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连廊——大庆西站空中换乘步道设计解析
格格巫22
2023年06月02日 09:54:51
只看楼主

空中换乘 作为大庆西城公路客运综合枢纽站的配套工程,V字连廊起到了联系新旧两座站房的空中换乘作用。新建公路客运站房位于火车站北广场,力争与已建大庆西站形成了无缝对接设计,公路站房既起到公路长途客运的运输功能,同时也承托了火车站的出站功能,成为了集长途车、私家车、出租车和公交车综合换乘的交通集散建筑。依托综合枢纽集群的理念,两座站房进行最大限度的“零换乘”对接设计,打造地上地下多股进出站人流的流线。大庆西站北广场地下规划了地下出站通道,地下通道在新建公路站房进行对接出站,解决了出站旅客的室内集散分流,而地上部分连接则有着众多先天条件的束缚,V字连廊因此应运而生。



空中换乘

作为大庆西城公路客运综合枢纽站的配套工程,V字连廊起到了联系新旧两座站房的空中换乘作用。新建公路客运站房位于火车站北广场,力争与已建大庆西站形成了无缝对接设计,公路站房既起到公路长途客运的运输功能,同时也承托了火车站的出站功能,成为了集长途车、私家车、出租车和公交车综合换乘的交通集散建筑。依托综合枢纽集群的理念,两座站房进行最大限度的“零换乘”对接设计,打造地上地下多股进出站人流的流线。大庆西站北广场地下规划了地下出站通道,地下通道在新建公路站房进行对接出站,解决了出站旅客的室内集散分流,而地上部分连接则有着众多先天条件的束缚,V字连廊因此应运而生。

  大庆西站建筑群鸟瞰(唐家骏拍摄)

空中换乘通道(韦树祥拍摄)


V 字布局

两座站房采取了轴线性对接的布局模式,形成整体设计的同时减少旅客的换乘流线距离,但两座站房之间存在近30米宽的城市下穿隧道,这为两座站房的地上联系增加了非常大的技术困难。大庆西站火车站既有站房为二层高架匝道送站模式,通过北广场周边的高架引桥,将小型车旅客运送到二层平台落客。基于现有条件,两座站房的对接大胆的提出了借用火车站二层平台进行连接,使送站匝道为两座站房共同服务,通过立体分流的方式,减少地面层以上的进出站流线交叉。由于火车站落客平台的中间部分旅客下车比较集中,空中连廊在平台中部对接会增加人流的聚集,因此在落客平台一侧,换乘步道入口采取了左右两侧布置,两个连廊逐步交汇,在公路客运站一侧融合在一起,形成了V字型的平面布局。V字型布局既有对空中人流集散空间的应对思考,同时也在两座站房的通道之间形成了趣味性户外空间,打造具有视线互动的特色造型语言。

V字布局(韦树祥拍摄)

连廊全貌 (韦树祥拍摄)

连廊结构模型


立体桁架

V字连廊总长度达到了60米,跨过城市隧道的柱子间距为36米,同时火车站二层平台一侧并不能借用平台原有结构连接,因此连廊采取了10米的悬挑来对接落客平台。连廊两侧建筑由于层高问题,在立面上采取了了斜坡步道处理,立面与平面的较复杂变化,使得最终V字连廊采取了空间桁架的钢结构体系,桁架部分解决整体跨度的同时也满足旅客内部同行。V字连廊的整体用钢量达到了200吨,支撑体系的设置也至关重要,决定了整体连廊形式语言的设计品质。竖向支撑采取了直柱与斜柱相结合方式,来平衡平面上横竖两个方向的水平力,最终形成结构与造型的有机统一。连廊的中间部分设置了钢结构步梯,步梯采取了钢筋悬挂形式,简洁轻盈的拉筋与斜向钢柱相互呼应,展现了一体化的结构设计语言。

连廊结构施工(唐家骏拍摄)

连廊内部通道(韦树祥拍摄)

斜向钢柱(韦树祥拍摄)

悬挂楼梯(韦树祥拍摄)

连廊结构立面展开图

楼梯结构立面展开图


金属表皮

V字连廊由于与室外落客平台连接,不能实现两个站房的室内互通,因此采取了室外通透的模式。连廊上下通过铝板进行表皮包裹,同时结合连廊内部的金属吊顶处理,最大限度突出结构语言特色。整体连廊风貌运用钢结构杆件进行最直接的装饰,适度采用金属表皮材料,形成了简约高效的换乘步道特征。

表皮与细部(韦树祥拍摄)


设计单位:天宸建筑设计 A05 工作室

设计时间: 2017

建成时间: 2022

项目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

摄影版权:韦树祥、唐家骏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