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两货到底是什么? a、外皮汇总:其实就是按照图纸/平法所示的尺寸计算,钢筋的弯折处设定为两条直线相交,没有任何的弯弧(当然现实情况肯定会产生弯弧),所以这是一种偏向模型理论的算法~ 以上图为例:黄线所示的钢筋长度,就直接等于L1+L2+L3的直线长度,简单粗暴,没有任何的调整值需要考虑~~~ b、中心线(下称“中线”)汇总:由于钢筋在实际加工弯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弧度,于是就衍伸出按其中心线的长度这一算法,当初这是比较贴合实际的一种算法,现场工地下料也是用的这种方法
一、这两货到底是什么?
a、外皮汇总:其实就是按照图纸/平法所示的尺寸计算,钢筋的弯折处设定为两条直线相交,没有任何的弯弧(当然现实情况肯定会产生弯弧),所以这是一种偏向模型理论的算法~
以上图为例:黄线所示的钢筋长度,就直接等于L1+L2+L3的直线长度,简单粗暴,没有任何的调整值需要考虑~~~
b、中心线(下称“中线”)汇总:由于钢筋在实际加工弯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弧度,于是就衍伸出按其中心线的长度这一算法,当初这是比较贴合实际的一种算法,现场工地下料也是用的这种方法
以上图为例:钢筋弯折处不再是方正的直角,而且带了一定的弧度,这一点也是和外皮汇总的唯一不同之处,当然这种情况计算起来虽然更贴合实际但是需要考虑弯折处的弯曲调整值,相对更麻烦一点~
二、这两货要怎么计算?
a、 按照钢筋图示尺寸-即外皮汇总
当软件选择 按照钢筋图示尺寸-即外皮汇总时,软件的计算方式用构件的长度扣除保护层再加上弯折长度。
以下图为例:
保护层按规范规定: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来源16G101-1 P56 右注1)
根据上图计算可以得出:
钢筋长度=L1+L2+L3
L1/L2/L3=构件长度-2*保护层
外皮汇总钢筋计算结果中不考虑两端弯折的弯曲调整值
b、 按照钢筋下料尺寸-即中心线汇总
当软件选择按照钢筋下料尺寸-即中心线汇总时,钢筋计算长度需要减去钢筋弯曲调整值。因为钢筋弯曲过程中外层表面受拉伸长,内侧表面受压缩短,钢筋的中心线长度保持不变。在钢筋的弯折点两侧,外包尺寸与中心线弧长之间有一个长度差值,也就是钢筋弯曲调整值。
钢筋调整值=钢筋弯曲范围内外皮尺寸之和-钢筋弯曲调整范围内钢筋中心线圆弧周长
下面以90°弯钩弯曲调整值计算过程为例:
根据中心线不变的原理:
图示钢筋的长度=AB+BC弧长+CD
假设钢筋的r=2.5d( 具体的r取值需要根据规范的规定 )
AB=L2-(r+d)= L2-3.5d
CD=L1-(r+d)=L1-3.5d
BC弧长=2×π×(r+d/2)×90°/360°=4.71d
图示钢筋的长度= L2-3.5d+4.71d+L1-3.5d=L1+L2-2.29d
弯曲调整值为2.29d
根据上述推导可以得出,“按照钢筋下料尺寸-即中心线汇总”钢筋的长度为构件长度扣除保护层再加上规定的弯折长度,并扣减弯曲调整值。以上图示为例:
钢筋长度=L1+L2+L3-2*弯曲调整值
L2=(构件长度L-2*保护层)-2*弯曲调整值
软件选择不同汇总方式的计算结果(d=12mm):
按照钢筋图示尺寸-即外皮汇总,计算结果
按照钢筋下料尺寸-即中心线汇总,计算结果
可以看到 : 两种汇总方式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扣除弯曲调整值
注:以上部分推算公式、图片引用自GTJ2018《钢筋汇总方式详细说明》
三、这两货的偏差有多大?
巴啦巴啦说这么多,那实际工程运用中这两种设置方式到底会造成多大的偏差呢?别一顿操作猛如虎,搁了半天原地杵~那多尴尬啊~~~下面我为大家找了3种常见的工程类型(单独的地下室、单独的塔楼、带基础建筑)各2栋来汇总一下,看看到底这单项设置造成的偏差有多大~~~
由上图可以看到,地下室综合对比外线比中线多了0.79%、塔楼为1.33%、带基础宿舍楼为0.88%,全部综合考虑偏差约为1%左右
看到这里估计有些人坐不住了:切~整了半天就这么点偏差,我还废那劲干嘛~对此我还是想说一下大家可千万别轻视了,这还只是单单一项的设置就有1%的偏差了,你想一下整个钢筋算量下来得涉及多少项设置,累计下来的偏差可就不小了~我曾经经手过的一项目有50多万平方,光这一项设置就造成了约1000吨470多万的偏差了。。。
所以大家还是要重视起来,该设置的就得按规定安排上,苍蝇再小它也肉啊~~~
四、这两货的到底该怎么选?
怎么选这个问题嘛我上篇就有简单讲到了,这个要根据各个地方的清单定额说明、勘误或定额站的解释、答疑或者当地的有关规定来进行设置,没办法给大家提供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做法~~~
以我所在的广东省为例, 2010年《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综合定额》它是这样规定的:
怎么样,看到“设计长度”这一字眼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应该 按照钢筋图示尺寸-即外皮汇总
来设置啊?可你要是知道 《关于广东省建设工程定额动态管理系统定额咨询问题解答的函(第1期)》第2点 中的说法时,你的想法就会改变了:
是吧,所以说定额有些地方的说法其实还是有点含糊不清的,我们除了对定额要熟悉,对相差的解释、勘误和答疑也要了解,这样才能从更多的细节操作中提升我们算量的准确性~
最后再放一下广东18定额的说明,直接明确了按中心线来计算
施工企业全过程工程造价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