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铁三局郑济省界装配式盖梁智能工厂车间,施工人员将盖梁桥墩等高铁线路建设的主要工程构件预制好,运送到施工区域,像搭积木一样迅速完成组装,施工作业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更智能。 “这项技术难度大,综合性强,具有完整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国高铁建设事业中首次运用,代表未来高铁建设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介绍。
近日,在中铁三局郑济省界装配式盖梁智能工厂车间,施工人员将盖梁桥墩等高铁线路建设的主要工程构件预制好,运送到施工区域,像搭积木一样迅速完成组装,施工作业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更智能。
“这项技术难度大,综合性强,具有完整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国高铁建设事业中首次运用,代表未来高铁建设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介绍。
7月17日,由国家科技部牵头、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主办、中铁三局承办的《装配式盖梁及钢筋加工智能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对该技术进行评估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智能工厂充分融合了数字仿真、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智能视觉等技术,顺应了工业4.0的时代发展趋势,为装配式产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新标杆。
盖梁智能工厂分为盖梁智能生产线和数字化精益管理体系。在产线布局方面,结合盖梁生产工艺特点,遵循精益化理论,盖梁智能生产线分为智能底模打磨、底模视觉复检、全自动底模喷涂、智能顶模打磨、顶模视觉复检、全自动顶模喷涂、全自动侧模合模、智能端模合模、钢筋笼入模、全自动顶模合模、精准布料、蒸汽智能养护、全自动顶模开模、全自动底模开模、全自动凿毛、自动脱模等,为国内首条大型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品智能生产线。整个产线运行稳定,生产效率高,实现降本增效。
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引入数字仿真和物联网技术,研发数字化精益管理体系,包括 MES 制造执行系统、数字仿真技术、SCADA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PHM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MOM 制造运营管理系统、AGV 调度管理系统、WMS 智慧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等管理模块,实现过程可控化、数据可视化,质量可追溯,提高了现场管理的精益化、智能化水平。
打造国际国内多项首创,开启高铁发展战略的新局面。
郑济盖梁智能工厂项目,实现多项世界首创,包括改变高铁领域装配式制品设计生产模式,由现场浇筑创新为工厂装配式预制;领域内第一个装配式预制品智能工厂;第一个引入数字仿真技术实现实时模拟生产现场的装配式制品智能化工厂;第一个装配式构件智能化生产大数据采集,为物联网云平台提供数据支撑;智能钢筋加工中心为国内第一个联动柔性化钢筋加工中心,实现自动化钢筋加工、流转,同时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全面智能控制。
轨道交通领域补短板填空白之作,为数字化转型升级树典型立标杆。
郑济盖梁智能工厂改变了传统户外作业模式,实现车间式智能化生产,解决现场浇筑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数字仿真、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处理、自学习,赋能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等,填补了国内外装配式预制构件智能化发展空白,为数字化转型升级树立新典型。同时,弥补了基建领域装配式混凝土制品科技创新不足的短板,将带动业内发展装配式预制构件智能工厂潮流,解决行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新旧模式”的转变为中国高铁指明未来的绿色、智能发展方向。
装配式盖梁智能工厂将传统现场浇筑模式创新为智能预制新模式,将现场管理转变为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新旧模式的转变将全面提高整个行业的设计、施工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这一转变中,智能化生产模式将充分发挥其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更智能的特性,全面赋能中国高铁,推动中国高铁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对实现“双碳”目标潜力巨大、前景无限。
据了解,智能化预制技术大大提高了高铁的建设速度。截至目前,济郑高铁河南省界段线下土建已经全部完成,正在进行箱梁的架设,预计明年底可达到通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