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说明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长江大保护战略,南京江北新区启动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岸线总长26Km,绿水湾湿地公园建设列入三期工程。
全长12 Km,占地面积15.82 Km2,在“最美的岸线、最近的未来”总体目标下,实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统筹。
打造成长江沿线首屈一指的“长江洲滩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本工程主要设计任务是退渔还湿、水系连通、水路交通改造实现健康多养生境和特色宜人风貌。
本项目位于长江岸线滩面,占地面积大,基础条件差,调查内容多,传统踏勘难以全面透彻地掌握现场情况。
湿地设计对场地布置、水动力、水质、土方平衡等有较高要求,传统模式的设计存在着工作效率低、验证性差等诸多问题。
“江北生态门户”的特殊区位对景观风貌要求高,需要与参建各方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
1、湿地公园设计
-现场踏勘
本项目现场踏勘困难,因此采用无人机、无人船和人工测量的方式采集基础数据,倾斜摄影模型可实现大场景的地形地貌巡视漫游和高程、距离、面域的测量以及的任意位置的剖切,快速生成断面图等。
因人工测量不能做到点云级别的覆盖,为了提高模型精度,项目组配合GIS团队研发了水下地形构建软件,运用克里金算法,基于人工测图快速生成了建模所需的高精度数据,较好地还原了现状水下地形。
在完成对DOM、DEM及水下地形数据的采集处理之后,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数据融合,形成现状三维地形,为项目的后续实施和BIM应用奠定了基础。
通过数字化技术在绿水湾湿地公园项目中的应用,有效提高现场踏勘和前期对接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因方案调整带来的设计工作量.
采用多视角、多维度展现设计成果,为参建各方提供一个快捷高效的沟通平台,本次项目的实施也探寻出一条河湖岸线类项目的BIM应用技术路线,对类似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