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弯矩】这个词组在 GB50007当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8章的第8.4.7条,要进行冲切验算的时候。按照通常的理解,任何结构包括地基基础的构件,在外荷载或者其他作用之下都会保持平衡,既包括内力也包括变形,除非正在倒塌过程当中,这时显然失去了平衡! 那么【不平衡弯矩】为何大行其道呢?其实,早期的作者并没有采用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 本来,【不平衡弯矩】在此处实质的功能也就是要计入V+M的共同作用,以便考虑冲切剪力在柱子周边筏板里面的不均匀分布,就好比偏心基础验算地基承载力时,有 P/A和 M/W两项因子一个道理。非得造出一个
【不平衡弯矩】这个词组在 GB50007当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8章的第8.4.7条,要进行冲切验算的时候。按照通常的理解,任何结构包括地基基础的构件,在外荷载或者其他作用之下都会保持平衡,既包括内力也包括变形,除非正在倒塌过程当中,这时显然失去了平衡!
那么【不平衡弯矩】为何大行其道呢?其实,早期的作者并没有采用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
本来,【不平衡弯矩】在此处实质的功能也就是要计入V+M的共同作用,以便考虑冲切剪力在柱子周边筏板里面的不均匀分布,就好比偏心基础验算地基承载力时,有 P/A和 M/W两项因子一个道理。非得造出一个【不平衡弯矩】,把工程师们推入云里雾里,真不知道编造规范的人是何居心!
举例如下:GB50007第275页说,本规范冲剪验算方法来自 JGJ6,JGJ6第117页写明本规范的公式 6.2.2-2引自 GB50007,具是高风亮节,彰显大家风采,绝不居功自傲!(先知先觉地进入了【内循环】,当然,如果跟 ACI的出版物稍有雷同,也纯属偶然)。再看看 GB50007第156页的附录P,提供了一个【极惯性矩】的计算公式,按照【极惯性矩】的定义,是指的一个平面围绕与其法线方向平行的某个轴转动来计算的,而两个互相垂直的冲切面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尽管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跟【极惯性矩】有着相同的量纲。还有,对于弯矩的方向跟弯矩作用所在的平面混为一谈,也不应该成为【规范】的习惯吧。
其实,守规矩的规范还是有的,应该受到工程师们的尊敬,下面是 GB50010的附录F,小心地使用了【类似极惯性矩】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板柱节点的设计
节点不平衡弯矩计算表
知识点:不平衡弯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