统称为垂脊;所谓 戗脊 ,是在歇山建筑中,前后坡与两山坡面交界线处的脊,该脊沿着四角 45°方向上与垂脊倾斜相交 ;所谓 角脊 ,是重檐建筑屋顶中,下檐屋面转折处,沿角梁方向所做的脊。其它的“脊”不再介绍,多说无益,直接上图便一目了然。    

戗兽与垂兽

再看图,正脊两端的大型正吻叫 吻兽 ,普遍尺寸较大;歇山垂脊最前端的叫 垂兽 ;位于 戗脊 与垂脊相交处的叫 戗兽 ;位于角脊高处的叫 角兽 ;戗兽与角兽前面的浩浩荡荡的一排叫 仙人走兽。 如果还是分不清,就统称为脊兽吧。

经典的太和殿走兽图解


官式建筑中的仙人走兽图解

再上一张经典的故宫太和殿檐角垂脊兽图,最高形制等级的10只脊兽,跟在仙人后面依次为 龙、凤、狮、天马、海马、 押鱼 、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加上最前面的骑凤仙人是11个,独此一处。看到最后的行什没?鬼脸鸟翼,妥妥的雷公形象,全中国独有的八条庑殿垂脊共计8只行什,你再也不会看到第二处有行什的建筑。

行什,太和殿独此一例

这些仙人走兽最早出现在汉代的明器皿上,早期并无固定的使用规定,元代以前多为武将,明清开始出现官方定制并严格限定等级。其数量依据宫殿大小与等级而逐级递减,走兽的减少是从最后一只依次往前。太和殿是特例,一般按九、七、五、三数量依制配置,如 中和殿 、保和殿、乾清宫等为九只,坤宁宫为七只,东西六宫为五只,一些门庑及琉璃门顶仅用一至三只。

走兽数量,一般按九七五三一逐级递减

关于这领衔走兽军团的骑凤仙人,其溯源说法不一。常见引用为:传说为春秋战国时期齐闵 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 王,走投无路”的说法,齐 王在战争中为燕将乐毅所败,走投无路,危及之中,有凤飞至,助其渡河脱险。因此,在屋脊檐端放置仙人骑凤,大概有逢凶化吉、绝处逢生的意思。

古建屋顶的仙人走兽天团

而骑凤仙人及走兽的实用性功能是,用以固定垂脊下端瓦件,防止上面的瓦片溜坡下滑,起到屋脊瓦钉的作用。它既是建筑构件又是装饰物,美化后丰富立体的动物形象,彰显着等级与威仪,另有消灾灭祸、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寓意。梁思成先生曾对其评价:“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02 地方建筑之脊饰

山西陵川西溪二仙庙梳妆楼,檐角脊饰琉璃武将,金代


山西芮城永乐宫龙虎门、重阳殿檐角琉璃武士,元代


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正脊脊饰及琉璃武士


广胜寺飞虹塔,现存底部围廊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增建


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底部围廊,檐角琉璃神将

相对官式建筑的严谨富丽、刻板统一,地方建筑依从习惯,多不从官制。在民间庙宇高堂高挑的飞檐尽头通常不设置官式建筑的骑凤仙人,而常常会塑造一些神将力士,或儒佛道宗教人物,甚至精灵鬼怪形象也可以搬上屋顶。

万荣飞云楼檐角琉璃神将,现存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


万荣飞云楼檐角琉璃神将,有振臂高呼,有抚膝端坐,形态各异


山西朔州文昌阁,现存于清顺治12年(1655年)重建,檐角琉璃武将


山西长治法兴寺檐角琉璃神将,年代不详


山西晋城开化寺山门檐角琉璃神将,现存山门建于金代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檐角琉璃武将,五代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檐角琉璃狮子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屋脊琉璃构件

其中类似骑凤仙人的人物造型,最早源自于宋代,称之为“嫔伽”。北宋的官方《 营造法式 》中就有关于迦陵频伽做为建筑脊饰的记载,法式里称其为“嫔伽”,位于檐角之上,后面跟着蹲兽。迦陵频伽,是佛经中记载的一种神鸟,人鸟合体,又名妙音鸟,其啼鸣之声仿佛佛祖菩萨说法之时的美妙梵音。

开宝寺琉璃塔檐角的嫔伽造像(宋代),嫔伽为佛经中记载的一种神鸟,人鸟合体,又名妙音鸟

其实物例证是北宋佑国寺琉璃塔檐的嫔伽造像,人头鸟身,羽翼丰满,栩栩如生。嫔伽优美的东方礼仪之母形象,只可惜到了元末明初其形象由人鸟合体衍变成了 一人一凤的骑凤仙人 ,身披飘带的佛家飞天形象变成了身穿长袍、手持笏板、长髯飘飘的道家老者形象。

山东济南灵岩寺千佛殿及檐角琉璃武将,现存大殿为明嘉靖年间(1522~1156年)重建


灵岩寺千佛殿,檐角琉璃武将及脊兽细节


安徽豪州花戏楼(西陕会馆、大关帝庙)琉璃脊饰


福建南普陀寺,经典的闽南建筑脊饰风格


广东佛山祖庙建筑群,屋面脊饰带有浓厚的岭南风格


湖南衡山南岳大庙,屋面脊线整体镂空雕饰,其余并无繁冗之处


四川成都武侯祠静远堂(诸葛亮殿)屋顶造像,中为笑口弥勒,右为赤松子,左为陈天君,儒释道三合一


四川都江堰灌口城隍庙,屋面脊饰,颇为艳丽


四川都江堰青城山门楼及建福宫山门,屋面屋脊装饰繁复程度也是不遑多让


云南的大理五华楼、昆明圆通寺、大观楼,屋面脊饰简约古朴


浙江温州五马街戏台,戏子人物造像脊饰略显繁冗


浙江舟山普陀寺,整体屋面脊饰风格相对简约

而民间建筑又由 嫔伽逐渐演化为造型各异的神将与力士。以山西晋东南为例,将檐角神将附会为历史上的庞涓、韩信、罗成、白玉堂四人,其它地区不同可能指代有异,四人的特点均为英年陨落,极其短命,将其设置于檐角端头,称之为“走投无路”。所以在山西的许多庙宇高堂中常见威武神将、仙官于檐端守护,堪称一大特色,这也是区别于官式建筑脊饰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山西晋城府城玉皇庙,现存主殿建筑建于宋、金时期


