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渣场变生态渣场 固废垃圾变生态海绵体绿色景观 桩基泥浆变身轻型砖 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 ...... 中国铁建贯彻新发展理念 探索固废资源循环利用途径 在坚持生态优先中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废弃渣场变生态渣场
固废垃圾变生态海绵体绿色景观
桩基泥浆变身轻型砖
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
......
中国铁建贯彻新发展理念
探索固废资源循环利用途径
在坚持生态优先中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作出央企应有贡献
以己之力
为绿水青山添砖加瓦
快来看看建筑垃圾
如何“变废为宝”的吧!
中铁十一局在郑渝高铁万州段大周隧道和巴阳隧道渣场开展生态渣场试验,进行生态环保弃渣场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一种弃渣场新型生态排水沟的设计方法”专利。该弃渣场采用生态效益的排水沟设计方案,既能保障行洪安全,又能促进沟底生态系统快速重建。通俗地说,该渣场在保有原生的完整湿地基础上,渣场上层覆盖草籽、中间栽种了纽荷尔橙的苗木,多年之后将形成有鱼、有虾、有螺蛳、有昆虫等生物的自然生态系统。
中国铁建大桥局二公司东莞地铁1号线项目通过比对渣土处理方案,建设了淤泥渣土新型环保处理厂。渣土经过稀释消泡、泥砂分离、泥浆浓缩、压滤脱水四个步骤后,一部分变成了能够满足建筑施工的机制砂,另一部分泥饼则可成为绿化用土等。此外,生产工艺流程中采用水循环利用,整个过程满足“零排放”、“零污染”的环保要求。
中铁十四局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部积极探索废弃资源高价值大比例再生技术应用,针对线路范围内废弃苗木循环再利用处理课题,创新运用预制梁蒸养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将红线和临时用地内需要砍伐的树木集中粉碎后,经过系列加工工艺,加工成项目预制梁蒸养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作为燃料供给能量。经过测算,1吨生物颗粒产品可代替0.8吨散煤,该项目厂站内废弃树木大约可加工成生物颗粒400吨。该项技术极大促进了项目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
中铁十五局沪苏湖铁路项目自主研发的“沪苏湖铁路桩基施工工程泥浆处置示范工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确定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科技示范工程。污泥通过压滤处理进行泥水分离,形成自由水和滤饼。分离出的自由水可以循环使用,而滤饼干硬后则运输到陶粒厂进行资源化利用,制成轻型砖,实现了对桩基泥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做到了变废为宝、满足绿色环保排放和施工。
中铁十六局积极落实循环经济、回收再利用发展思路,抢抓市场先机,开启企业绿色发展之路。北京建功机械公司开展的工装回收再利用业务是落实国家“双碳”发展理念的有效实践,废旧栈桥在完成一次项目建设后,变为建筑“垃圾”,回收后经过一系列再制造,被赋予新的生命,再次焕发生机,有效促进行业资源循环发展、降本增效潜力巨大。
中铁十七局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土建二标段项目在车站打围之初,通过收集路面道砖、沿石,经过加工处理应用到项目驻地青石路面和花坛建设中,实现二次利用,不仅扮靓了项目驻地后花园,成为点亮职工生活的风景线,更减少了场地硬化面积,节约资金的同时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助力赋能。
中铁十八局承建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作为国务院部署的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广东历史上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利工程。其中中铁十八局负责施工的A5标要处理的渣土量高达87万方,相当于460个标准游泳池的体量。
为了科学地解决盾构渣土问题,他们引进“盾构渣土资源化处理系统”,采用“水平+垂直”运输皮带机将刚掘出的渣土,从隧道深处运输至地面资源化处理系统的进料斗,将石子筛分,破碎成级配粒径;再将泥浆和砂进行分离,变成可利用的细砂和泥浆;最后将泥浆经过压滤设备进行滤压,变成清水和泥饼。据统计,与传统弃渣方式相比,渣土资源化处理将节约成本百分之三十左右。
中铁十九局忠武路项目首次在许昌市采用“将主车道、人行道使用房屋拆除类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骨料代替水泥土作为道路底基层”的施工工艺,可有效提高材料使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现场工人把分拣好的建筑垃圾送进移动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的“嘴”里,经破碎、筛分、轻物质处理等工序后,可快速生成不同类型的成品碎石和砂粒,其他金属会通过专用传送带分拣出来。经施工现场填筑压实后,试验检测合格,可连续进行下一层施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
中铁二十局所属的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打造的陕西咸阳南收费站生态海绵体绿色景观,是由30万方固废建筑垃圾填筑而成,其上覆盖种植土,栽种草木花卉,变废为宝,又可储水渗水,在减碳排、碳增汇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固废处置和城市雨洪问题,这是“海绵城市”景观的重要实践,通过充分运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融合艺术手法打造局部园林景观,形成了一道靓丽休闲的风景线。
走进中国铁建在青岛的首个“工程乐高”生产基地,中铁二十五局青岛装配式预制构件厂实现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利用。临建拆除和厂区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经过分选、破碎、筛选等环节,直接“变身”为混凝土骨料、粉料等不同规格的建筑材料。通过仿石生产车间的精细加工,生产出仿石路缘石和混凝土挡墙等再生产品,用于工程建设施工,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走出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道路”。
中铁建设研发出智能化高分子一次成型循环再生复合建材生产系统,并运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对废旧木材、废旧模板等建筑垃圾进行科学组配,通过一体化智能设备捆扎、包裹、挤压、塑型4道工序,一次成型生产出定型循环再生方木、复合模板等系列产品。
与传统钢包木龙骨等相比,这种绿色循环新型建材具有强度高、耐腐性强、低碳环保等优势,不仅能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而且能将方木的成本降低一半,被业内专家喻为传统建筑方木的新型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