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曾出现过多种宗教,比较重要的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延续时间较长和传播地域最广的,应属自印度经西域辗转传来的佛教。它不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如殿阁、佛塔、经幢、石窟、雕刻、塑像、壁画等),并且对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篇文章中会主要介绍佛教建筑的发展演变及各佛寺建筑类型案例。
在我国古代曾出现过多种宗教,比较重要的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延续时间较长和传播地域最广的,应属自印度经西域辗转传来的佛教。它不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如殿阁、佛塔、经幢、石窟、雕刻、塑像、壁画等),并且对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篇文章中会主要介绍佛教建筑的发展演变及各佛寺建筑类型案例。
我国的佛教寺院可以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佛寺。并且呈现从以佛塔为主到以佛寺为主的演变关系。下表概述了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而呈现出的佛教建筑的特点。
佛塔
佛塔的概念和形制,来源于印度的窣堵坡。
窣堵坡的半球体象征天宇,顶上相轮华盖的轴便是天宇的轴,佛教认为佛是天宇的体,所以窣堵坡就是佛的象征。
这样的构思非常原始,但是它概括了人们能观察到的最宏伟的形象的基本特征,单纯浑朴,完整统一。
尺度之大,砖石的重量感与栏杆的细密划分、门的玲珑细巧对比体现出庄严隆重的纪念性。
图|窣堵坡
我国的佛塔,早期受印度和犍陀罗的影响较大,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类。
一
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是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它出现较早,历代沿用之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
Eg
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图|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图
图|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剖面图
1、平面呈八边形,有内外槽,底层出一圈副阶周匝。
内外槽的形式妥帖满足了内槽空间供佛,外槽回廊供信徒环行礼佛的需要。
2、外观显5层6檐,塔身内槽5层,外槽因添加4个平坐暗层而呈9个结构层。
平坐的设置不仅是结构所需也提供了环塔观景的眺望台。
3、全塔白而上由砖石塔基,木构塔身,砖砌剎座和铸铁塔刹四部分组成,总高67.3m。
木塔外观雄壮而华美,层层内收的塔身取得总体轮廓的恰当收分,腰檐、平坐有节奏地重复,产生了强烈地韵律感。
1、采用八角形平面,有利于其抗风性能的增强。
2、塔的总体比例较为粗壮,有利于整体的稳定性。
3、采用内外槽双层套筒式的平面和结构,大大增强了塔的整体刚度。
4、由塔身各层斗拱和平坐斗拱形成的铺作层具有一定地灵活性,有利于抗震。
5、平坐暗层内的斜撑有稳定结构的作用。
1、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全木构塔,是中国现存也是世界现存的最高古代木构建筑。
2、展现了中国高层木构建筑所达到的技术、艺术水平。
二
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层,大多数不供登临远眺,意义与楼阁式塔不同。有的虽可登临,但因檐密窗小,又不能外出,故观览效果远不如楼阁式塔,搭建材料一般用砖、石。
Eg
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图|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立面图
1、塔平面为12边形,是我国塔中的独例。
2、塔身建于简朴的台基上。
3、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分为上下两段,下段朴素无装饰,上段四个正面辟券门,贯通上下两段。券门券窗上的火焰券面和角柱上的莲瓣柱头柱础,都带有浓郁的异域风味。
4、塔身上部层叠15层塔檐,均为砖砌叠涩檐,各层檐间只有短短一段塔身,自上往下逐渐缩短。塔身的收分使得整个塔的外观比例匀称。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塔的实物,也是唯一一座平面为12边形的塔。
三
单层塔
单层塔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
Eg
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
1、塔平面为方形,置于三层方形台基之上。
四
喇嘛塔
喇嘛塔分布地区以西藏、内蒙一带为多。多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也有以塔门(或过街塔)形式出现的。
Eg
北京妙应寺白塔
图|北京妙应寺白塔立面图、平面图
1、建于元代,是由尼泊尔著名工匠阿尼哥所作,全高为53m。
2、是建在凸字形台基上,台上再设亚字形须弥座两层,座上置覆莲花座与水平线脚数条,承以肥短塔身,塔脖子,十三天相轮和金属宝盖。
3、塔体为白色,与上部金色宝盖相辉映,外观甚壮伟。
五
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是在高台上建塔5座(中央一座较高大,四隅各一较低下),仅见于明、清二代,为数很少。台上塔的式样,或为密檐塔,或为喇嘛塔。
