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改扩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途径
霸气路路飞
2022年10月10日 14:30:30
来自于道路工程
只看楼主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山区公路必将通过实施大规模改扩建,实现从“通”逐步向“畅、安、舒、美、服”迈进。公路改扩建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而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若环保工作不力,轻则引发阻工,影响工程正常施工组织,重则留下“伤疤”及隐患,严重影响地方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甚至被国家问责追责,后果十分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因此,高度重视山区公路改扩建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打造绿色公路,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普惠山区广大人民群众,变得日益重要和迫切。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山区公路必将通过实施大规模改扩建,实现从“通”逐步向“畅、安、舒、美、服”迈进。公路改扩建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而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若环保工作不力,轻则引发阻工,影响工程正常施工组织,重则留下“伤疤”及隐患,严重影响地方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甚至被国家问责追责,后果十分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因此,高度重视山区公路改扩建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打造绿色公路,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普惠山区广大人民群众,变得日益重要和迫切。

一、工程慨况

贵州省道S102线水城梅花山至梁子上公路,是贵州省道S102线(新增国道G356线)中的一段,是贵州省六盘水市城区通往毕节地区威宁县的交通要道,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沿线喀斯特地貌,海拔1900~2620m,相对高差大,原有老公路为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沥青表处路面,无完善的排水系统和交通安全设施,因遭受雪凝、洪水等自然灾害产生大量缺口、滑塌,安全隐患大,2011年,贵州省统一安排进行改造,沿老公路进行改扩建,设计速度40km/h,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 8.5 m,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Ⅱ级。改扩建工程项目路线起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梅花山脚,途经龙贵地水源保护区缓冲区、梅花山报警点、梅花山旅游景区敏感区、高炉村、新发,止于六盘水市与毕节地区威宁县交界的梁子上,建设里程12.915Km,总投资5265万元,于2012年8月开工,2013年8月完工,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各方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公路沿线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项目顺利实施,最终保质保量按期安全完工,主体工程比计划提前3个月完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改扩建中生态环境保护有力,该段公路运营至今,生态修复良好,路景融合协调发展,社会反响良好。

二、环境保护措施和途径

(一)因地制宜合理设计

1)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少占土地资源

贯彻生态红线有关规定,坚持生态选线,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少占土地资源。如K1~K4段地形比较复杂,穿过林区,经充分论证,适当降低局部平纵指标,路线顺应地形布设,保持路基宽度达到二级公路标准8.5m,回头曲线或其他小半径曲线段充分利用风力发电设备大件运输时已加宽的路幅,能宽则宽,提高平曲线加宽值,同时,完善安防、排水和防护设施,保持提高公路的路况水平和通行能力,避免了土石方大填大挖,大幅提高老公路利用率,减少了林地占用。

2)就地取材,减少影响

K5+260~K5+380、K5+920~K6+090、K11+220~K11+380等3段为挖方路段,通过详勘,蕴含丰富的中厚层石灰岩,石质坚硬,易于开采,施工对周边环境及老公路安全保通影响小,采用拓宽路基用作施工料场,供加工块石、片石、碎石、机轧砂等筑路材料。路基拓宽部分作好两头渐变设计,最终用作紧急停车带。

3)就近平衡路基土石方调运,设置便民服务点,减少弃方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利用沿途有利地形及废弃老公路,就近平衡路基土石方调运,设置便民服务点。弃方就近填筑利用,在K5+246左侧设置明湖观景台,K5+900~K6+120段右侧设置梅花山海坝窑服务区,K7+880右侧设置车辆加水点,K8+300~K8+350段右侧设置冬季凝冻滞留旅客临时安置点,K10+620右侧设置停车区、时光隧道观景台,K11+600~K11+800段设置鸟瞰乌撒观景台,提高公路服务功能,全线在梅花山景区范围外K11+940~K11+980段左侧设1个弃土场。

4)强化水源保护

改扩建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涉及的单个水井、泉眼,采用拱涵、管涵,严格保护。在公路穿越水源保护区缓冲区地段,路侧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护栏,路段内设置较大尺寸的应急沉淀池及完善的截流导流排流系统,将路基路面排水全部引到水源保护区外。

5)废料回收利用

1)废钢渣替代碎石。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和反复试验合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生的废弃钢渣,路面底基层设计为级配钢渣,替代常规级配碎石底基层,减少砂石用料1.6万m3。

2)回收利用废弃老公路材料。对老公路旧沥青路面铣刨后再生,用作部分沥青路面下面层,同时对废弃老公路的路面砂石材料回收,用作上路床调平层,减少砂石材料开采5700m3。

6)搞好路景融合设计

公路线形顺应自然景观,路基边坡、弃土场等绿化及植被恢复,采用适合当地的乔、灌、花、草、藤,波形梁钢护栏外观喷漆为淡绿色。

7)完善涉路搭接

细化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平交道口搭接平顺、排水通畅。根据现场实际,全线统一设计跨沟盖板工程、梯步工程,恢复搭接好一条条乡村小道。

