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科学和美学:“绰幕方”与“雀替”
zsd_5647265543
2023年02月14日 10:49:45
只看楼主

中国建筑匠人的营造技艺,一直是兼具技术和艺术的,这体现在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雕梁画栋”是形容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成语之一,但这并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形容。 -北京故宫·雀替·清- 以中国古建筑柱子上小小的“雀替”(宋代称“绰幕枋”也叫“绰幕方”)为例,雀替在雕刻上往往看似极尽精致之能事,散发奢华典雅的美感,其实它并不是只是为了“美”,仔细了解和学习雀替的“前世今生”,就会发现如此精美的小构件在技术上是具科学性的

中国建筑匠人的营造技艺,一直是兼具技术和艺术的,这体现在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雕梁画栋”是形容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成语之一,但这并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形容

图片

-北京故宫·雀替·清-

以中国古建筑柱子小小的“雀替宋代称“绰幕枋”也叫绰幕方)为例,雀替在雕刻上往往看似极尽精致之能事,散发奢华典雅的美感其实它并不是只是为了“美”,仔细了解和学习雀替的“前世今生”,就会发现如此精美的小构件技术上是具科学性的

图片

-安徽博物馆·雀替·清-

北宋《营造法式》介绍:“(造阑额之制)檐额下绰幕方,广减檐额三分之一“。绰幕方是雀替的前身,具体位置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如下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

-宁波保国寺大殿·蝉肚绰幕·北宋-

图片

-高平二郎庙戏台 ·绰幕方·金 -

图片

-汾阳五岳庙正殿·绰幕方·元-
从上图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绰幕方实例来看,其位置在柱子上端,从视觉上看,有了绰幕方的存在,增加了柱子与檐额的接触面积,在承受上部压力时有着比较直观的力学作用。

图片

-王晓华《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

除了承重价值之外,木构建筑檐柱之间如果跨距较大时,梁和枋需要承受很大的径向力,长此以往木材容易变形弯曲甚至断裂,隐患很大。两端增加了绰幕方之后,既缓冲了跨距过大所受的力,还可以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如下图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增加类似绰幕的受力构件,使得物品受力显著提升。)

图片

图片来源于某电商平台

宋元时期的盛行沓头绰幕和蝉肚绰幕在雕刻纹理上相对简洁明快,明代还保留一些蝉肚绰幕的痕迹,到清代时雀替成为柱枋之间的主要构件,雕刻与彩绘多样而复杂—— 有龙、凤、鹤、鹿、象、花鸟、人物等等。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角形 的稳定性,是我们学过的几何学入门知识。 在古建筑上,柱身一般和梁枋成直角,要想形成稳固的三角形,那么这个直角就缺一条斜边。 而绰幕和 雀替的存在, 提供了这个“斜边”。 其实比绰幕和 雀替更满足这个力学知识的构件是江南建筑中的“牛腿”。牛腿在古建筑中,学名叫“撑拱”。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牛腿最早只是檐柱与屋顶出檐部分之间的一根斜撑着的短木棍,因其形像牛腿,又寓意支撑力如牛腿般有力,故叫“牛腿”。
江南民居中的牛腿与雀替在功能上有类似的地方,但它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雀替是被安装在柱子的两侧,一般与房屋的正面平行,起支撑额枋的作用; 而牛腿 大多是用在柱子前,与房屋的正面垂直,起到支撑和挑檐的作用。

知识点:“绰幕方”与“雀替”

雀替图谱.pdf

赵啊伦
2023年02月14日 11:39:27
2楼

现在会这样的木工活的人越来越少啊,

回复
一苇渡航
2023年03月29日 19:38:44
3楼
梁思成没有传承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