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椭圆造型+立面形式+风格基本不变,通过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功能赋予工体崭新的持久生命力……”历经两年多的改造复建,63岁的北京“新工体”由综合性体育场蜕变为国际一流专业足球场的亮相进入倒计时。 再一次的华丽转身,也意味着改造后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将成为北京第一座、国内第一批国际标准足球赛场,北京工人体育场园区则将成为城市绿地公园覆盖下的专业足球场体育产业综合体。 “这一次的工体改造是对北京城市文脉、情怀记忆的一次传承,也是以先进建筑科技系统为构建平台,以新材料、新技术为手段的新基建。”在谈到复建新工体的设计理念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杜松介绍表示。
“保留椭圆造型+立面形式+风格基本不变,通过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功能赋予工体崭新的持久生命力……”历经两年多的改造复建,63岁的北京“新工体”由综合性体育场蜕变为国际一流专业足球场的亮相进入倒计时。
再一次的华丽转身,也意味着改造后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将成为北京第一座、国内第一批国际标准足球赛场,北京工人体育场园区则将成为城市绿地公园覆盖下的专业足球场体育产业综合体。
“这一次的工体改造是对北京城市文脉、情怀记忆的一次传承,也是以先进建筑科技系统为构建平台,以新材料、新技术为手段的新基建。”在谈到复建新工体的设计理念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杜松介绍表示。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除诞生之初主持设计外,这已是北京建院第五次参与北京工人体育场的改造复建工作。据介绍,自北京工人体育场1959 年建成投入使用,北京建院的几代设计师已陪伴老工体走过1990年亚运会、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的四次结构加固和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工作。
在北京建院的一路“保驾护航”中,北京工人体育场的蝶变不仅意味着一座经典场馆的新生,更为推动工体区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重要契机。与此同时,在两者携手并进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化传承与业态的更新,古老的北京城里,历史文化底蕴与新的城市面貌,正交相辉映。
经历了亚运会、奥运会和数不清的体育赛事后,北京多个体育场馆闻名全国,但是在老北京的心中,哪个场馆似乎也无法取代工人体育场的地位。在这里,人们开始了最早的体育赛事;在这里,国安球迷们留下泪水与欢笑;工体承载着北京人的精神和记忆,也见证了北京足球的发展和荣辱。
据介绍,1959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北京工人体育场,是北京东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馆,设有标准足球场、400米橡胶跑道及田赛场地,现状主体建筑规模6.4万平方米,是上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
由于建筑结构已经达到奥运改造设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同时考虑到建筑功能的提升需求和现状结构抗震能力的不足。2020年8月,北京工人体育场启动保护性改造复建。按照计划,改造后的新工体将于今年12月全面完工。
据悉,改造后的新工体,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米,其中地上约10.1万平方米,地下约27.8万平米。其中,场内足球场部分共17万平方米。场内总座席数增加至约6.7万坐席。
在卡塔尔世界杯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北京工人体育场的改造复建也牵动着国内、尤其是北京球迷们的心。而参与承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塞尔体育场的北京建院,又将给球迷们带来哪些惊喜?
