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圣亮 建筑形态为碳化木折叠多边体,多边体形成的尖角化解了外部的诸多不利。它包裹玻璃盒子,外实内虚,让室内空间的人们心灵得到庇护,同时保证私密性。
建筑形态为碳化木折叠多边体,多边体形成的尖角化解了外部的诸多不利。它包裹玻璃盒子,外实内虚,让室内空间的人们心灵得到庇护,同时保证私密性。
受好友委托,设计一个作为平时交友、品茶、阅读的茶书房,后取名为「知舍茶书房」,由于室内空间不能满足一些功能需求,考虑把外置阳台充分利用,将室内空间向外拓展延伸。
阳台处于5号建筑大楼的后侧,位于东北面,阳光照射仅为清晨2小时,其余时间被周边建筑阻挡,不受阳光照射,外界环境恶劣,处于建筑夹缝之中。好友意将此搭建成有特色的阳光房,同时又具备私密性。
如何破解以上不利的局面,我们提出了不破不立设计原理,顺势而为。
首先从功能布置入手,沿区域梯形地带展开,朝北一侧设置景观平台,连通室内外,西南面为休闲品茶区,东南面三角区域为天井空间。
建筑形态为碳化木折叠多边体,多边体形成的尖角化解了外部的诸多不利。它包裹玻璃盒子,外实内虚,让室内空间的人们心灵得到庇护,同时保证私密性。
多边体顶部与东侧分别开有圆形洞口和拱形窗口,避免阳光直射,让光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入,在室内形成光感的多层次。在多边体与玻璃盒子之间形成的天井,植入一棵百年老树,形成内外近景远景相呼应。
黑色碳化木与超白玻璃构成了建筑外在肌理,褐色碳化木地板为室内肌理。简洁统一,虚实相间 。整个建筑架空于梯形阳台之上,既能防水防潮,也可以便于以后吊装,再次利用,达到资源的节约化。
夏天的清晨,一缕阳光探入这座夹缝中的建筑,仿佛新的生命在此接受自然的洗礼。在拍摄的空隙,蒋华健老师与苏圣亮老师席地而坐,促膝谈心,在夹缝中的建筑内对话很有意义,虽然身处于夹缝中,但他们却感到身心愉悦与平静,没有被外界环境所打扰。
这种状态大概就是本哲建筑追求设计最终需要的结果,建筑与人、自然的和谐。
▲ 立面图 ? 本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