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件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品管理难题
爱挑食的沙土
2023年03月22日 15:25:21
来自于固废处理
只看楼主

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作为可回收的再生资源,大件垃圾虽然含木材、钢铁成分多, 但如不能形成规模,收运处理成本仍明显高于其价值 ;旧衣物、海绵、玻璃制品等低值可回收物收运成本虽然不高,但回收价值较低,均难以通过市场自发手段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一是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不完善,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未形成全品类、全覆盖完整有效的链条。 对于书报、纸箱、饮料瓶、家电等高值可回收物,市场自发形成“小区内板车—小区外厢式货车— 粗分站—细分站”的处理路径,基本能够实现收处平衡、自然循环;对于大件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绝大多数仍由街乡和物业兜底。


二是生活垃圾处理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两网”尚未融合,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部门调整后,再生物资回收体系建立、网点布局、行业规范等正处于起步和过渡期。 大件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尚未进入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原有垃圾楼、中转站没有存放可回收物的空间,生活垃圾运输、考核评价环节也不包括可回收物,还是两条线。


三是各区、各街乡大件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处理不平衡、不均衡,认识不统一。 多数街乡因地制宜设置了大件垃圾暂存点,大件垃圾先送至暂存点,再由暂存点到处置厂,其费用有的街乡财政兜底, 有的物业出资,有的居民付费,资金来源、收费标准不一,管理效果也差别较大。


四是《条例》实施后,小区集中设置一处可回收桶, 部分居民因为距离较远,不够便捷,将低值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混倒或随意丢弃,监管难度大。


五是有些低值可回收物进入生活垃圾渠道, 与源头减量、全程分类管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要求相悖。


管理模式






 

针对大件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价值相对较低、转运处理费用较高的属性,部分基层单位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管理模式。


大件垃圾前端就地处置模式。 以街道为单元, 布局一些兼具收储、粗分功能的大件垃圾处置中心,配置小型专业垃圾破碎处置设备(一般占地400—500平方米), 由第三方公司运营, 预约上门收集、付费处理, 实现大件垃圾就近拆解、粉碎、压缩、分类。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大件垃圾就近处理,大幅减少存储和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有可能实现收支平衡或者微利,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和市场化运营。以东城区东直门街道 “城市生态岛”为例 ,衣柜、桌椅、沙发、床垫等旧家具,经过拆解、粉碎后,可以减少5/6的体积,塑料泡沫压缩比更大。这种模式的难点在于需要合适的空间布局和项目选址,提高居民知晓率和付费意识。同时,需要一定的处理量维持收益平衡。例如,东直门“城市生态岛”,需要周边3—4个街道范围的大件垃圾供货才能维持收支平衡。


大件垃圾市场化、规模化集中处置模式。全区设置1—2处大件垃圾处置生产线,由专业公司运营,并与各街乡签订有偿服务合同,直接从社区暂存点运输,费用由属地街乡或小区物业负担。这种模式减少前端分散处置环节,直接由暂存点到末端生产线,中间由专业公司运输,具有规模化、专业化优势, 便于监管。难点在于运输路线较多、距离较长、成本较高,需要达到一定规模的处理量才能实现收支平衡。例如,朝阳区在循环经济产业园设置了一条大件垃圾处置生产线,设计日处置产能50吨,由区环卫中心成立专业转运队伍,负责区内33个街乡大件垃圾的收运、资源化处置工作,基本解决了大件垃圾的出口问题。但由于供货不足,尚处于亏损状态。

 

可回收物第三方处理模式。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第三方公司负责可回收物的收运,授权第三方公司对辖区全部可回收物进行及时处理。这种模式“肥瘦搭配”, 避免了“挑肥拣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低值可回收物“有人管”的目标。例如, “八爪鱼回收”采取在线预约 、上门回收、不分品类、仅以重量计价的方式,在朝阳区八里庄等街道开展服务。由于不能杜绝外来“拾荒者”收取高值可回收物,盈利也较困难,需要街道再同时打捆提供一些其他可盈利的项目平衡收益。


以上探索,都不同程度缓解了大件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管理难题,但尚未找到收集、运输、处置全链条系统破解之道,也普遍面临收支平衡等共性问题。


几点建议






 

