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 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采暖6.5.9) 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 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 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
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
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采暖6.5.9)
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 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 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 (采暖条文6.5.9&民用条文7.4.11&技措5.4.6.2【孔板】)
3、空调回风口的吸风速度: (采暖6.5.11&民用7.4.13)
回风口位置 |
最大吸风速度(m/s) |
房间上部 |
≤4.0 |
房间下部 |
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
≤3.0 |
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
≤1.5 |
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口面风速1-1.5m/s(采暖条文6.5.11)
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 (民用表6.6.4-1)
部位 |
进风百叶 |
排风口 |
地面出风口 |
顶棚出风口 |
风速 |
0.5-1.0 |
0.5-1.0 |
0.2-0.5 |
0.5-1.0 |
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口风速(m/s): (民用表6.6.5)
6、进、排风口风速(m/s):
(技措表4.1.4)
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
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技措4.2.10.2)
8、洗衣房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机、烫 平 机、干洗机、压烫机、人体吹机等散热 量 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
(技措4.5.1.3.1)
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风速:
(技措表4.5.7)
10、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5次/h换气。
排风口宜设在水池附近,进风口应采用遮光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风速应<2m/s。
(技措4.5.8)
11、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
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
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
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技措4.8.5.3)
12、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人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0.2m/s。
(技措5.4.10.2)
13、各类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技措表5.4.11-1)
|
|
|
|
|
|
|
送风口位置高、工作区允许风速高和噪声标准低时取较大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散流器颈部最大风速(m/s):(技措表5.4.11-2)
1、风口布置需要综合考虑室内气流组织、噪声、建筑装修美观要求、安装维修以及经济性等方面因素。
在选型时,应确定风口风速,计算风口风量、有效面积、设 计 ,特别要注意建筑梁或柱子等对气流的影响。
对一些技术要求特殊的空调区域和风量较大的场合,风口的选择宜辅以计算机模拟(CFD)方法确定。
2、上部送风时,一般房间宜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风口等侧送,侧送气流宜贴服;
有吊顶时,应根据空调区高度与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形、方形散流器;
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或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的高大厂房,宜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3、侧送式置换送风口的安装,距地高度宜小于0.8m;
出口风速民用建筑不宜大于0.2m/s,工业建筑不宜大于0.5m/s。
4、对于室内散热量大的场所(如计算机房)或高大空间(如影剧院),应优选用气流特性稳定的下部送风风口。
(本文来源:制冷百科公众号hvacrbk)如建筑结构限制,应优先选用诱导性能好的风口。
冬季送热风时,应注意室内空气热分层现象,宜选用有冬夏季调节功能的送风口。
对于送风口安装高度大于4m的场所,宜使用射流方向可调的风口,以适应负荷的变化。
5、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等因素确定,消声要求较高时,百叶风口、散流器、条缝风口送风等宜采用2-5m/s风速,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6、回风口的面风速一般按下表中推荐的风速选取。
当房间内对噪声要求较高时,回风口的风速可适当降低。
(民用条文7.4.13)
1、单层百叶风口用于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侧送时,其空气动力性能比双层百叶风口略差,仅用于一般空调工程,多数情况下用作回风口。
2、双层百叶风口用于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侧送风口时,既可用于舒适性空调也可用于精度较高的工艺性空调。
风口以侧送为宜,顶送时,距离工作区高度不宜小于2.0m。
3、固定斜百叶风口可做送风,也可做回风,适用于舒适性空调,安装于吊顶上,并与吊顶齐平或者安装在吊顶静压箱上,形成向下的斜送气流。
6、对于舒适性空调,当采用双层百叶风口侧送时,应选用横向可调节叶片在外、竖向固定叶片在内的风口。
7、对于工艺性空调,当采用贴服侧送时,应采用水平与垂直方向均可调节的双层百叶风口,并配对开多叶调节阀。
1、自力式温控变流行散流器适用于高大空间顶部 送风 。
自力式温控变流行散流器是将热动元件安装在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内,通过感受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高低来调节叶片角度,改变送风气流的流型。
(本文来源:制冷百科公众号hvacrbk)夏季送风温度小于等于17℃时,调节叶片角度为水平送风;
冬季送风温度大于等于27℃时,调节叶片角度为垂直送风。
2、地面散流器适合安装在夹层地板内,用于高舒适标准的工作环境及计算机房等局部热源较多的场合。
3、圆形或方形散流器相应送风面积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
1.5.