8)处治地质灾害

K0+760~K0+830、K0+950~K1+050、K11+845~K11+865等3段老公路因地质因素产生路基沉降、蠕滑,系多年地质灾害路段,而路线不能避让,采用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进行彻底处治。

(二)精心组织工程施工

1)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1)采用商品混凝土。适当增加运距成本,水泥混凝土(1.2万m3)全部用商品混凝土取代,从六盘水市钟山区马嘎商品混凝土厂外购。

2)外购沥青混合料。为减少环境污染和影响,沥青路面混合料(9700m3)全部从六盘水市水城县马洛箐沥青拌和厂外购。

3)利用地方劳动力等资源。平等条件下,尽量使用公路沿线及周边劳动力、运力等资源,调动山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家乡建设,充分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本能。

2)合理布设施工场地

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重要内容考虑,合理布设施工场地。全线不设取料场、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拌和站,集中在K5+900~K6+120段右侧设置水泥稳定碎石拌和站、预制场、水泥砂浆加工点,完工后建成梅花山海坝窑服务区。参建单位驻地管理机构全部租用民房办公。

3)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精心组织,确保材料、劳动力、机械设备等满足施工进度需要,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能耗。

(三)层层落实环保责任

1)明确环保责任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建设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在工地现场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明确环保负责人,负责相关工作。施工单位按投标文件载明人员进场,在工地现场设置项目经理部,明确专人负责施工环保工作,各施工班组作出施工环保承诺书。监理单位按投标文件载明人员进场,在工地现场设置总监办,把环保监理作为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竣工验收前提交环保监理报告。各参建单位现场管理机构驻地附近设置醒目公告牌,对外公布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环保承诺及举报电话等重要内容,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2)持续深入开展环保教育,规范参建人员环保行为

充分利用第一次工地会议、工地例会、专题会议、交底会议等机会及平台,组织参建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施工技术规范等内容,持续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参建人员环保思想认识,规范参建人员环保行为。

(四)严格落实环保措施

1)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坚决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在项目开工前编制并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工程设计》、《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办理施工许可等有关手续。

2)搞好施工环境影响防护

1)洒水降尘。专门配备洒水车,在施工路段及施工点干燥扬尘时,及时进行洒水降尘。遇节假日、重要活动期间,协调地方城管部门洒水车力量支持,加大工作力度,尽可能减小扬尘影响。

2)运输防护。运输土方、水泥、砂石、钢渣、沥青混合料等材料的施工车辆,运输过程中全部用帆布覆盖。

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减小夜间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4)严格爆破管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土石方爆破管理,采用松动爆破、防护网覆盖等措施,防止炮损发生。

5)保持施工路段交通安全畅通。完善临时标志标牌,固定专人,配备施工机械,备足养护硬质材料,及时消灭施工路段坑槽,尽量提供双车道,确保交通安全畅通。

3)防止水土流失

1)杜绝乱弃乱堆。施工废渣、废料、生活垃圾等,全部集中运到弃土场稳定堆放,杜绝乱弃乱堆。

2)杜绝乱挖乱采。严格按设计进行土石方施工,路基填方材料统一调运,杜绝乱挖乱采。

3)杜绝废水乱流。通过修建沉淀池及完善排水、防水系统,搞好施工废水处理,杜绝废水乱流。

4)规范材料堆放。堆料场地硬化,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有序堆放,妥善保管,安全储存,始终保持“工完料清”。

5)及时防护恢复。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时实施冲刷防护工程、边坡防护及加固支挡工程。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同步实施公路两侧、边坡等绿化和美化。工程完工,及时对弃土场进行植物防护,并对临时用地进行复垦。

4)开展施工环境监测,及时整改有关问题

委托监测单位,对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并评价,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指导工程施工。对有关部门在环保巡查检查中指出的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影响。

5)做好应急保障

提前做好如水源遭受污染威胁等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演练,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五)加强地方协调配合

积极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强配合,做好勘察、设计、水保、环保、土地复垦等有关评审、执行监督、验收、信息公开等工作。公路改扩建涉及林木砍伐,委托地方林业部门负责,用地复垦、公路绿化、美化及植被恢复,充分与地方规划衔接,并委托地方组织实施与管理,确保与旅游景区、美丽乡村融合。

三、结语

山区公路改扩建基本沿老公路采取切弯取直、降坡拓宽方式进行,沿线地形地质情况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故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防护、同步修复,强化精细化管理。实践证明,在山区公路改扩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在项目前期搞好生态选线,综合考虑废料回收利用、就地取材、土石方调运平衡、少占土地资源等因素,注重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强化水源保护、涉路搭接、地质灾害处治,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做出合理设计,同时在施工期建立健全现场管理组织机构,责任落实到人,合理布设施工场地,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严格落实环保措施,并始终与地方保持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文明施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能耗,可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最佳效果。

内容源于网络,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某山区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013(路涵隧)

https://ziliao.co188.com/d62791494.html



知识点:山区公路改扩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途径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