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全球能源需求 不断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根据国际能源署核算 2020年全球建筑运行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6% 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的 37% 未来,新建建筑数量或将保持高速增长
建筑是全球能源需求
不断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根据国际能源署核算
2020年全球建筑运行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6%
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的 37%
未来,新建建筑数量或将保持高速增长
这将对建筑行业实现“截至 2030 年
建筑业能源强度改善 30%” 的目标带来挑战
从而为兑现《巴黎协定》目标设置障碍
因此,追求 更高能效 的建筑
一直是世界各国降低能耗
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建筑节能是以1980-1981的建筑能耗为基础,按每步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提高能效30%为一个阶段。
第一步节能是在1980-1981的基础上节约30%,通称为节能30%的标准。
第二步节能是在第一步节能的基础上再节约30%,即30%+70%×30%=51%,简称为节能50%的标准。
第三步节能是在第二步节能的基础上再节约30%,即50%+50%×30%=65%,简称为节能65%的标准。
目前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普遍执行的是节能50%的标准。
降需求:
为了降低建筑用能需求,可以采取被动式技术手段,如被动式建筑设计、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建筑遮阳隔热措施、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等,同时结合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近零能耗技术标准》GB51350-2019的最新应用技术。
提效率
:
通过提升主动式能源系统和设备单体的能效,如提高冷热源系统性能系数、新风热回收效率、地道风、照明系统及电器等设备的单体能效,并结合智能优化控制算法,可以进一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拓应用:
通过最大化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也可以减少建筑的电力使用。
增碳汇:
在设计阶段应考虑到项目周边地势特点,增加可绿化面积,增加后山绿化土壤保持率,从而增加碳汇。
促行为:
在促进人员的行为方面,可以引导来馆人员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方式,建立个人生活排碳计算机制,提高个人行为减排责任意识。
可监控:
在能源监测与碳排放核算方面,应设置能源监测与碳排放核算管理平台,以方便管理和监控。
太阳能系统在建筑中的利用主要有附加光伏系统(BAPV)和光伏一体化建筑(BIPV)两种形式。
BAPV是最早且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它与建筑结构常见的安装形式,主要是屋顶光伏电站;
BIPV是将光伏建材与建筑融为一体,直接替代原有建筑结构,BIPV采用的光伏技术目前主要可分为晶硅光伏组件和薄膜光伏组件,晶硅组件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单位装机功率高,转化效率可达16%至22%,同样装机面积下发电量优于薄膜组件。
利用土壤夏冷冬热的特点为建筑提供热(冷)能,通过设计阶段对管道冷却能力的计算,确定管道的尺寸、长度、埋深及间距等,利用地道风技术,可以有效的缩短空调开启时间,极大限度的降低建筑的使用能耗。
地源热泵指所有使用大地作为冷热源的热泵全部称为地源热泵,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是一种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
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即可实现较多的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制冷,与传统中央空调技术相比能耗可降低20%以上,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
以气候特征为引导,通过建筑物本身来收集、储蓄能量(而非利用耗能的机械设备)使得与周围环境形成自循环的系统。
这样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在寒冷地区冬季以保温和获得太阳能为主,夏季兼顾隔热和遮阳作用。
来源:有得管理分享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