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七海景度假酒店,一水绕苍山,洱海伴流云
多情的海龟
2023年08月04日 14:51:52
来自于公装设计
只看楼主

  建筑无法被完整的解释,必须被体验,就像人生一样   ——杰弗里·巴瓦 Geoffrey Baw       经历了许久沉寂,大理双廊古镇在这个夏日,伴着层层热浪与粼粼波光,复苏了饱满的热闹。一水绕苍山,洱海伴流云,陪伴苍山洱海共同生长了12年的云七也迎来新生,设计师为前来“观苍海”的游人们启幕了与自然共生的新度假风尚。




 
建筑无法被完整的解释,必须被体验,就像人生一样  
——杰弗里·巴瓦 Geoffrey Baw  

 

 
经历了许久沉寂,大理双廊古镇在这个夏日,伴着层层热浪与粼粼波光,复苏了饱满的热闹。一水绕苍山,洱海伴流云,陪伴苍山洱海共同生长了12年的云七也迎来新生,设计师为前来“观苍海”的游人们启幕了与自然共生的新度假风尚。  

 
 
 
 

 


项目坐落于大理双廊主街,毗邻洱海,山海环绕成就了独特的文化风情。在经历了十余年时代与市场的双重考验,酒店面临新的需求与挑战,设计师安军受邀对其进行改造升级。身兼建筑师、设计师和酒店运营者的多重身份,他期望在新项目改造中,以在地的方式实现多维度的前瞻性,缔造出符合当下度假新风、与自然共生并足以承载个体记忆、具有生命力和呼吸感的耐久设计。


 

 
 
 
 

 

 

 
 

项目诞生于2011年,原建筑是多年前当地的一家小宾馆,首期亦是由安军设计完成。作为双廊古镇的第一批入驻民宿,它不仅见证了双廊从小渔村到“苍洱风光第一镇”的蜕变,亦通过设计回应了彼时的度假需求。


 

 
 


 

 

1800㎡的空间,建筑思维介入改造,原始空间被梳理为三个院落,还栽种了当地的树苗,任植物自然生长,室内开辟5间海景房,在45-90㎡的空间之中实现居住乐趣,当时,伴随着自然属性与海景风光,以总客房22间、海景餐厅与小型健身房的体量,成为双廊生命周期最长的民宿项目之一,品牌强调舒适放松的度假体验理念也由此建立。



 

 

 

 

 
 
伴随度假生活的新需求,当下的旅居生活更强调人之于环境充分的体验感、舒适度和丰富性,尤其是当民宿酒店也成为目的地旅行的一部分,人们渴望即便足不出户,也能在室内享受不同功能即时切换的自由。  

 

 
 
 
 



设计师基于这样的考量,进行了结构性改造。首先解决原有空间结构的限制性问题,建筑本身未做过多调整,而是将重点放在客房数量与海景房的调整上,改造之后,原有的客房数量不增反减,22间房缩减至15间,随之增加的是单体客房面积合并扩容至45-100㎡,设计师认为“面积是底层逻辑”,现代的旅居人士,需要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城市里忙碌奔波的人们,需要在这里充分享受海景房的慵懒和放松。


 

 
 
 
 



 

酒店空间的价值在于体验居住其中的乐趣,而不是简单的装饰和生硬的分隔。因此,设计师在足够大的空间之中,尽可能梳理出丰富的生活场景,除去必要的休息、阳台区域,还会单独开辟2~3处相对独立的小空间,可坐、可卧、可躺、可独处,亦可与家人共享大理独有的风、花、雪、月。在面积最大的海景客房中,整个空间被划分为多个体验场景,人们可以在彻底放松心性中,解锁100㎡ 空间内“观苍海”的多种姿势。


 

 

 
 
 

 

 

试想在此度过悠然一天,伴着洱海的朝阳与鸟鸣从睡梦中醒来,就着窗外波光与昂然绿意用餐,窝在沙发看海、发呆,亦可彻底放松,在躺椅上迎来夕阳,日落之后回归房间的深处,饮一杯红酒,看火光在壁炉里尽情跳动……


 

 
 