晋城玉皇庙神气古怪的小鬼叉腰立于正脊,栩栩如生,活泼生动


晋城玉皇庙屋面、檐角神仙武将鬼怪琉璃造像,生动有趣


晋城玉皇庙栩栩如生的屋面小鬼,铁链栓于脊刹

最经典有趣的莫过于这座山西晋城的玉皇庙,其脊饰之繁复,人物之多样,造型之细腻,形象之生动,颇为罕见。有肃穆凝神之各路神仙大咖,有威仪尽显之英雄武将,甚至还有神气活现之精灵鬼怪,想象力极其丰富,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其屋面脊饰涵盖金、元、明、清历代,不乏精品,例如玉皇殿正脊前后金代烧制的二十八宿琉璃造像和脊刹上的琉璃狮子,后坡垂兽琉璃麒麟,皆为同类琉璃制品仅存之物。

晋城玉皇庙主殿建筑檐角及屋面脊饰


晋城玉皇庙,左为玉皇殿28宿琉璃造像及后坡琉璃麒麟垂兽,右下为琉璃狮子脊刹,均为金代

而上面提到的脊刹,位于正脊的正中位置,装饰的样式多种多样,有宝瓶状、宝塔状、楼阁状、仙人骑象状、三股戟状等。含吉星高照、事事平安、福禄智慧等喻义;此外还有象征如意的宝顶(火珠),其原型为佛教摩尼珠,取心想事成、辟邪消灾之意;亦有腰花,包括花脊、字牌等,主要表现内容为各地民俗文化。例如闽南建筑绚丽多彩、内容繁杂的花脊,其花鸟鱼虫,戏文人物,各路神仙应有尽有。

晋城玉皇庙正脊及垂脊琉璃装饰


山西平顺龙门寺正脊琉璃脊饰宝瓶


山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正脊脊刹琉璃装饰

以上脊刹等于宫殿大式建筑极少采用,多见于寺观庙堂,这是区别于官式建筑最重要的特征。琳琅满目的民间屋顶脊饰,有人赞叹有加,有人则认为“增加的复杂花样,完全脱离了结构上起到的‘任务’技巧,纯属无聊,不足称扬”(《林徽因谈建筑》)。所谓仁者见仁,也不能一概而论。    
   

03 檐下角神

这个建筑构件,躲在檐下四角比较隐蔽,一般不太容易观察到,因此极少有人关注。所谓角神,并非专指神的形象,它只是建筑中的大木作构件。其所在的位置,是转角铺作的由枊之上,大角梁之下,其作用即支撑大角梁之用。不过“支撑”的作用并不大,最主要还是装饰作用。它的形态可以是宝瓶,也可以是力士;其材质可以是木质,也可以是泥塑。

青莲寺藏经阁角神,此处品相最佳,看似盘腿端坐由枊,躬身力抗角梁,负重千斤

角神的创造,源自于四极之山支撑天空的远古神话。古人遂在建筑中设角神以集千钧之力支撑建筑,防止建筑倒塌,祈求坚固耐久。

山西晋城青莲寺藏经阁,泥塑力士角神

对于建筑结构而言,角神的设置可有可无,但它的存在,有时会让建筑添加一抹生气。形象凶猛、孔武有力的角神,更可以让建筑虎虎生威,趣味陡增,而泽州青莲寺藏经阁上的泥塑力士角神,便是传世经典之作。很可惜,现存仅有3例,另两处分别位于青莲寺大雄宝殿及平遥清代的隆福寺大殿上,年代更是无从可考。

青莲寺藏经阁角神,龇牙咧嘴、怒目圆睁,却不失萌宠可爱

青莲寺现存的6尊角神,木骨泥胎,其形象饱满、效果喜人:或盘腿抚膝端坐,或低头作奋力托举状,负千斤之力勇猛担当,且不忘龇牙咧嘴,怒目圆睁,摄人心魄又萌宠有加,趣味满满。可惜年代久远,多有残缺,亦有不久远便会散架湮灭之感。

北京天宁寺塔角神,力士形象

而“宝瓶式”角神现存最早的实例,存在于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是一个八边形带须弥座宝瓶样式;“力士形”最早实例,则存于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上,是一个盘坐式的力士形象。 明清以后还保留着斗上放置角神的做法,但已不是人物形象,而变成了宝瓶。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角神(木质宝瓶)


晋祠圣母殿上檐角神(木质宝瓶)

关于角神,可概括为:其属于铺作层建筑构件,但位置特殊,并非每一组铺作层皆有;与所在铺作层中的角梁、由枊联系并不密切,经常坠掉无存;结构作用有限,多数无构造用途仅为装饰,极易被忽略。

wx_1699845321397
2023年11月13日 11:19:13
2楼

发现现在古建筑少了很多

回复
真仙
2023年11月20日 16:23:46
3楼

很不错的文章!鼓励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