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建筑行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混凝土外观质量。我们为您总结了混凝土外观缺陷出现原因及预防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Question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建筑行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混凝土外观质量。我们为您总结了混凝土外观缺陷出现原因及预防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Question1
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气泡及孔洞
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浇筑混凝土前未将模板清理干净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振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漏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密布小凹点。
(2)水灰比未按要求,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局部酥松,浆少石子多,石子间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3)混凝土浇筑没有分层,下料不当或者下料过高且未设串筒,造成石子砂浆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预防措施
(1)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已堵好,将模板打磨清理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并使模板缝隙堵塞严密。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如用串筒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好振捣棒每次振捣间隔距离,按顺序分层进行振捣,防止振捣无规律,有漏振现象。
现象:错台严重,难以保证拼装;砂线
Question2
产生原因
(1)接口加工精度不够,模板本身拼缝过大,错台严重,难于保证拼装(上下对接或竖向合缝)质量。
(2)模板安装工艺不正确,由于混凝土内部钢筋较密,分层吊装拼装时,接缝难以有效控制,造成模板拼接不平顺,有缝隙。浇筑混凝土时,若缝里渗水,水泥未淌出则形成色斑;水泥淌出则形成砂线。当渗水漏浆的严重程度不同,色斑范围大小不同,深浅不一。
预防措施
(1)在模板制作前应与厂家对拼缝要有明确要求,通过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在模板吊装过程中,尽量避免模板碰撞变形而拼接后缝隙过大。
(2)在模板安装前,应在场外进行试拼,试拼完成后,尽量整体吊装,避免分步吊装。
(3)模板在安装拆卸过时应加以保护,防止局部受力变形。
(4)现场技术人员应模板安装过程对模板进行检查。
Question3
现象:出现色差、粘模
产生原因
(1)模板立模时间过早。
(2)模板表面受雨水侵蚀,致使脱模剂脱落,模板表面产生锈斑。且在混凝土浇筑前未对模板进行二次清理,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
(3)模板打磨不彻底,导致表面不光滑,且未使用专用脱模剂,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4)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存在分层现象。
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保证立模后的施工连续性。
(2)模板应打磨出镜面效果,脱模剂涂刷应均匀、厚度一致。
(3)雨天施工,立模后顶部应加以覆盖,防止雨水侵蚀模板。
现象:缺棱掉角
Question4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到位,由于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致使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缺棱掉角现象。
(2)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
(3)成品养护不到位。
防治措施
(1)做好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使混凝土强度均匀增长。
(2)拆模时按要求进行,注意对结构物的保护。
(3)采取一定的成品保护措施进行防护,防止意外损坏。
Question5
现象:气泡较多
产生原因
(1)未控制好水灰比。水灰比偏大时,产生气泡多,气泡小;水灰比偏小时,产生气泡少,气泡大。掺减水剂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
(2)未精确掌握振捣时间,振捣时间不够,振捣棒上提速度过快,存在漏振现象。
(3)混凝土坍落度大,水泥浆稀,含水量大,贴模板面的混凝土气泡含量多,未排除完。
(4)材料级配不合理,粗骨料偏多,大小不当,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以及生产过程中实际使用砂率比试验时提供的砂率偏小,细粒料不足以填充粗粒料空隙,导致粒料不密实,形成自有空隙,导致气泡产生。
防治措施
(1)控制好水灰比。
(2)混凝土拌合应均匀,坍落度不宜过大。
(3)振捣工应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s。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