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土石坝压实 来源: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土石坝压实质量的检验方法应遵守SL237、经部级鉴定的新技术和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方法。施工单位可根据当地土料性质及现场快速测量的要求,制订若干补充规定。 含水率测定 一般采用的含水率快速测定法有酒精燃烧法、红外线烘干法、电炉烤干法等。酒精燃烧法、红外线烘干法多适用于黏性土;电炉烤干法适用于砾质土,也可用于黏性土。
知识点:土石坝压实
来源: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土石坝压实质量的检验方法应遵守SL237、经部级鉴定的新技术和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方法。施工单位可根据当地土料性质及现场快速测量的要求,制订若干补充规定。
含水率测定
一般采用的含水率快速测定法有酒精燃烧法、红外线烘干法、电炉烤干法等。酒精燃烧法、红外线烘干法多适用于黏性土;电炉烤干法适用于砾质土,也可用于黏性土。
红外线烘干法、电炉烤干法与温度、烘烤时间、土料性质有关,用其快速测定含水率时,应事先与标准烘干法进行对比试验,以定出烘烤时间、土样数量,并用统计法确定与标准烘干法的误差。实际含水率按下式改正
W=W′±K
式中:W ——恒温标准烘干法测定的含水率;
W′——各种快速法测定的含水率;
K——相应的改正值。
密 度 测 定
C2.1 灌砂法 : 按SL237有关规定进行。
C2.2 灌水法
C2.2.1 仪器设备:
1 (套环)带法兰盘:
1)直径200cm、高20cm(用于测量最大粒径小于800mm的堆石密度);
2)直径120cm 、高20cm (用于测量最大粒径小于300mm 的漂石、堆石密度)。
2测针(水工模型试验用的水位测针)。
3 台秤:
1)称量1000kg,最小分度值0.2kg ;
2)称量500kg,最小分度值0.2kg 。
4 薄膜:厚度0.1mm、柔性良好的聚乙烯塑料薄膜。
5 盛水容器。
6 温度计:量程0℃~50℃,分度值1℃;
7 其他:水准尺、铲土工具等。
C2.2.2 操作步骤:
1 将测点处的地面整平,并用水准尺检查。
2按表C1 规定的试坑尺寸,将相应直径的套环平稳地放置在试验点上。
试样最大粒径 mm |
试坑尺寸 |
套环直径 cm |
|
直径 cm |
深度 |
||
≤800 |
不小于160 |
碾压层厚 |
200 |
≥300 |
90~120 |
120 |
表C1 试坑尺寸与试样最大粒径关系
3 将水位测针安装在套环上。
4 将大于套环内表面积的一层塑料薄膜置于套环内,沿环底、环壁紧密相贴。
5用盛水器向环内注水,记录每桶水质量,环内水深控制在10cm ~ 15cm,记录注水总质量m1 、水温T 和环内水位h1 (即测针 数)。
6排除环内水,取出塑料薄膜,按表C1规定,在套环内挖试坑。挖试坑应从中间向外扩展,在挖试坑过程中,不得碰撞套环和挤压坑壁,已松动的岩块应全部取出,称量试样干质量m 。
7 在挖好的试坑内,人工整平踩实坑底,将面积足够大的一层塑料薄膜置于坑内沿坑底、坑壁及套环壁松松地铺上,如图C1 所示。
1—位测针;2—套环;3—塑料薄膜
图C1 灌水法测密度试验
8 用盛水器向试坑内注水,记录每桶水质量,注水至环内水位h1 止(即测针 数),记录注入试坑内水的总质量m2 ,测量水的温度T 。
9 向试坑注水过程中,随时调整塑料薄膜,排除薄膜与试坑壁间的孔隙,使其靠紧坑底、坑壁及环壁。同时,要随时观察塑料薄膜有无刺破漏水现象,发现有刺破漏水处,应停止向试坑内注水,排除坑内的水,待修补好以后再按7 、8款规定进行。
C2.2.3 计算:
1 按式计算试坑体积 m1—m2
V= ρw+ V (C1)
式中:V ——修正后的试坑体积,cm3 ;
m1——套环内注水质量,g ;
m2 ——套环加试坑内注水质量,g ;
ρw ——T ℃时水的密度( ρw≈1.0 ),g /cm3 ;
V——塑料薄膜的体积,cm3 。
2 按式C2 计算干密度
(C2)
式中:ρ——干密度,g /cm3;
m——试样干质量,g;
V——试坑体积,cm3。
各种坝料现场鉴别项目与指标
各种坝料现场鉴别项目与指标见表C2。
表C2 现场鉴别项目与指标
坝料类别 |
鉴别项目与指标 |
|
防渗土料 |
黏性土 |
含水率,黏粒含量 |
砾质土 |
允许最大粒径,砾石含量,含水率 |
|
反滤料 |
级配,含泥量,风化软弱颗粒含量 |
|
过渡料 |
级配,允许最大粒径,含泥量 |
|
