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应用部位:脚架与面板间的接合,▲ 用双榫加固上部木框的接合,用短榫是为了不伤上框的榫头。 应用部位:弯料接长,▲ 对接后插入木钉卡住。 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应用部位:脚架与面板间的接合,▲ 用双榫加固上部木框的接合,用短榫是为了不伤上框的榫头。
应用部位:弯料接长,▲ 对接后插入木钉卡住。
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燕 尾 榫 ▼
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
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扎 榫 ▼
扎榫是南方工匠师的叫法,在北方被称之为“走马销”。
扎榫一般用在可装可卸的两个构件之间,即面与面得接合,榫卯在拍合后推一下栽有走马销的构件,它能就位并销牢。拆卸时必须把它退回来,方能拔榫出眼,把两个构件分开,就如同“扎榫”扎牢难脱之意。
“扎榫”的构造是榫子下头大,上头小,榫眼的开口半边大、半边小。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楔 钉 榫 ▼
是连接弧形材常用的榫卯结构。
它把弧形材截割用上下两片出榫嵌接,再在中部插入平行四边形的楔钉,能使连接材上下、左右不错移和紧密的接合连成。
制作古典家具中用来连接弧形弯材,例如:圈椅的扶手。
格 肩 榫 ▼
传统家具横竖材相交,将出榫料外半部皮子截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另一料在榫眼相应的半面皮子同样割成等腰三角形的豁口,然后相接交合,通称格肩。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托 角 榫 ▼
角牙与腿足和牙条相接合,一般在腿足上挖槽口,与角牙的榫舌相接合,当牙条或面子与腿足构成的同时,角牙与牙条或面子都打榫眼插入桩头,故“托角榫”是一组卯榫的组合,不是单指单一的一种构造形式。
抱 肩 榫 ▼
指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所用的榫卯。
从外形看,此榫的断面是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从而使束腰及牙条结实稳定。
抱肩榫的做法采用45°,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家具的常用卯榫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