加强市级统筹,逐步实现“两网”实质融合。 将再生资源纳入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自上而下推动两者同监管、同考评、同管理服务。在城市副中心等新建城区、新开发区域、新成立街道,明确将再生资源回收处理设施纳入规划,以“两网”融合为标准规划建设环卫设施。现有环卫设施具备条件的,在更新改造时增加再生资源存储、粉碎、压缩、分类等粗加工能力,降低后续成本。


打通全链条,推动再生资源与生活垃圾管理“齐步走”。 改革完善现有垃圾收运和再生物资回收处理链条,比照生活垃圾建立起再生资源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处理机制,重点加强前端收集点网络建设和科学化运营、规范化管理,实现各类可回收物应收尽收。


加大政策创新力度,重塑再生资源市场体系。 在前端,探索特许经营模式,实施小区准入管理, 形成再生资源回收一个市场、一支队伍。在末端,支持建设兼具大件垃圾处置和可回收物分拣功能的综合处置厂,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完善市场化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支持现有末端处理企业进入前端收集领域, 形成完整产业链。


加强政策支持,助力再生资源行业起好步。 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纳入生活服务业政策支持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全口径”垃圾服务。对再生资源网点、分拣中心、大件垃圾处置厂建设运营初期给予场地、资金支持,对电费等运营成本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国有企业、各级环卫中心、垃圾处理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再生资源行业。


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各区现有模式。 调整优化现有大件垃圾暂存点,科学规划处置点,根据设计处理能力合理划定服务范围,实施跨街道统筹,使每处设备尽可能饱和运行、收支平衡, 避免重复建设、处理能力过剩、设备闲置等问题。推广垃圾管理第三方综合服务模式,将大件垃圾和可回收物纳入服务范围,避免“各管各桶”的现象。明确大件垃圾、低值可回收物的资金来源,统一收费标准,财政负担部分列入年度预算。


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再生资源规范管理与垃圾分类一起成为社会新时尚。 落实《条例》规定, 加快制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参照厨余垃圾的管理模式,完善各个环节的监管、考核,加强前端桶站执法和宣传引导,推动居民习惯养成,真正解决大件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管理难题。


附件:

北京市 (市垃圾分类指办〔2021〕57号)

关于加强本市大件垃圾管理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本市大件垃圾管理的指导意见

加强大件垃圾管理,补齐投放设施短板,提升清运处理能力,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本市大件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依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措施,规范大件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建设,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引导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生者付费。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产生大件垃圾的居民合理承担大件垃圾清运费。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居民“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意识。

坚持市场机制。依托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机制,鼓励市场主体规范开展大件垃圾投放、收运和处理服务,公开服务价格,全程信息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资源化利用。鼓励居民选用绿色环保耐用的产品,促进旧货交易、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坚持规范收运。以方便市民投放、维护环境整洁为导向,通过投放和收运的有序衔接,健全排放登记制度,减少生活垃圾在居住区的停留时间。

二、鼓励源头减量

(一)绿色消费

鼓励居民选用绿色环保耐用的大件家具、家电,减少大件垃圾排放。

(二)旧货交易

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企业和生产销售厂商开展废旧家具线上线下二手交易、慈善拍卖、捐赠,开展翻新再利用等活动,在适合的场所设置旧货交易点,促进大件家具的循环利用。

三、强化分类投放

居民投放大件垃圾可选择三种方式:一是预约上门回收,二是投放至大件垃圾投放点,三是自行运送至指定的大件垃圾拆解处理场所。

(一)预约上门回收

鼓励收运服务单位开展预约上门回收服务,价格明示公开。居民可通过电话、手机APP、小程序等方式,预约收运服务单位上门收集大件垃圾,方便居民投放。

鼓励设立集中投放日、定时定点投放。各区可组织街道(乡镇)、社区(村)根据辖区大件垃圾产生、收运处理情况,选择在周末卫生日、节假日等适宜时间,探索开展大件垃圾集中定点投放活动,对参与活动的居民提供费用优惠。

(二)固定点投放

居民可将大件垃圾投放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以下简称“管理责任人”)指定的投放点,不得混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或者随意丢弃。

1.投放点设置。居住小区因地制宜设置大件垃圾投放点,应采用全封闭房式或无顶半封闭式,也可采用由大件垃圾收运单位设置专用回收箱的方式,不具备条件的可以由社区(村)统筹合理设置。投放点可与装修垃圾投放点合并设置,面积、容量应满足居住小区内大件垃圾的暂存需求,方便居民投放和收集整理。