4、散流器宜对称布置或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线与侧墙距离不宜小于1.0m。
5、地面散流器不应直接安装在 座位 下,安装位置距离座位不宜小于400mm。
6、并非所有地面散流器均需设集尘斗,且集尘斗安装与否并不影响地面散流器的气流流型。
1、球形喷口多设计为可调节型,其送风方向可现场手动调节,也可通过执行器自动调节,喷口可在上下±30°范围内调节,以改变送风气流方向。
2、筒形喷口常安装在风管或静压箱侧壁,喷口可在上下±30°范围内调节,喷筒安装圈能360°任意旋转。
3、球形可调喷口,多用于大空间公共场所、高大厂房及空调送风口与人员活动范围有较大距离的环境里。
送风射程为5-30m。
4、筒形喷口属于射流风口,适用于高大空间的远距离送风。
单喷嘴型筒形喷口的最大送风量约为3000m 3 /h,最大射流长度约为37m;
多喷嘴型筒形喷口的最大送风量约为6000m 3 /h,最大射流长度约为32m。
6、喷口出口风速宜取4-8m/s,当空调区域内噪声要求不高时,最大值可取10m/s。
7、用于分层空调的侧送喷口安装高度宜距地6-10m,当空调区跨度大于24m时,宜采用双侧送风。
(本文来源:制冷百科公众号hvacrbk)当采用双侧喷口送风时,多股平行射流应相互搭接,其射程可按两侧喷口中点距离的90%计算。
1、可调叶片旋流风口适用于高大空间、风口安装高度应大于等于4m的空调场所。
2、 阶梯旋流风口适用于 高大空间如影剧院、 体育馆等下送风空调系统 , 最大送风温差为±6℃ 。
3、可调叶片旋流风口风量一般在1000-6000m 3 /h范围内,可送出横向,斜向或垂直方向的旋转气流,出风口的有效风速小于等于12m/s。
4、 旋流风口的规格与其接管直径的整数表示,出风有效面积为其接管过流面积的30%-50%。
5、旋流风口常通过法兰与静压箱连接,静压箱可采取侧面或顶部进风方式。
6、 阶梯旋流风口的出风量为30-5m 3 /h ,送风时气流由导流片向四周旋转而出,诱导比大,风速衰减快,常在阶梯垂直面上和地面上安装。
1、直片条缝风口,风口由固定叶片组成,叶片沿平行于长边排列,每节最大连续长度可做成3m,也可把两节或多节拼起来使用,拼缝处采用插接板连接。
该风口气流流型属于平面射流,可用于室内送、回风口。
送风时,风口上方需设静压箱,以确保垂直下送气流分布均匀。
2、双槽条缝风口。
风口为双条缝型,条缝长宽比大于20,其制作长度为480-2400mm,安装时需配合静压箱。
该风口气流流型属平面射流,可用于室内送风口。
来源制冷百科公众号
3、活页条缝风口。
风口在每个线槽内有两个可调的弧形叶片来控制气流方向,风口气流流型既可以调成平面流型,又可调成垂直向下流型。
用于送风口送风时。
该风口有单组型和多组型,与静压箱配合使用,安装在天花板、侧墙或其他位置。
4、本风口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舒适性空调和工业建筑(纺织厂)的工作区送风。
5、风口送风的特点是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用于空调区允许风速为0.25-0.50m/s,温度波动范围为±1-2℃的场所。
6、风口的最大送风风速为2-4m/s,当风口安装位置高或人员活动区允许有较大风速时,宜取上限值。
7、采用条缝风口送风时,在静压箱入口处的风管上应配置风量调节阀,以保证送风均匀。
静压箱与支风管的连接宜采用软风管,以便于施工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