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东滩智库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传统建筑模式难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筑行业转型发展需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规划指出,力争在10年左右,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各地政府纷纷响应,积极落实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转自公众号:东滩智库
1、国内装配式建筑呈快速增长趋势
2、东部发达地区引领全国市场发展
1、人力成本增加,倒逼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高增长带来的房屋建设需求及廉价人力资源是传统建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降低,老龄化程度加快,人口红利优势丧失, 建筑从业人员减少,导致人力成本上升。农民工选择建筑业意愿持续走低,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建筑业人工费用上升。相比于现浇式建筑大量使用人工的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运用精细化分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人力需求较低。
2、我国环保要求持续趋严,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在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建筑扬尘对环境破坏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达24亿吨左右,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为降低建筑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国家出台多项环保政策,要求发展绿色建筑。 装配式建筑采用了工厂化制造,现场拼装的生产方式,施工过程较现浇结构大大简化,现场消耗人工量大大减少,减少原材料使用量,缩短建设周期,显著降低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
3、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引导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鼓励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政策,带动了一大批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据住建部统计,除国家出台的政策外,2016-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出台 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文件686份,相关标准规范389份。
4、装配式建筑技术不断完善,市场接受度持续提升
行业标准不断完善,技术不断进步。 近年来,我国已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行业制订了多个国标和行业规范和规程,有关的装配式建筑的规范规程在不断地修订、更新和完善。BIM等技术应用提高了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实现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减少错误和风险的目标。
案例链接: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采用装配式建筑,开创建造新纪录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是以建筑实现的流程为主线的,更加强调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总体来说,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原材料供应、构件生产、施工安装和管理运维六大环节,东滩顾问认为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和管理运维是装配式建筑的四大核心环节。
图: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1、研发设计环节——以建筑、工业、信息技术为依托,品牌龙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不断成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采用装配式的方式设计房屋,设计领域有望迎来技术革新。此外,BIM建筑信息化系统也逐渐运用在规划设计环节中。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已陆续推进或完成技术的研发阶段,且部分龙头企业已实现市场化接单,并推出较为成熟的商业化产品。
2、构件生产——PC结构占主导地位、钢结构快速发展、木结构发展较慢
三种结构材料,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在我国预制混凝土结构成本相对较低,应用最为广阔,适合量大面广的多层、小高层办公楼、住宅建筑;钢结构抗震性良好,成本不一,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住宅等领域;木结构成本最高,国情决定应用场景受限,当前多为低密度高档次的木结构别墅。
(1)预制混凝土(PC)是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结构,市场空间大
预制PC由于建筑材料本质上与传统现浇混凝没有明显差别,因此无论是开发商、施工方还是购房者,都对其有着较高的接受度,早期推行起来较为顺利,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中占主导地位。且预制PC构件市场有望维持较高增速,可拓展空间大。
· 构件工厂快速增加。 2016年以来,全国新建的PC工厂已超600家,截至2019年底,全国年设计产能在3万立方米以上的PC工厂已超1000家。
· 新开工建筑面积占比最高。 2018年我国PC构件市场规模约148亿,2013-2018年复合增速120%,2019新开工PC结构装配式建筑2.7亿平米,占新开工面积的65.4%。
钢结构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钢结构产量逐年上升,2010年至今,我国的钢结构产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且仍有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钢结构行业的稳步发展为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带来利好。
(3)木结构当前国内占比较低,未来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3、施工安装——大中型建筑企业开始往装配式行业转型,适应新兴市场需求
装配式PC结构建筑施工安装流程
4、管理运维——工作持续整个使用周期,且具有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构件间的安装缝采用建筑密封胶完成封堵,建筑密封胶的使用寿命一般15-25年,整个使用期运营维护工作持续进行,运维工作包括安全监测、定时检测、维修更新、建筑养护。应用BIM技术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采购、生产、施工、运维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在运维阶段,由于装配式建筑竣工模型中包含每个预制构件的生产厂家信息及自身属性信息,如发生质量问题,能快速进行替换维修。
1、前景预测——行业成长性高,市场规模大,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产业布局——遵循四大原则,全产业链布局趋势明显,重点地区引领发展
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布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的布局能够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优势,综合分析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分布,发现了以下四个布局特征:
· 国家及省市政策导向原则 : 国家颁布相关政策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布局进行指导,其中《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方法》明确指出,产业基地要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优先享受住建部和地方部门的相关政策支持。各省市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指导区域内产业布局。
· 各地区的需求原则: 市场是决定产业规模和方向的主要因素,由于各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建筑类型不同,需要建设的产业基地所生产的构件类型就不同,根据地区未来装配式建筑建设量进行合理规划产业基地产能。
· 结合现有产业原则: 产业基地的布局要充分利用地区现有产业优势,结合地区建筑业发展特点、发展规划,将产业基地的选址布置在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地区。
· 服务半径适中原则: 各个产业基地的间距、服务半径要适当,预制构件的运输费用是考虑产业基地布局选址的一个重要因。产业布局既要尽量靠近原材料产地,还需要考虑消费市场距离、以及当地装配式建筑建设聚集地点。
在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大好形势下,北京住总集团、远大住工集团、中建科技集团等一批大型的领军企业,实现了房地产开发、科技研发、设计咨询、构件生产、施工安装、管理运维等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布局,提供EPC工程总包服务,解决了产业链割裂和企业碎片化问题。全产业链布局具有成本优势、竞争优势、质量优势等比较优势。
· 成本优势: 减少中间环节交易费用,利于控制成本,提高价格比较优势。
· 竞争优势: 提供研发、设计、构建生产、施工安装及管理运维一体化服务或部分服务,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 质量优势: 全产业链由一家企业负责,标准统一,施工安装问题较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供EPC工程总包服务。
我国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但研发设计环节对人才和技术要求较高,部分产业基地的研发设计环节分布于高校、研究院等科研要素集中地区,产业基地多紧邻需求市场布局,主要集中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推进的大中城市,其他城市也稳步渐近发展。
· 部分研发设计环节分布于科研要素集聚地区: 研发设计环节对人才和技术要求较高,部分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研发设计环节分布于高校、研究院等科研要素集聚地区,与高校合作,校企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研发设计应用率,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案例链接:北京住总集团
面向雄安新区需求市场,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是装配式建筑重点发展地区,雄安新区以装配式建筑为主要建筑方式,未来雄安新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高达80%~90%,市场规模达万亿。北京住总集团作为老牌建筑企业,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抓住雄安新区万亿市场机遇,将北京住总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选址于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工业区。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