2.投放点管理。管理责任人应在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公示牌中明确投放点位置,投放点公示牌应明确开放时间、投放要求、收运单位、收费标准、联系人等信息。投放点应配备灭火器,周边应有便于消防取水的设施。大件垃圾有序码放,采取围护遮挡等防污染措施。暂存的大件垃圾达一定存量后,由管理责任人预约收运服务单位进行收运,确保投放点干净整洁、不满冒,防止出现环境卫生死角。

3.清运费用。居民将大件垃圾投放至分类投放点的,应向管理单位支付清运费,具体费用由市场调节。需提供上门搬运服务的,应支付上门搬运服务费。鼓励相关行业协会收集大件垃圾清运费价格信息,定期向社会发布供市场参考。

(三)自行运送至指定的大件垃圾拆解处理场所

区城市管理部门明确辖区大件垃圾拆解处理场所,会同街道(乡镇)将场所地址、服务时间和电话向社会公布。居民自行将大件垃圾运送至指定的大件垃圾拆解处理场所,可不承担清运费。

四、规范分类收运处理

(一)收运服务单位管理

1.收运服务单位基本要求。提供大件垃圾收运服务的单位,应当取得从事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或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

2.信息公布。区城市管理部门会同街道(乡镇)结合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和实际需求,确定辖区内大件垃圾收运服务单位,并向社会公布其预约方式和电话。

(二)排放登记

管理责任人应建立大件垃圾管理台账,向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大件垃圾排放登记。

收运服务单位应与管理责任人和拆解处理场所建立联单制度,记录大件垃圾的来源、数量、去向等情况,确保大件垃圾处理安全、环保、物流可追溯。自行将大件垃圾运送至拆解处理场所的居民应登记来源、数量等信息。拆解处理场所应记录资源化产品的数量和去向信息。

各区应将大件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过程数据链信息接入生活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做到“有账可查、源头可溯、去向可控”,作为日常管理的依据。

(三)规范收运作业

1.车辆要求。大件垃圾收运车辆宜采用封闭式箱式货车或生活垃圾运输车,按照要求涂装颜色、标识,注明车辆编号及监督电话等。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保持车容车貌良好。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应按要求安装定位系统等信息化管理装置,其信息应接入政府信息管理平台,确保全程可溯源。

2.规范作业。收运服务单位在实施收运作业过程中,应做好防尘降噪工作,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外挂散落,实现运输密闭化。提供上门搬运服务的,应做到安全、卫生、妥善搬运。

(四)促进资源利用

1.设置处理场所。各区应结合需求在中转站、分拣中心、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内配置大件垃圾拆分处理设备,保障大件垃圾拆解处理能力。

2.安全规范作业。大件垃圾拆解处理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防尘降噪等措施,有效控制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拆解处理场所应符合消防、安全生产、环保等规范要求,配置灭火设施设备,保障消防用水。

3.资源化利用。大件垃圾拆解后的产物,应采用适宜技术进行资源化处理。具有再生价值的成分纳入再生资源利用渠道,残余物纳入生活垃圾处置渠道,实现资源化、无害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要将大件垃圾管理工作纳入日常整体工作安排,加强统筹协调、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大件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监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义务。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督促本行业领域做好大件垃圾管理工作。

各区政府要强化责任落实,组织街道(乡镇)做好大件垃圾投放的源头管理,督促投放、收运和处理单位有序衔接,确保各环节任务落实落地。

(二)做好宣传引导

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政策解读与宣传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大件垃圾分类投放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各区组织街道(乡镇)将大件垃圾分类要求纳入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动员范围,培养居民大件垃圾正确投放和付费处理意识。

(三)加强执法保障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强大件垃圾分类的执法检查,对随意倾倒、抛撒或堆放大件垃圾的个人以及违反环保、消防、安全生产、市容环境等法律法规要求的管理责任人、收运和处理单位依法进行处罚。

六、其他

(一)大件垃圾

大件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废弃的床架、床垫、沙发、桌子、椅子、衣柜、书柜、家用电器等体积较大物品。其中废弃家用电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装修垃圾

装修垃圾是指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砖石砌块、石膏磁砖、卫浴台盆、木质板材等,按照《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其中作为大件垃圾排放的,按照大件垃圾的管理要求予以投放和收运处理。

(三)单位产生的大件垃圾

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产生的大件垃圾投放和收运管理参照本意见执行。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3年03月23日 08:31:00
2楼

总结的比较全面,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