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极具生命力的砖瓦?如处之泰然的老者,传承千年,从容不迫;是工业化的新生儿——钢筋混凝土?灵活多变,轻盈异常;还是中国古代匠人钻研千年的木材,雍容大气,精美绝伦......
可你能想象的到吗?脆弱的纸也能塑造看起来不可能的建筑空间,被当作垃圾的塑料也能成就“高级”的建筑体验,一张张简单的纤维膜,也能打造神奇的建筑空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建筑师们如何玩转这些”不可能“的建筑材料。
纸质材料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因为它很容易回收和再利用,经济实惠,造价低。但其在结构体系上应用的困难,以及不防火,不防水等的缺点也一直制约着其发展。
从1989年开始,日本当今极具创新精神的建筑师坂茂,创作了一系列的“纸建筑”的探索实验,他善于用最脆弱的纸建造一系列坚固的建筑,充分展现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融合的创新思考,因此也被称为——纸建筑之父。
在坂茂众多的纸建筑中,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当属纸板教堂。这是2011年坂茂受邀前往震后新西兰所设计建造的一座用于集体祈祷的暂代性纸教堂。
纸板大教堂由98支大小一致的纸皮长管搭成,与旧教堂的七彩玻璃窗一同构建这个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空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由纸筒支撑起来的建筑,最高处竟能达25米高,并同时容纳700多人进行各种聚会活动。
如今,纸板教堂开放用作当地民众祈祷、举办婚礼等用途,也成为了新西兰必去的景点之一。它成为了新西兰民众精神的依靠和城市重建的重要标志。正如教会人士所说的那样:它代表着基督城的重组和重建。
除此之外,坂茂与弗雷·奥托合作设计的2002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日本馆,打破了纸在结构体系上应用困难的局限性。这是坂茂第一次在国际性的展会上向全世界展示纸建筑的魅力。
展馆采用纸筒做结构材料,节点为聚酯胶带绑扎连接,屋面铺设防水防火纸膜。这座建筑是史上规模最大、重量最轻的纸造建筑,其骨架全是由再生纸管构成的。纸管交错排列,构成造型优美的曲面壳体支撑结构。
世博会后展馆材料被拆除回收利用,他们用这种“循环再利用”的智慧呼应了当代世博会“人、自然与科技”的主题。
除坂茂外,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也对纸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2015年米兰设计周期间,他的一款代表全新生活方式的厨房空间— “Irori”生动的诠释了他对于纸作为建筑材料的不同的理解。
这座被称为“白色纸茧”的展馆,采用1毫米厚的硫化纸制成,经过加捻和编织,形成拱形结构。整个装置就像漂浮在厨房里的白色小屋,内部组件由模块化竹板和钢管组成,用于制作桌子,工作台或搁架单元,可以通过伸展或缩减,按所有者意愿变动尺寸,以适应未来生活空间的规模变化。
虽然这种结构是否足够坚固还未可知,但“Irori”无疑是一次极具开创性的实验。能够带领我们探索“纸”作为建筑材料的更多可能。
塑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材料。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我们的地球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困扰。它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如何使用它并如何将其消解于自然界之中。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关注塑料,试图将其再次利用,探究其作为建筑再利用和再循环供给的可能性。
在马德里,有过这样一座“昙花一现”的建筑——马德里塑料博物馆。
塑料博物馆是一个在两周内完全用塑料预制而成,仅用两天时间在现场完成组装,并在开幕式后10天内被百分百回收利用的临时装置。
博物馆通过对塑料材质的巧妙利用,使空间打破了传统的临时装置结构规则,拥有一个”隐形“的结构系统。它的主体以七根由二十毫米的透明甲基丙烯酸酯U型横梁和柱子制成的结构肋拱。外立面材料选择了纯白色的聚乙烯,机械制成为舌槽状便而与结构肋拱完美贴合。
不同塑料材质的巧妙结合让该装置在白天的光影下不断变化外形,在晚上则像一个持续发光的灯笼。当所有构件都将将被回收并被重复利用时,建筑的生命,塑料的生命得以在新的生命和功能上延续,这也是此次博物馆展览想向人们传达的理念之一。
马德里塑料博物馆让我们看到了塑料作为建筑材料的无限可能,而隈研吾所设计的北京茶馆,更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另一种中国特色”。
北京透光砖茶室是隈研吾建筑事务所在北京东华门附近采用聚乙烯空心砖将一个四合院打造成为温和禅意的私人会所。
这是一个面积为250平方米,整个空间以白色为主的传统四合院改造项目。整个茶馆从天花板到墙壁使用了H形和方形的半透明白色塑料模块进行拼接组装,使得白天时阳光会有一部分从墙体“渗”进来。
纵使社会民众对北京茶室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隈研吾用塑料表达出了一种温和禅意的意境,让我们看到,原来塑料建筑也可以有这样的一面。
膜结构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是以高强度柔韧性薄膜材料与支撑体系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刚度的稳定空间结构形式。
膜结构建筑具有节能、洁净的功能,作为天生的绿色建筑,它传播先进的建筑理念、展示全新的建筑体系。其造型自由、轻巧、柔美,充满力量感,有易制作、安装快、易施工、使用安全等优点,因而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应用。
位于英格兰康沃尔郡的“伊甸园温室”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也是当时世界上使用ETFE膜结构材料而修建的最大建筑物。
“伊甸园”主要由8个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每个穹顶的覆盖层是三层枕头状的ETFE薄膜,在空间结构上,每个穹顶附着在两层六边形-三角形-六边形的空间框架上,像泡泡一样的表皮自然地适应不平坦的地形。
这座在废墟中重生的建筑奇迹,可以说是在生命绝地上崛起的,后工业时代环境再生的绝佳范例,更是人类征服自然、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湖南岳阳民用机场航站楼创新性地采用PTFE拉膜结构体系创造出具有独一无二的现代航空港造型,钢结构梭柱与白色拉膜的组合将岳阳的传统景点——潇湘八景之一,体现浓郁的现代气息的同时又延续了传统地域文化。
钢结构与膜结构的结合使室内空间充满戏剧化。折型拉膜形成跌宕起伏的天花界面,每组拉膜之间为梭形的玻璃天窗,为大厅洒满自然光,空间在流动,光影在变化,带给旅客美好的乘机体验。膜材的透光特性也大幅降低人工照明的消耗,回应绿色、环保的理念。
如今,环境安危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建筑师,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便是寻求更加适合环境的,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材料。
建筑师坂茂用半个世纪的潜心研究告诉我们,纸也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而存在,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赋予塑料等材料新的意义,让他们以建筑的形式重启第二次生命。
他们的成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建筑师不应该拘泥于现有的事物,而是应该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不断产生新的生命。
资料引述:
1.纸?塑料?纤维膜?看隈研吾如何玩转“不可能材料”
2.矿坑上的梦想起航,废墟中的重生奇迹——英国伊甸园工程
3.陶郅工作室 | “远浦归帆” - 湖南岳阳民用机场航站楼
4.普利兹克|阪茂:纸建筑独创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