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衢州市智慧岛地标建筑概念性方案——衢州眼.未来晶创作思路 双塔成谷、点晶未来 项目背景-汇城汇水 智慧岛位于衢州高铁新城的百家塘片区,百家塘片区地处三江(衢江、江山港、常山港)交汇处,也是小三城的交汇区域,具有高价值的挖掘潜力,智慧岛临常山港水湾处,呈现半岛岛头形,占有绝好的地理环境位置,未来将会和对岸的智慧湾共发展,形成高铁新城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
浅谈衢州市智慧岛地标建筑概念性方案——衢州眼.未来晶创作思路
智慧岛位于衢州高铁新城的百家塘片区,百家塘片区地处三江(衢江、江山港、常山港)交汇处,也是小三城的交汇区域,具有高价值的挖掘潜力,智慧岛临常山港水湾处,呈现半岛岛头形,占有绝好的地理环境位置,未来将会和对岸的智慧湾共发展,形成高铁新城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
本项目用地13.6公顷,容积率≤2.5,主要功能为服务于科创产业的商业商务。前期规划中最具特色的是地下快速路南北穿越基地,接驳地下停车场,实现半岛地面无车化,这是国内在沿海发达地区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集约开发模式。按照上海世博B和徐汇滨江传媒港等过往项目的惯例,这样规模的区域开发首要是结合一体化的开发和运营模式,开发运营模式在前期,且与设计方案紧密结合,从投资、建造、销售、运营的项目全过程策划贯通始终,包括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的选择、不同的市场企业和其使用需求,土地出让模式,自持和销售的条件和比例(卖楼还是卖地,带方案出让等等),建造时序,分期推进,不同主体的运营管理等大量的问题决策。这些都属于项目前中后期要始终考虑的问题,而设计是其中关键的整合环节。设计团队中复旦院有产业策划和城市规划设计的经验,上海院有大型总控,整体开发项目的落地经验,此次合作,双方能快速达成共识,产出可操作,可落地的建筑方案。
建筑师虽然是主导方案创作的,但是方案创作不要做成一场建筑师自嗨的秀场,如何把握好自我与合作的边界更能体现一个建筑师的职业素质。2021年华建集团开设了总控学习班,团队建筑师有幸参加,一个复杂的项目要能成功落地实施,并不仅是靠天马行空的建筑想象,开发和技术层面的综合问题解决是首要的,这也是建筑设计行业的重要特点,多专业人才、跨领域围绕建筑设计的合作才能让一个庞大的项目变成现实。
团队之前做上海临港新城一环带前期策划也是经历了无数轮的开发模式、土地利用、业态分布、空间利用(按照不同业态的市场规律对设计进行指导)的讨论之后,再思考形态方案,形态方案核准是一个关键的过程,依据前期的研究和策略调整深化。团队本着相对务实,可适变的思路实施多层面设计,设计需要为前期悬而未决的事情留出余量,这也引导着最后设计成果的方向。
城市设计阶段的案名:智慧之眼,眼的概念来自“衢”的目,同时对应场地中心一个大圆。但圆与建筑设计的形态创作难以协调,圆是理性,是场地的定调,与自由创作有冲突,中心正圆只能与相对几何的规划设计才能协调。而当下设计趋势是流线,自由态,大部分设计团队在建筑设计阶段放弃了圆,但团队保留和利用了圆:
理念汇的形成需要圆。背景提到场地有多种交汇特征:汇水汇城;衢州是四省交汇的边际科创高地,同时衢州也是个时空交汇的城市,有代表过去的历史文化,有未来发展以科创为核心的未来之城,圆是交汇的最好融合形。
圆是一个核,一个心,是中心最重要最大的开放空间,能提供一个公共的市民空间和集中商业设施,能形成内聚效应,促进园区交流和服务。
规划意识的延续,减少沟通成本,如果城市设计可以推翻,那么建筑师的新设计也是可以被推翻的。
空间结构的内涵表达了场地和衢州历史之城、现在之城、未来之城的关联性、放眼望世界的格局和胸怀。
整体空间效果强调丰富的外部空间层级,内聚 外向的空间:
既体现了活力交流的内聚特征,也体现了滨水对话的外向性。
开发模式是为开发主体服务的,需有效切割地块,合理使用空间,考虑共享、共用、边界、延续,项目未知的复杂性让我们无法简单直接地采用扁平化的空间结构。主次结构是系统整体设计思维的反映。
从建筑出发,思考就是如何布置建筑,鳞次栉比的建筑即便建筑自身形态丰富,外部空间也易单调。团队没有从建筑本体出发,而是从外部空间的层级来谋划空间结构。规划布局在建筑设计之前。一个地块的所有建筑都要形式同源吗?使用功能、业态、空间需求和感受的多样性,都会带来形式的多元,形式同源整体,但也会带来单调,当场地达到一定规模后,全部同源会带来城市空间的单调和重复。丰富的室外空间体验是规划布局的根本。