如看台碗设计,由原来2层的“盘形”看台变成4层的“碗形”看台,下看台首排观众席距离草坪十米。看台坡度增大后,观众视野更加开阔,而取消环形跑道,也让观众离比赛现场更近,提升了观赛体验。
除看台外,增加包厢层、俱乐部层等,观众还可在专门的休息厅享受餐饮服务,同时观看高清实况转播,从而极大的丰富了球迷的观赛模式和体验。同时,复建为呈现精彩赛事做了大量高标准硬件配置,比如为赛事转播配备的声、光、电、显示大屏和5G智能网络设施均采用国际一流设备。
再比如,改造后的新工体充满“智慧”,设计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基于BIM的可视化智慧运维平台,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建立影像追踪定位系统,生成APP,实现虚拟人流空间模拟,增强体验和安保的实施效果……
这一些 列改造,都围绕着北京建院提出的“基于建筑科技系统构建的专业足球场体育产业综合体,解决传统建筑、现代场馆、体育产业的有机结合与更新”设计理念。而改造复建后的新工体,也着重拓展出更多体育产业和足球文化的展示、推广和活动空间,以期全方位的体现工体历史、北京足球历史,传播足球文化。
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再一次落地传承与创新的背后,是北京建院遵循“传统外观、现代场馆”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改造活动中涉及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综合考量。
杜松表示,“传统外观、现代场馆”是对城市文脉和历史记忆的传承、城市空间的更新、功能和需求层级的迭代、管理运营,以及建造的新标准新体系等多维度、多层次因素的综合考量与权衡的结果。
不过,改造的难度并不小。比如,新工体要保持传统外观不可变,但保持传统外观并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老工体的样式。还比如,在形式与功能的契合上,高标准国际化专业足球场在空间尺度上,与老工体椭圆形造型并不匹配、与立面风格冲突,产业配套布局与场地空间环境规划也存在矛盾。
为此,北京建院将“传统外观、现代场馆”的原则,进一步细化为“三不变”和“五新”。
据介绍,所谓“三不变”原则,即为保持工体原有椭圆造型不变、立面形式基本不变、风格基本不变。首先,在保持椭圆形造型基本不变基础上,外轮廓略微外扩2.8m,解决椭圆形边界与内部长方形足球场形态冲突问题,满足内部环形通道的需求。
其次,在保持立面形式和比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北京建院设计出本次改造的一大亮点——在体育场顶部新增罩棚,在精密计算控制之下,距离体育场60m 范围内,罩棚不可视,立面观感与原立面(1959 年)基本保持一致。檐口高度增加 2m,形成对罩棚及支撑构件的视线遮挡,同时,每开间增宽0.177m,从而达到改造后立面高宽比例基本保持不变的效果。
同时,在保留特色元素基本不变方面,本次改造复建充分保护和恢复工人体育场建设初期的重要特色元素如男女工人雕像、门柱、旗杆、雕花装饰构建等,尽量利用原有构件、原有质感、原有样式,重塑工人体育场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传承首都历史文化风貌,保留北京十大建筑城市记忆。
“五新”则指的是新体验、新技术、新智慧、新低碳和新建造。
体验方面,新工体将更突出专业性——由综合性体育场变身国际一流专业足球场,成为北京第一座、国内第一批国际标准足球赛场;服务性——不仅是一座足球场,还成为集体育、购物、休闲、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载体;便捷性——正在建设且采用高速、大运量车型的地铁3号线、17号线将在工体交汇,场馆大型活动周边交通组织能力将得到提升。
技术方面,摈弃传统设计方法,新工体全面采用整体数字化孪生设计、数字化拟形、数字化声学设计等手段创新设计。比如,新工体设计中采用的三维人流仿真模拟技术,可实现商业调蓄人流消纳,通过数字化模拟空间动线,来优化工体特有的大人流集散模式。
在智慧方面,新工体智慧运维为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可查、可管、可控的管理手段,可实现项目内的空间定位、设备维护、灾害疏散、能耗管理。低碳方面,新工体的B2层作为专业足球场草坪层,观众从地面上下分流组织,大幅降低了工体垂直交通能耗。在建造方面,新工体则采用数字化建造、数字化交底、数字化管理等关键技术。比如,为保证新工体恢复原有的建筑风格,场馆外观在保留原有色调的基础上,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清水混凝土工艺应用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
“通过三个基本不变、下沉足球草坪到地下负11米、罩棚结构形式平顺、减少地面建筑物、下沉体育配套设施、地下商业空间打造、TOD一体化开发设计……通过这一系列技术手段,将城市、建筑、景观、交通、生态、文化、治理建立起内在有机联系,形成新的城市生态平衡。”杜松表示。
随着复建后的整体亮相逐渐趋近,蜕变为一个全新的现代高标准国际体育场馆的新工体,也将成为北京的城市地标、文体名片和活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