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良有方 除了受保护程度,区别不大,还挺小。 转自|良有方 作者|良有方 编辑|JC 01 楔子 今天上午和我同学陆工交流的时候,他提出了这个话题。一直以来,
转自公众号:良有方
转自|良有方
作者|良有方
编辑|JC
今天上午和我同学陆工交流的时候,他提出了这个话题。一直以来, 我作为建筑师,自嘲的时候才会把自己与“农民工”相提并论 ,但内心深处是不认同。
但今天他提出了这个话题,我也经过了一番思考。发现原来我作为建筑师,还真未必有“农民工”的地位高。
下面我通过一组图片的比较,来向大家展开建筑师与农民工的异同之处。
不管是农民工还是建筑师,都是工程项目中一环的缔造者,所以工程人的属性是比较明显。同时作为“打工人”,处在社会的基层,受到社会“毒打”的境遇也是相同的。
在设计院,大多数建筑师都是公司的底层员工。平时在院里什么杂活都要干,出外还要给领导拎包。
而在工地上,农民工是底层,平时都要受包工头“管束”,薪资也是和包工头结算。
大多数设计院的工位都是很紧凑的,每个人1-2平方活动范围。虽然美其名曰设计是智力型的工作,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价格竞争早已经把智力密集变成劳动力密集了。
而工地上每一道工序,其实都是靠“人海战术”来完成的,同一时间内是可以同时作业的,所以才会出现工程赶工这么一说。
建筑师,你说他没有创意吧,还真不是。但你说他有创意吧,他尽给你弄出些奇奇怪怪的建筑。所以真的是敢想敢干。
而农民工的胆大更多的体现在“高空作业上。再高的楼也敢上,也得上。再奇葩的建筑,也敢造出来。
不管是什么年代,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农民工的”敢想敢干“都一样。 世界好像变了,但又好像啥都没变。
建筑师被欠薪是行业普遍现象,都快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了。下图是杭州某设计院遭遇爆竹维权事件的画面。
以前行情好的时候欠,现在行情不好更欠,怪不得建筑师转行都能成为热议话题了。
农民工被欠薪也是行业普遍现象,但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农民工奋不顾身的维权事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出现的不多了。
大多数的讨薪事件是包工头”导演“的,向业主(总包)要工程款的戏码。
本来以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群人,居然会有这么多的相同点。 很多事情真的不能细想,细思极恐。
建筑师一般是以室内作业为主,把自己像一团肉一样埋在卡桌里,吹着空调、喝着奶茶、加着班。当然也偶尔有出去汇报,上工地的情况,但大多数基层员工只有跟班的份吧。
农民工多数白天在露天工地”搬砖“,晚上在工棚”蜗居“,条件还是非常艰苦的。
建筑师一般都需要接受大学的专业学习,所以参加劳动前学本领的时间比较久,也就意味着劳动成本比较高。要想收回成本,就得找到一个薪资比较高的工作。
而农民工一般都是老乡”传帮带“,年轻的时候做学徒工虽然收入低,但是不用付学费。
而等自己当上师傅,可能也用不了几年,所以投入的成本相对比较小。
建筑师作为普通劳动者,只受一般的劳动法保护。
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保护设计师的权益。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之前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普遍薪资水平比较高。
但这几年,设计行业已经”日薄西山“,不光是讨薪事件不断、还有设计师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设计师群体却没有
被作为弱势群体对待,这是值得注意的。
反观农民工讨薪,倒是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这是可喜的进步。虽然建筑师们有些”羡慕嫉妒恨“,但隔行如隔山,也没见建筑师转行去工地搬砖的。
每年高考,总会有个话题:要不要报建筑学,建筑师这个职业前途怎么样?我只想用2句话来回答,如下图。
设计行业已经是一个内卷的行业,”城里的人“拼命挣扎,因为其他的手艺咱不会。
而农民工却面临着人员紧缺、青黄不接的局面。老一辈的农民工已经进入到退休的年纪了,而新一代的农民工却对这个行业提不起”兴趣“,所以才会有碧桂园开发机器人盖楼的现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经过近20年的”蒙眼狂奔“,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下半场,行业也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洗牌“。
从一开始的设计人员紧缺,地产公司在设计院门口”跪求图纸“;到后来的各大院校纷纷扩招,开设建筑学专业,供需达到平衡;再到现在的市场规模萎缩、人员过剩,行业大洗牌。
这不是单一个体可以力挽狂澜的,建筑师们接受现实吧,唯有适者生存。
版权声明:
内容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计成」编辑版本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