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而且其作为物质存在的实物教材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作用,这里的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每一个花坛、每一棵树木都可能让他们驻足,让他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仍记忆犹新,它们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而且其作为物质存在的实物教材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作用,这里的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每一个花坛、每一棵树木都可能让他们驻足,让他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仍记忆犹新,它们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
自然对于儿童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主要包含了智力,情感,社会,精神,身体几个方面(Intellectual,Emotional, social,spirtual,Physical)。
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校园的“场所精神”。
以“公园”为主角的 生态校 园
一方面校园应具有良好生态景观,另一方面作为新建校园,势必着重创建充满时代气息、文化氛围的环境,与建筑景观系统完美结合。
该 方案采取道路、场地整体规则式布局与局部自然式布局相结合,在规则中体会规矩与规律,在自然中进行陶冶与感受亲切。
受
现行教育建筑规范的限制,我国校园建筑的整体空间组合类型仍以“鱼骨形”为主。
主要特
点是平面布局整齐,土
地
利用
节约
。
然而,建筑布局僵化,缺乏特色,缺乏学生交流互动的空间,比如教学楼从一层至四或五层均为教室,学生借由走廊的串联作用来往于各自教室,缺少了与其他班级同学互动的机会。
有学者对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行为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表现出开放性、可塑性、复杂性的特征。
学生大都体现出对事物的好奇心强,对老师的指导较为顺从以及情绪较为波动的特点。
因此本设计方案以此为出发点,对建筑单体围合布局、廊道与架空层进行了深化设计,增加了一定的空间节点,让学生在校园内部空间里多做停留与交谈,加强学生的认知和沟通能力,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机会。
该项目在水平与垂直空间上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与社交性,赋予建筑非主体空间在功能上更多的可能性,是对传统校园内部空间的一种可行性改变。
在城市化发展的今天,校园成为孩子们接触自然的重要场所。传统校园环境中,户外环境的功能被忽略,导致孩子们慢慢失去了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以及对大自然的兴趣。因此,强调景观建设的重要性,顺应教学发展趋势,设计更具人文关怀和生态意识的校园环境,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促进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