Eg
北京正觉寺塔
建于明代,是我国此类佛塔最典型的实例。虽模仿印度菩提迦耶大塔,但塔的造型和细部上全用中国式样。本例为高台上为密檐塔。
图|北京正觉寺塔
佛殿
一
宫室式佛殿
一般为单层,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三、五、七、九间,与帝王宫殿或府第大宅无异。是受“舍宅为寺”的风气影响而形成。这种类型的代表性实例是唐代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Eg
唐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图|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图、平面图
1、平面
a.大殿面阔7间,进深8架椽。
b.殿身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子组成,属宋《营造法式》中金箱斗底槽。
c.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的内槽空间,内槽后半部设佛坛。
d.大殿正面中部五间设板门,两端尽间和山面后间辟直棂窗,其余围以厚墙。
2、殿内空间
a.内槽宽大、高敞,佛像的尺度和空间尺度相称。
b.外槽依两山及后墙砌台阶三级,置五百罗汉,其空间狭小,与内檐形成对比。
3、外观
a.大殿上覆单檐四阿顶,下承低矮的台阶。
b.三分构图比例,屋顶、屋身和台基相互协调,这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立面特征。
c.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平面上各檐柱柱头向内倾斜)及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当心间向两侧逐间升高)。
d.柱高与面阔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二分之一。
4、构架
a.大殿为殿堂形构架,由下层柱网,中层铺作层和上层屋架层水平层叠而成。
b.屋架层内运用了四椽草栿,草乳栿;铺作层内运用了四椽明栿,明乳栿,形成了明草两套梁栿系统。
c.在平梁上采用叉手,在四椽草栿上添加托脚,构成局部的三角杆件,增加稳定性。
d.大殿共用七种斗拱,斗拱用材趋于标准化,表明以材、分为模数的设计方法,至迟在唐代已成熟运用。
佛光寺建于唐大中年,是存世不多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是首屈一指的唐代建筑的例证。梁思成称它“研究中国建筑中极可贵的遗物”为当代的建筑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二
楼阁式佛殿
八世纪以后,佛寺中菩萨崇拜流行,寺院中往往单独造观音阁,内部供奉高大的观音立像,这直接推动了多层且楼板中空的木构建筑的发展。这种类型的代表性实例是辽代的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Eg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图|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剖面图
1、平面为金箱斗底槽,外槽面阔五间,进深八架椽。内槽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二层形成六边形井口,以容纳16m的辽塑观音像。
2、典型的殿阁型构架,外观2层,有腰檐、平坐;内部3层(中间有一夹层)。
3、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4、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
5、斗拱的种类有24中。梁架分为草栿和明栿两部分。天花在当心间中央用八角形藻井。
1、整座构架立于石柱础上,木柱与石础之间可以发生位移,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
2、内外槽斗拱组成的三个铺作层有一定灵活性,有利于抗震。
3、柱于仅端部有卷杀,有侧脚。上、下层柱的交接采用叉柱造的构造方式。由于上层和夹层的檐柱较底层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
4、位于底层平棋以上和平坐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的刚度。
三
藏式佛殿
是喇嘛教特有的佛殿,是佛殿与经堂结合的产物,其内不仅用来供佛,而且有诵经、做法事等活动,由于举办活动时的僧人众多,因此内部空间较为宽敞。这种类型的代表性实例是西藏布达拉宫。
Eg
西藏布达拉宫
图|西藏布达拉宫平面图
西藏布达拉宫在拉萨市西约2.5km的布达拉山上,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一组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可容僧众两万余人。始建于公元8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毁后清代重建。
1、此宫依山而建,经过漫长的小道至山腰,才到达宫的人口。
2、带窗的碉楼大部由白石砌成,仅在檐边及石栏墙头用白玛草涂红装饰,外观简洁明快。
3、上部中央的红宫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也是达赖喇嘛接受参拜及其行政机构所在,有经堂、佛殿、政厅、图书馆、仓库、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堂、灵塔以及平台、庭院等。
知识点:中国古代宗教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