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分为公路和道路,公路分为高速,一二三四级。道路分为快主次支,路面高次中低 一、道路工程 1.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 (2)主干路 (3)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应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为:快速路、主干路应为20年;次干路应为15年;支路宜为10~15年。 2.
路分为公路和道路,公路分为高速,一二三四级。道路分为快主次支,路面高次中低
一、道路工程
1.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
(2)主干路
(3)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应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为:快速路、主干路应为20年;次干路应为15年;支路宜为10~15年。
2.公路的分类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高速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000辆小客车以上。
(2)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一级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000辆小客车以上。
3.道路的组成
机动非机动,人行分车,设施绿化,应急路肩
(1)线性组成 1)机动车道。表2.2.1 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
车型及车道类型 |
设计速度 |
|
>60 |
≤60 |
|
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 |
3.75 |
3.50 |
小客车专用车道(m) |
3.50 |
3.25 |
2)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车道数单向不应小于2条,宽度不应小于2.5m。非机动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向不宜小于3.5m,双向不宜小于4.5m。
3)人行道。表2.2.2 人行道最小宽度
项目 |
人行道最小宽度(m) |
|
一般值 |
最小值 |
|
各级道路 |
3.0 |
2.0 |
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 |
5.0 |
4.0 |
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
5.0 |
4.0 |
长途汽车站 |
4.0 |
3.0 |
4)分车带。
5)设施带。
6)绿化带。最小宽度为1.5m。
7)应急车道。当快速路单向机动车道数小于3条时,应设不小于3.0m的应急车道。当连续设置有困难时,应设置应急停车港湾,间距不应大于500m,宽度不应小于3.0m。
8)保护性路肩。快速路不应小于0.75m;其他道路不应小于0.5m;当有少量行人时,
不应小于1.50m。
(2)结构组成
(二)路基
2.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
3.路基形式 常考
路基有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半填半挖路基 (1)填方路基
1)填土路基。
2)填石路基。
3)砌石路基。
顶宽0.8米,基底1:5内斜,砌石高度2-15m,15-20米一个伸缩缝。
4)护肩路基。
坚硬岩石地段陡山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当填方不大,但边坡伸出较远不易修筑时,可修筑护肩。护肩应采用当地不易风化片石砌筑,高度一般不超过2m,其内外坡均直立,基底面以1:5坡度向内倾斜。
5)护脚路基。当山坡上的填方路基有沿斜坡下滑的倾向或为加固、收回填方坡脚时,可采用护脚路基。护脚由干砌片石砌筑,断面为梯形,顶宽不小于1m,内外侧坡坡度可采用1:0.5~1:0.75,其高度不宜超过5m。
(2)挖方路基
(3)半填半挖路基
在地面自然横坡度陡于1:5的斜坡上修筑路堤时,路堤基底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台阶底应有2%~4%向内倾斜的坡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台阶宽度一般为2m。
(三)路面
1.路面结构
(1)面层
(2)基层
基层是承重作用的层次。
(3)垫层
为了保证车轮荷载的向下扩散和传递,下一层应比其上一层的每边宽出0.25m。
2.坡度与路面排水
3.路面等级与分类 常考 (1)路面等级
路面等级按面层材料的组成、结构强度、路面所能承担的交通任务和使用的品质划分为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等四个等级。
(2)路面类型
1)路面基层的类型。
水泥稳定粗中粒,各类基层底基层;细粒不能二级以上的基层
石灰稳定各类底基层,不能二级以上的基层,
石灰废渣稳定土,各类基层底基层,二灰不作二级以上的基层
级配碎石各类层,级配砾石不能二级以上层
填隙碎石各类底基层,二级以下的基层
2)路面面层类型。