坝壳砾质土 |
小于5mm含量,含水率 |
|
坝壳砂砾石 |
级配,砾石含量,含泥量 |
|
堆石 |
硬岩 |
允许最大块径,小于5mm颗粒含量,含泥量,软岩含量 |
软岩 |
单轴抗压强度,小于5mm颗粒含量,含泥量 |
三点击实试验法
C4.1 三点击实试验法又称快速压实控制法。用此法进行现场检验时,不需要测定含水率,仅在测定密度后,用测密度试验的土样作三种含水率的击实试验,测定三个击实湿密度,就可以确定填土的压实度(D)、最优含水率(wOP)与填土含水率(wf )的差值。此种方法的优点能较好地考虑土料压实性的变化。对于压实性变化较大的黏性土或砾质土宜用此法控制压实度。
C4.2 三点击实控制法(参见图C2、图C3)的操作方法)。
1)对砾质土,击实试验应采用大、中型击实仪进行,所取保持原填土含水率的砾质土质量,应满足击实试验要求,加减水质量应按所取湿土质量百分数进行计算。
1 准备一张“三点击实控制图”。
2 测定填土密度ρf ,其值标在 坐标为0的相应纵坐标ρf点上。
3 取<5mm保持原有填土含水率的土样,用标准击实功能击实,得ρ1,并将该值标在三点击实控制图 坐标为0 的相应纵坐标点(1) 上。
4取3kg 小于5mm的湿土样加水60cm3 即( Z=2%),混合均匀进行击实,测得击实密度ρ2,标在该图斜线 Z =+2% 的相应纵坐标点2上,由点2引铅直线与Z =0% 的斜线相交,再由相交点引水平线与 坐标+2% 的纵线相交,其交点为点(2) 。
5 如果点(2) 的纵坐标比点(1) 大时,仍将原土样加水。取3kg 湿土样加120cm3水即( Z =4%),混合均匀进行击实,得击实密度ρ3 ,标在斜线Z=+4%的相应纵坐标点3 上,由点3 引铅直线与的斜线Z=0%相交,再由相交点引水平线与 坐标+4% 的纵线相交,其点为点(3)。见图C2。
图C2 三点击实控制图
6 如果点(2) 的纵坐标比点(1)小时,则将原土样干燥。取3kg湿土样使其水分减少40cm (即Z1=-1.5%),然后混合均匀进行击实,得击实密度ρ3 ,标在 Z=-1.5%斜线的相应纵坐标点3上,由点3引铅直线与Z = 0%的斜线相交,再由相交点引水平线与 坐标-1.5%的纵线相交,其点为点(3) 。见图C3。
图C3 三点击实控制图
7将点(1)(2)(3)连成光滑的曲线,确定其最大纵坐标点(0) ,即变换最大湿密度。
8 求压实度D ,由(0)点引水平线与Z =0%斜线相交,由相交点作铅直线与ρf ′点引出的水平线相交,查出此交点在斜线的 数。
压实度D =100+(斜线 数)%。
9求密度比C ,由点(1) 引水平线Z = 0%与斜线相交后,由相交点作铅直线与ρf点引出的水平线相交,查出此交点在斜线的 数。
密度比C = 100+(斜线 数)%。
10求最优含水率与填土含水率差值(w op--w f ) 。
w op--w f= +Z m
式中 Zm——最大纵坐标点(即(0)点)的 坐标;
——校正值,根据 点(0)处于图中虚线间的位置查得。
11 为了留作记录,事后,烘干原土样,求得现场含水率w f ,则, 现场干密度(<5mm==现场填土湿密度(<5mm=/(1 +w f )
试验室击实最大干密度=最大纵坐标/(1+w f )
最优含水率=w f +(1+w f )Z m
C4.3 三点击实试验控制图的数解法:
对于三点击实试验中加水的情况,可以用数解法求压实度D及最优含水率与填土含水率的差值,操作方法如下:
1 测定现场填土湿密度(ρ f)。
2 取小于5mm保持填土含水率的土样,以标准功能进行击实,测得其击实湿密度 (ρ1)。因保持原填土含水率未加水,外加水率Z =0,故其湿密度与变换湿密度(ρ`1)相同。ρ`1=ρ`1/(1+0) =ρ 1。
3 取3kg小于5mm保持填土含水率的土样,加水60cm 3 即( Z= 0.02),混合均匀后,以标准击实功能击实,测得击实湿密度 。其变换湿密度ρ`2=ρ`2 /(1+ 0.02)。
4 取3kg小于5mm保持填土含水率的土样,加水120cm3 即( Z= 0.04),混合均匀后,以标准击实功能击实, 测得击实湿密度 ,其变换湿密度ρ`3=ρ`3 /(1 +0.04)。
以变换湿密度ρ` 为纵坐标,加水率Z(以加水前湿土质量百分数表示)为 坐标,绘制 ρ`-- Z关系曲线,见图C4 。通过击实变换湿密度ρ`1、ρ`2 、ρ`3 坐标点A、B、C三点的抛物线峰点的位置M(Z m,ρm)为:
式中:Z m ——最优含水率与填土含水率的差值,其正值表示填筑土料含水率偏低,负值表示填筑土料含水率偏高;
ρm——变换最大干密度。
压实度D=ρf /ρm
图C4 Z关系曲线图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
C5.1 质量统计数据:
