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上楼经典案例启示:新加坡面包新语总部大楼
马铃薯先生
2023年07月03日 14:18:45
只看楼主

放眼全球,面包新语新加坡总部大楼可以算得上将“产业与商业完美融合”的经典案例之一。 2010年面包新语集团花费6700万美元打造的这栋总部大楼坐落于大成街30号的一块工业用地上,也是其全球运营和未来扩张的核心枢纽。 方案由新加坡本土设计师陈家毅设计,他主要作品有长城脚下的公社和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

放眼全球,面包新语新加坡总部大楼可以算得上将“产业与商业完美融合”的经典案例之一。


2010年面包新语集团花费6700万美元打造的这栋总部大楼坐落于大成街30号的一块工业用地上,也是其全球运营和未来扩张的核心枢纽。



方案由新加坡本土设计师陈家毅设计,他主要作品有长城脚下的公社和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

这栋10层高的建筑总面积约248,902平方尺(约27,655.78平方米),虽然是建在工业用地上,但其实际使用功能却是集合了 “研发、生产、零售、办公、仓储” 于一楼的综合体,真正做到了“ 五业融合”、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其中:


1-2层为零售商业、商办和培训机构

包含了面包房、公司旗下品牌旗舰,以及第三方租户,如新加坡大华银行、CHEOBEAU美甲、零售商店1STSHOP、理发店Ker’s hair salon、音乐学校等。

3-4层为一个空中停车场

充分满足了整个大楼租户和客户的停车需求。

5-6层为画廊和共享绿植庭院

为大楼注入了浓浓的艺术气息和轻松惬意的观景空间。

7层为专业的培训室

专门向奥特莱斯员工开放,为他们提供客户服务、食品卫生方面的培训。

8层为仓库储藏层

包含食品冷库和一般仓库。

9层为一个采用“工业上楼”的食品加工厂——“共享研发厨房”

7天24小时运行,配备能够搅拌超过8.5万块冷冻面团的机器,全岛商店内的面团都来自这里;厨师可以在研发空间进行新产品开发,以适应不同国家的口味需求。

10层为公司总部办公

从以上分布看,整栋大楼的实际生产制造功能(含仓储)比例在20%以内   。面包新语总部属于直接ToC的行业, 如面包、茶饮、咖啡、糕点等食品行业,香水、眼镜、饰品等轻工行业, 因其生产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基本不产生噪音、粉尘、污染、异味),因此非常适合采用“前店(展)后厂、下店(展)上厂”模式。

 


从产业运营逻辑上讲,作为 ToC行业的 面包新语全球总部是比较适合做此类产业上楼的业态的。


位于10层的面包新语总部办公空间,图片来源:TalentTribe    
位于9层的面包新语共享研发厨房,图片来源:Mothership.SG    
位于8层的面包仓储空间,图片来源:Panificio Panipast


但是从普适性来讲,小编觉得这种以 “城市商业+产业综合体” 的综合运营模式反而对各方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产业上楼不只是有楼和有产业就行,而是让产业运行的更棒才行!实现这一点不仅在设计师本身,还在该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请在留言区留言!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