我们希望是一个开放的方案,有核心和外延的方案,有聚合力的方案。规划容积率2.5,说明土地的利用价值偏高,建筑布局的利用率需较高,低区建筑不以自身特殊的形式来谋划是对开发模式最好的适变。方案的外部空间有点成节,有线成廊,有面成场,开放空间是一张有主次结构的网。营造点线面不同形式尺度的开放空间层级是我们规划布局的主要思路,也希望能带来使用者多样的空间体验。
考虑到园区办公商业建筑业态的复杂性,未来分期开发的不可预见性,建筑方案并没有采用全部同源的形式设计策略,低区组团和高区的标志性建筑呈现不同的形态也是必然的,这是一个功能复合,形式多样的混合社区,团队主要对核心开放空间和地标建筑做了细化设计。
1、晶是眼的延展:眼晶体是眼的重要结构,慧眼识晶,以晶格为形态单元概念组织建筑层面的开放空间 。
2、萤石为晶:衢州是中国氟硅之都,氟元素来自于CaF2的提取,萤石的主要成分是CaF2,等轴晶系,晶体呈玻璃光泽,颜色多变,常呈紫红、翠绿、浅蓝色。
3、多态晶格: 用晶的概念呈现晶谷、晶云、晶花多种形态,也代表了一种未来科技山水的新意象。
结合规划布局和场地分析,设计采用了融合多晶态的大手法:
这个大手笔的建造方案将空间,形态,功能融为一体,成为项目绝对的地标代表。
双塔犹如从一个方体开启的两块晶石,开山辟谷,敢为人先!
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我们制定策略,明确方向,规划布局,最后都要清晰地从图纸上显现。项目的技术难度来自多种晶态的融合,三种晶态分别适配在不同的形式空间下:
地标塔楼幕墙表皮为大折面幕墙,采用分段式切割,每个幕墙切割单元在3-5层左右,施工可行。幕墙以北为主,避免了光污染。
塔楼裙房天幕起伏整体顺应水流方向的圆形涟漪晶体态。后期设计将呈现轻薄完整的空间网架,展示天幕的第六立面,其下营造大片开敞的绿色公共空间。
中心环形天幕呈现扭转之势,连接多个触角和裙房天幕。
晶格折面融合需要厘清三种晶态细分形态下的三个走势方向(源于最小网格面为三角形),融合转化三个方向的趋势线,晶花有圆形趋势线,晶谷有水平走向线,这些结构趋势线都需要平滑过渡地连成一体,从而达到一种大气整体、丰富多变的空间形态,在水天之中反射幻变的新科技山水之境。
感谢青年建筑让团队的思想得以传播,联合团队并不强调以建筑形式创意本身来主导整个项目,而是在乎多领域的共同协作创新,团队背景从规划、产业、城市设计到建筑领域以应对未来项目的复杂性,成员有着多年的合作经验,力求在项目合作中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共同推进项目,让项目创作出其不意而又支撑有力。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土地利用、TOD综合开发、城市开发实施与投融资等,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战略定位、布局承载和张江科学城开发建设机制研究之后,相继完成多个国家级科学城的战略规划,包括苏州太湖科学城、无锡霞客湾科学城、无锡洗砚湖科技城、无锡培源科学城、无锡红沙湾科学城、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等。
主创设计师,建筑学专业,在多个领域都有涉猎,包括CG、书法、架上绘画、规划与城市设计、建筑。华建集团总控班毕业人员,集建筑外领域认知精耕建筑创作,设计不逐潮流。未来计划主办与建筑创作结合的大幅油画展-智造物境(跨越时间的智慧生命创造物)。
主创设计师,在建筑原创领域深耕多年,关注建筑的使用与功能,场地与环境,善于巧妙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复旦规划院主创规划师,在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创作几十载,特别强调方案的地域性以及以人为本的空间层级和体验的丰富性,期盼着有灵魂的建筑融入有韵律的规划。
参数化设计师,受海外教育体系的影响,憧憬设计改变未来,让数据去辅助设计,专注未来建筑的研究。
上海院规划与城市设计院总师,关注规划实施,强调建筑院规划工作的特别性,规划工作如何与建筑设计无缝高效的衔接,是上海院即将出版的新书《规划实施总控》的编写者之一。
项目信息
项目业主:衢州市人民政府/衢州智慧新城管理委员会
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原创工作室/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136483㎡
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34万㎡,其中地标建筑地上约10万㎡
建筑限高:地标建筑100m,其他建筑45m
建筑规划设计:刘悦涛、陈伯康、江刚、苏夕潇、黄泓杰、钱亭衡
规划产业顾问:敬东、周旋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