质量数据的收集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随机取样,另一种是系统取样。质量统计数据有以下几种。
1 子样平均值X :
子样平均值又称算术平均值,是用来反映质量数据集中的位置,计算式为:
(C3)
式中:X——子样平均值;
Xi——子样数据(i =1, 2, 3, …, n)
n——样本容量。
2 子样标准差σ和离差系数C V:
子样标准差反映质量统计数据的分散程度,其计算式如下:
(C4)
或
(C5)
当子样数较多时,上两式计算结果相近,当子样数n 较少时,则需采用式(C5) 进行计算。
离差系数用来反映质量相对波动的大小,其计算式为:
(C6)
质量波动大小按C3表 评 。
表C3
离差系数 CV |
CV<0.1 |
0.1≤CV < 0.2 |
0.2≤CV < 0.3 |
0.3≤CV <0.4 |
CV≥0.4 |
离散性 |
很 小 |
小 |
中等 |
大 |
很 大 |
C5.2 质量控制的方法:
质量控制方法有:质量控制的直方图法、管理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相关图法等,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方图法和管理图法。
1 质量控制直方图法:
a)直方图法是反映产品质量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静止状态,即静态分析方法。几种常见的典型直方图见图C5。
(a) 对称形;(b) 锯齿形;(c)偏峰形;
(d)孤岛形;(e)双峰形;(f)绝壁形
图C5 几种常见的典型直方图
b)判断质量保证能力
将直方图的实际数据分布范围B与公差界限T(即质量标准要求的界限) 比较,可以看出数据分布是否都在公差范围内,进而判断施工质量的波动情况。两者对比可分为图C6所示的六种情况。
图C6 直方图范围与标准比较
1) B和T 的分布中心 合,实际尺寸分布两边有一定 地,此为理想的质量保证能力状态,如图C6(a)所示。
2)中心稍有偏差,B 和T 一端界限 合,有超差的可能,必须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如图C6(b)所示。
3) B和T 两端界 合,质量数据太分散没有任何 地,稍一不慎就会超差,此时应提高施工质量,以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如图C6(c)所示。
4) T过分大于B ,说明质量控制过严,不经济,应适当放松质量控制,降低成本,如图C6(d)所示。
5)B和T界限交叉,中心过分偏移,产生单边超差,出现质量不合格,此时应立即调整,使分布移至中心, 避免再出现废品,如图C6(e)所示。
6) B大于T ,产生双边超差,说明质量保证能力不足,应立即采取措施提高质量保证能力,消除系统性误差,如图C6(f)所示。
2 质量控制的管理图法: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质量都是在动态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质量控制管理图则能够及时提出施工过程中质量状态的变化情况,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a)管理图的一般形式如图C7所示,它由一直角坐标、三条直线和一条折线组成。 坐标表示样本编号(或取样日期),纵坐标表示质量特征值。三条直线中,上线叫控制上界限(UCL)、中线叫中心线(CL)、下线叫控制下界限(LCL) 。控制界限是根据数据统计学原理,采用“三倍标准偏差法”计算确定的,即将中心线定在被控制对象的平均值上,以中心线为基准向上、向下各量3 倍标准偏差,即为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
图C7 管理图的一般形式
b)管理图的观察分析:
1)施工处于控制状态:
点子是随机排列的,而且排列无缺陷;连续25个点以上处于界限内,或连续35个点中只有一个点超出控制
界限,或连续 100个点中只有两个点超出控制界限。
2)施工处于异常状态:
点子连续在中心线一侧出现7个以上;7个以上的点子连续上升或连续下降;点子出现周期性波动;5个点
子中至少有2个点子或连续7个点子中至少有4 个点子在±1.96σ界线和控制界线之间时。
推荐资料:
某碾压式均质土石坝坝体结构布置图
https://ziliao.co188.com/d183054.html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