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建设背景下, 地下管线面临扩容、维修 、更新等 建设需求,导致 路面 频繁开挖。为了对地下管线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避免由于管线敷设或维修等造成对道路交通和居民出行的影响,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城市化建设背景下,
地下管线面临扩容、维修
、更新等
建设需求,导致
路面
频繁开挖。为了对地下管线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避免由于管线敷设或维修等造成对道路交通和居民出行的影响,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准确的综合性地下管网图,管线管理条块化分割,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一旦发生事故,不仅难以抢修,还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2015年
,广州市全年发生各类管线事故400多宗,其中燃气管道事故60多宗,污水管道事故80多宗,电力管线事故200多宗,每年由于管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亿元。
为了治理地下管线老化、安全间距不足、无名管线遍布、增设与改建、扩容困难等管线难题,
在管廊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引入BIM技术,利用BIM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可出图性等 特点 ,解决传统 CAD设计 中的 管线 交叉 碰撞难题 , 推进 管廊 建设 速度和质量 , 实现城市 地 下管廊智慧化、信息化管 理。
现阶段,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工程量统计、 碰撞检查、 优化设计、模拟施工工序、造价分析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管廊中的应用优势。
在设计阶段,由于管廊节点井布线复杂,设计人员难以在脑海中将设计意图还原成三维空间形象,再转化成二维图纸进行表达。这个过程容易造成信息丢失甚至错误,给后续施工带来变更风险。
在施工阶段, 施工人员对照二维施工图进行施工,识图效率较低,甚至有可能出现理解错误,从而造成施工进度滞后。
BIM技术能为管廊设计提供可视化模型,将以往线条式的构件,以三维的形式展现出来,为方案评审、决策工作等提供更直观的展示途经,减少设计出错的几率。而 施工人员通过查看BIM模型,可直观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基于复杂节点制作的工序模拟动画,还能
减少识图误差,提高施工效率及质量。
利用BIM技术协调性的特点,各专业设计人员在统一的设计协同平台上,基于统一的模型文件进行协同设计,降低因专业间的差异而造成对项目的错误理解,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同时,促进各专业数据的准确传递、减少图纸版本不统一、设计变更以及施工返工的风险。
在施工阶段,将BIM与4D技术有机结合, 把综合管廊和施工现场模型与施工进度、资源、安全、 质量、成本和场地布置等施工信息集成,实现了基于BIM的施工进度、施工资源及成本、施工安全与质量、施工场地及设施的4D集成管理、实时施工动态控制。
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方案的动态模拟。在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进行照明节能模拟、通风模拟和结构分析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模拟实 际施工,消除冲突,得到最优的施工计划和方案。
特别是对于新工艺和复杂节点,利用BIM参数化和可视化特性,对节点 进行施工流程、结构拆解等分析模拟,可以改进施工方案的可施工性,达到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少错误和浪费的目的。
在后期的运营阶段,还可以 基于BIM模型进行管道设备拆除更换工序模拟,和日常紧急情况和火灾逃生模拟,提高运营的管理的质量。
利用BIM技术的一致性和可出图性的特点,对管廊模型进行任意方向的剖切,并将剖切面导出为CAD二维图纸。由于各剖切面均来源于同一个BIM模型,因此可以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二维设计时平面及剖面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大大提高出图的质量。
基于BIM模型中的施工数据,进行模型任意部位和阶段的工程量统计,极大的减轻了预算员的算量工作,提高算量结果的质量,减少30%的重复算量工作。
由于传统二维设计图纸的局限性,在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以上种种问题,既影响工程设计质量,也影响建设效率,拖延整个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进度。
BIM技术不仅将设计成果转化数字化,基于数字孪生模型,在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应用,优化整个管廊建设工程,还使管廊工程实现高速建设、安全运行、智能化管理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