表2.2.3 各级路面所具有的面层类型及其所适用的公路等级
公路等级 |
采用的路面等级 |
面层类型 |
高速、一、二级公路 |
高级路面 |
沥青混凝土 |
水泥混凝土 |
||
三、四级公路 |
次高级路面 |
沥青贯入式 |
沥青碎石 |
||
沥青表面处治 |
||
四级公路 |
中级路面 |
碎、砾石(泥结或级配) |
半整齐石块 |
||
其他粒料 |
||
四级公路 |
低级路面 |
粒料加固土 |
其他当地材料加固或改善土 |
(四)道路主要公用设施
1.停车场
大、中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特大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并应设置专用人行出入口,且两个机动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5m。停车场的出口与入口宜分开设置,单向行驶的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5m,双向行驶的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m。小型停车场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9m。
为了保证车辆在停放区内停入时不致发生自重分力引起滑溜,导致交通事故,因而要求停放场的最大纵坡与通道平行方向为1%,与通道垂直方向为3%。出入通道的最大纵坡为7%,一般以小于等于2%为宜。
2.公共交通站点
道路交叉口附近的车站宜安排在交叉口出口道一侧,距交叉口出口缘石转弯半径终点宜为80m~150m。
3.道路照明
4.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修建人行地道:
美多利高
(1)重要建筑物及风景区附近,修人行天桥会破坏风景或城市美观。
(2)橫跨的行人特别多的站前道路等。
(3)修建人行地道比修人行天桥在工程费用和施工方法上有利。
(4)有障碍物影响,修建人行天桥需显著提高桥下净空时。
5.道路交通管理设施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通常包括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等,广义概念还包括护栏、统一交通规则的其他显示设施。
(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主标志按其功能可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作业区标志、告示标志等。辅助标志系附设在主标志下面,对主标志起补充说明的标志,它不得单独使用。
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一根立柱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个;标志板在一根支柱上并设时,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 (2)交通标线。
(3)交通信号灯。
二、桥梁工程
(一)桥梁组成与分类
1.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
(1)上部结构(也称桥跨结构)
(2)下部结构:桥墩,桥台,墩台
2.桥梁的分类
(4)根据桥梁跨径总长L和单孔跨径LK的不同,桥梁可如下表划分
L |
Lk |
|
特大桥 |
L>1000m |
LK>150m |
大桥 |
1000m≥L≥100m |
150m≥LK≥40m |
中桥 |
100m>L>30m |
40m>LK≥20m |
小桥 |
30m≥L≥8m |
20m>LK≥5m |
(5)根据桥面在桥跨结构中的位置,桥梁可分为上承式、中承式和下承式桥。
(二)桥梁上部结构
1.桥面构造
(1)桥面铺装及排水、防水系统
1)桥面铺装。
①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铺装。桥上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可以做成单层式的或双层式的。
②防水混凝土铺装。为了延长桥面铺装层的使用年限,宜在上面铺筑厚20mm的沥青表面做磨耗层。为使铺装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整体性(亦能起联系各主梁共同受力的作用),一般宜在混凝土中铺设直径为4~6mm的钢筋网。
2)桥面纵横坡
桥上纵坡机动车道不宜大于4.0%,非机动车道不宜大于2.5%;桥头引道机动车道纵坡不宜大于5.0%。高架桥桥面应设不小于0.3%。
桥面的横坡,一般采用1.5%~3%。设混凝土三角垫层;直接将行车道板做成双向倾斜的横坡,但这样会使主梁的构造和施工稍趋复杂。
3)桥面排水和防水设施
①桥面排水
排水管道应采用坚固的、抗腐蚀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管道直径不宜小于150mm。
②防水层。
桥面铺装应设置防水层,桥面防水层设置在桥面铺装层下面。
(2)伸缩缝
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
1)伸缩缝的构造要求。要求伸缩缝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在设置伸缩缝处,栏杆与桥面铺装都要断开。
2)伸缩缝的类型。
①镀锌薄钢板伸缩缝。目前在中小跨径的装配式简支梁桥上,当梁的变形量在20~40mm以内时常选用。
