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婉琳 | Wang Wanlin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许懋彦 | Xu Maoyan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
摘要: 随着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小型文化服务综合体因经济性、多功能及专业度要求低等特征获得广泛应用和推广。集约化背景对该类型建筑提出了“一室多用”的设计要求。文章从通用性与可变性的设计策略入手,通过案例分析,对空间设计手法与技术手段进行理论梳理和总结,讨论不同限制条件下空间多功能利用的方法与途径,为多功能小型文化服务综合体的设计、应用和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一室多用; 多功能 ; 通用性 ;可变性
5 日本“3·11”震后重建项目相马儿童共享之家举办演讲时状态
8 罗纳德·佩雷尔曼表演艺术中心通过隔音门分隔走廊空间
9 小型文化服务综合体空间设计手法与技术手段
10 卢森堡青年活动中心标准化结构体系
11 卢森堡青年活动中心主功能空间与模块盒子布局
14 界首村大会堂的主功能空间与设备设施模块
16 界首村大会堂东立面的模块储藏空间及南立面的钢板展示窗
17 卢森堡青年活动中心模块盒子滑动门完全开启状态
18 卢森堡青年活动中心模块盒子滑动门完全关闭状态
19 界首村大会堂红白喜事配套用具的收纳需求
20 界首村大会堂利用原有棚屋改造的卫生间和露天厨房
21 日本厚木市多功能社区中心“环境层”设备与结构的整合
22 厚木市多功能社区中心开放结构体系与可调节遮阳百叶
23 厚木市多功能社区中心二层可滑动木隔板划分空间
25 日本厚木市多功能社区中心外界面的调节改变室内外关系(左: 关闭; 右: 开启)
27 气仙沼共享之家(赵扬)对半室外空间、室外空间的借用
参考文献
[1]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R/OL].(2021-06-10)[2022-08-1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23/content_5620456.htm.
[2]张晓琴,张三明.小型文化服务综合体的多功能路径探析[J].建筑与文化,2021(12):29-31.
[3] 王婉琳.小型综合文化服务建筑集约化与适应性设计 研究[D].北京 :清华大学,2020.
[4] 王巧雯.开放建筑理论指导的建筑装配化设计研究 [D].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2015.
[5] 王维仁,冯立.界首空间叙事——点线 · 针灸 · 触媒的 乡建策略[J].时代建筑,2019(1):78-87.
[6] 李海乐.多义空间:空间适应性研究及设计策略[D]. 重庆 :重庆大学,2004.
[7] 郝秋实.游泳馆空间与设施的可变设计研究[D].哈 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 王婉琳,许懋彦.多功能小型文化服务综合体设计方法探析[J].当代建筑,2022(11):8-14.
[2] 周天夫,武悦,张姗姗.中国医疗建筑研究热点与变迁:基于CiteSpace文献量化分析[J].当代建筑,2022(11):15-17.
[3] 曹森,张建涛.基于案例分析的小学教学楼结构性空间构成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8-22.
[4] 谷梦,陆诗亮,钱豪杰,闫文昌.后冬奥背景下冰上运动馆可持续运维优化策略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23-26.
[5] 肖竞,杨亚林,钱笑,马春叶,曹珂.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的城市地标公众认知画像与人本化设计应用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27-30.
[6] 费腾,王堃.IPA法下商业综合体公共休息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哈尔滨、沈阳两地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31-35.
[7] 于英,薛楷文,姜坤汝,卢悦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实践研究:以深圳市前海自贸区绿色中国馆设计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36-38.
[8] 赵百秋,阿拉腾敖德.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实践研究:以深圳市前海自贸区绿色中国馆设计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39-42.
[9] 阎波,孟芙晓,贾鑫铭.基于女性安全感的中心城区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评价:以重庆市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43-46.
[10] 孔子萌,李岳岩.基于“柔性界面”的城中村更新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47-50.
[11] 辛方正,马源鸿,付本臣.大学校园空间与城市应急需求匹配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51-56.
[12] 李世芬,邢淑敏.生产生活视角下城郊型传统村落聚居形态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57-60.
[13] 马爽,钱才云,周扬.混合现实环境下苏南地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评价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61-66.
[14] 刘阳,杨华刚,张可寒,王绍森.街道的溢出与织补:以厦门中山路麦仔埕巷更新改造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67-71.
[15] 叶洋,贾超智.基于街景图像的老城区生活街道步行空间特征对失序感知影响研究:以哈尔滨市安字片区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72-75.
[16] 李伟,李立敏.基于斗牛仪式的侗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朝利村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76-80.
[17] 郭馨,曲菲,徐启博,张俞栋.轨交邻接生活服务街道的步行活动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81-87.
[18] 郝鑫航,张立恒,宋鑫.天津老城区空间“阈限性”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88-91.
[19] 裴立东,徐永利,李旻昊,张昊雁.新地域?旧传统——苏州古城悬桥巷五宅更新保护项目的探索[J].当代建筑,2022(11):92-95.
[20] 刘荣伶.以微系情: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理论探究[J].当代建筑,2022(11):96-99.
[21] 贾晓浒,张波,周家绪,何俊达.基于MassMotion软件的幼儿园楼梯疏散效率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00-103.
[22] 蔡智,唐燕.城市空间形态的热环境效应及其研究进展[J].当代建筑,2022(11):104-108.
[23] 舒欣.碳中和导向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09-112.
[24] 覃万祥,贺龙,秦超朋.基于遗传算法的中小学教室采光优化方法探讨:以呼和浩特地区光气候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113-116.
[25] 王淼,王南.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国内外建成环境健康效应对比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17-120.
[26] 马建军,毛琳箐,张鑫.岜沙苗寨铜鼓坪声场仿真模拟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21-124.
[27] 陈静,陈慧祯.建筑工业初始化:英国早期波纹铁建筑的设计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25-128.
[28] 宫力权,董健菲,孟琪.中朝使行文化线路明末山东段遗产价值解读[J].当代建筑,2022(11):129-132.
[29] 白丽燕,卢亚娟.历史同源范例下类蒙古包空间形态类比转译设计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33-136.
[30] 朱莹,刘宁,李心怡.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创作开端及其渊源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37-140.
[31] 王梦雪,韩锐.基于凸空间法的长春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空间形态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