 
 

 

 

空间接纳着各种可能性,帮助居住其中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感受洱海苍山,寻找属于自我的度假时光。


 

 
 
 

 

 
 
“云七”给人的印象,是一种经由时间沉淀的自然之美,素色墙面、自然材质、温润色调之下的家具与器物构成空间的全部,而流动的光影、一阵花香、一阵风吹则成为调动情绪的灵动因子,质朴的表象收敛在舒适温润的气息里,是设计师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使然。  

 

 
 
 

 

 

从运营的角度考量,全球高水准的度假酒店,均依托水、宜居的温度和迥异的文化而被成就,对于居住者与营造者,这种感动来源于自然与在地性的解读和提炼。设计师安军向来擅用植物延伸设计的生命力,12年前栽种于此的树苗早已郁郁葱葱,成为不可复制的风景。



 
 
 
 

 

 

洱海边的酒店,离不开自然的加持,设计师意图为每个房间单独造景。在并不空旷的聚集区,如何既保证入住的私密性,又满足景观的独一性与采光功能,成为一个挑战。



 
 
 
 

 

 

在这里,植物充当功能性的存在,设计师为每个窗边加构挑台,利用不同高度、疏密程度的植物介入,增加客房的松弛感,同时解决采光问题;设计师擅用的植物与院落空间元素也在三楼外的飘台得以实现,飘台全部覆以植物,绿色、光影、水波流动其中,不仅开门见景,也得以入户即景、开窗见景。


 

 
 
 
 

 

 

去除繁复的装饰与色彩,回归简约的陈设。当下的生活方式,便是在这种高效的极简之中收获一份真诚、用心、差异性的审美趣味。所谓在地性,不是用当地物件来表现,而是使其在空间拥有新的生命力。譬如,已然成为云七标志性存在的壁炉,就是由双廊本地艺术家用大理传统青砖、红砖和花砖二次创作而成,为游客们传递了解当地文化的一份诚意邀约。


 


 
 



 

推敲、选用材料的过程,也是设计师不断梳理设计思路的过程。在云七,设计师秉承“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带着自然属性,在施工过程带着人工属性”的理念,尽可能使用自然材料抵达天然质感,石材、砖、涂料,有着未经人工雕饰的拙朴质感;而在施工时,则不会刻意追求过于精致的美,将匠人们雕琢的痕迹保留下来。空间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存在,而是和人一样拥有呼吸感,存蓄着一时一地的生命力。


 

 
 
 

 

 

 
 
此次设计的核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光的梳理与应用。坐拥天然景致的海东一线坐东朝西,一方面缔造了大好风光,但同时又深受高海拔强烈紫外线的日晒困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实现审美的统一性?  

 

 
 
 

 


在这里,设计师使用了大量的格栅门窗,来解决传统纱帘与遮光帘的堆叠给风景造成的负担;同时,巧妙利用格栅的精妙变化来解决遮光问题。当早晨来临,视觉伴随微弱的光线缓缓清醒,人与天光共生在此时此刻的变化里,而非彻底与自然隔绝。


 

 
 
 
 

 

 

而当夕阳西下,光线透过一片片格栅形成一道道跳动的光影,被月光洒满的洱海雕刻进空间,成为独一无二的记忆,它是简约的、丰富的、灵动的,成就自然与人神性互动的瞬间。


 

 
 
 


 

 
 
“酒店的生命力是与客人的生命体验连接在一起的。”不论作为设计师、运营者还是使用者,这一点不曾改变。酒店需要承载的不仅是短暂的停歇,更是在这里看到的景、遇到的人、经历的故事,这些无法重现的经历承载着人们的回忆,也因此它需要成为附带着积极意义的精神性场所。  

 

 
 
 
 

 


设计师希望看到的,亦是当人们再次踏进这里,发现一切仍旧是熟悉的、舒适的,只不过植物更茂密、树更高、花更繁茂了。


 

 



人与酒店的真实联系,更能反应和凸显设计的价值。所谓历久弥新,便是空间成为承载自然与情感的容器,接纳新的生命力和美好体验再次靠岸,并驶向未来。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