②钢伸缩缝。钢伸缩缝也宜于在斜桥上使用。它的构造比较复杂,只有在温差较大的地区或跨径较大的桥梁上才采用。当跨径很大时,一方面要加厚钢板,另一方面需要采用更完善的梳形钢板伸缩缝。
③橡胶伸缩缝。在变形量较大的大跨度桥上,可以采用橡胶和钢板组合的伸缩缝。
(3)人行道、栏杆、灯柱
桥梁上的人行道宽度由行人交通量决定,可选用0.75m、1m,大于1m按0.5m倍数递增。
1)安全带。不设人行道的桥上,两边应设宽度不小于0.25m,高为0.25~0.35m的护轮安全带。安全带可以做成预制件或与桥面铺装层一起现浇。
2)人行道。人行道一般高出行车道0.25~0.35m。
2.承载结构
桥梁的承重结构因其结构形式而异。
(1)梁式桥
简支梁式桥、连续梁式桥、悬臂梁桥。
2)连续梁式桥和悬臂梁式桥。连续梁桥是大跨度桥梁广泛采用的结构体系之一,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T形刚架桥是由桥跨梁体与桥墩(台)刚接形成的具有悬臂受力特点的无支座T形梁式桥结构。通常全桥由两个或多个T形刚架通过铰或挂梁相连所组成。
(2)拱式桥
拱式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两拱脚处不仅产生竖向反力,还产生水平反力(推力)。
拱式桥对地基要求很高,适建于地质和地基条件良好的桥址。
拱桥按其结构体系分为:
1)简单体系拱桥
2)组合体系拱桥。根据构造方式及受力特点,组合体系拱桥可分为桁架拱桥、刚架拱桥、桁式组合拱桥和拱式组合体系桥等四大类。
(3)刚架桥
(4)悬索桥
悬索桥又称吊桥,是最简单的一种索结构。现代悬索桥一般由桥塔、主缆索、锚碇、吊索、加劲梁及索鞍等主要部分组成。
1)桥塔。桥塔是悬索桥最重要的构件。桥塔的高度主要由桥面标高和主缆索的垂跨比f/L确定,通常垂跨比f/L为1/9~1/12。大跨度悬索桥的桥塔主要采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桁架式、刚架式和混合式三种。刚架式桥塔通常采用箱形截面。
桥塔标高=桥面标高+(f/L×主跨径+最短吊索的长度)
2)锚碇
3)主缆索。主缆索是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可采用钢丝绳钢缆或平行丝束钢缆,大跨度吊桥的主缆索多采用后者。
4)吊索。吊索与加劲梁连接也有两种方式:锚固式和销接固定式。
5)加劲梁。加劲梁是承受风载和其他横向水平力的主要构件。大跨度悬索桥的加劲梁均为钢结构,通常采用桁架梁和箱形梁。预应力混凝土加劲梁仅适用于跨径500mm以下的悬索桥,大多采用箱形梁。
6)索鞍
(5)组合式桥
斜拉桥是典型的悬索结构和梁式结构组合的,由主梁、拉索及索塔组成的组合结构体系。
拉索是斜拉桥的主要承重构件。
(三)桥梁下部结构
1.桥墩
(1)实体桥墩
实体桥墩由墩帽、墩身和基础组成。大跨径的墩帽厚度一般不小于0.4m,中小跨梁桥也不应小于0.3m,并设有50~100mm的檐口。墩帽采用C20号以上的混凝土,加配构造钢筋,小跨径桥的墩帽除严寒地区外,可不设构造钢筋。
(2)空心桥墩
空心桥墩按壁厚分为厚壁与薄壁两种,一般用壁厚与中面直径(即同一截面的中心线直径或宽度)的比来区分:t/D≥1/10为厚壁,t/D<1/10为薄壁。
空心桥墩在构造尺寸上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墩身最小壁厚,对于钢筋混凝土不宜小于300mm,对于素混凝土不宜小于500mm。
2)墩身内应设横隔板或纵、横隔板,通常的做法是:对40m以上的高墩,不论壁厚如何,均按6~10m的间距设置横隔板。
3)墩身周围应设置适当的通风孔与泄水孔,孔的直径不宜小于200mm。
(3)柱式桥墩
柱式桥墩一般由基础之上的承台、柱式墩身和盖梁组成。
(4)柔性墩
柔性墩是桥墩轻型化的途径之一,它是在多跨桥的两端设置刚性较大的桥台,中墩均为柔性墩。
典型的柔性墩为柔性排架桩墩,多用在墩台高度5~7m,跨径一般不宜超过13m的中、小型桥梁上。
柔性排架桩墩分单排架和双排架墩。单排架墩一般适用于高度不超过5m。桩墩高度大于5.0m时,为避免行车时可能发生的纵向晃动,宜设置双排架墩;当受桩上荷载或支座布置等条件限制不能采用单排架墩时,也可采用双排架墩。
(5)框架墩
框架墩采用压挠和挠曲构件,组成平面框架代替墩身,支承上部结构,必要时可做成双层或更多层的框架支承上部结构。
2.桥台
按照桥台的形式,可分为:重力式桥台、轻型桥台、框架式桥台、组合式桥台。
(1)重力式桥台
常用的类型有U形桥台、埋置式桥台、八字式和耳墙式桥台。埋置式桥台将台身埋置于台前溜坡内,不需要另设翼墙,仅由台帽两端耳墙与路堤衔接。
3)翼墙及耳墙。
U形桥台的翼墙,外侧呈直立,内侧为3:1~5:1的斜坡。八字式和一字式的翼墙,根据近年的设计经验,墙顶宽取0.4m
(2)轻型桥台
轻型桥台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其特点是用这种结构的抗弯能力来减少圬工体积而使桥台轻型化。
轻型桥台适用于小跨径桥梁,桥跨孔数与轻型桥墩配合使用时不宜超过3个,单孔跨径不大于13m,多孔全长不宜大于20m。
(3)框架式桥台
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台身较高、跨径较大的梁桥。
框架式桥台均采用埋置式,台前设置溜坡。
(4)组合式桥台
为使桥台轻型化,桥台本身主要承受桥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和水平力
相关资料推荐:
第19讲:桥涵工程的组成分类及构造(六)
https://ziliao.co188.com/p63309015.html
知识点:道路、桥梁、涵洞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