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层设置一个内、外区共用系统 (1)概况:如图6-3所示,每层设置一个系统,分别连接内、外区变风量末端装置。空调面积1000~2000㎡;系统风量20000~4000?/h。(2)适用:外区为带加热器的末端装置的系统,如串、并联式风机动力型系统;再热型单风道系统和双风道系统。也可采用组合式单风道型变风量系统,如风机盘管机组加单风道型系统和周边散热器加单风道型系统。
一、每层设置一个内、外区共用系统
(1)概况:如图6-3所示,每层设置一个系统,分别连接内、外区变风量末端装置。空调面积1000~2000㎡;系统风量20000~4000?/h。
(2)适用:外区为带加热器的末端装置的系统,如串、并联式风机动力型系统;再热型单风道系统和双风道系统。也可采用组合式单风道型变风量系统,如风机盘管机组加单风道型系统和周边散热器加单风道型系统。
(3)特点:与每层多个系统相比,系统数量少,机房占用有效面积少,设备、安装与控制的投资节省,维修工作量少。
夏季时,在外区供冷工况下,除风机盘管机组加单风道型系统由风机盘管机组处理外围护结构负荷,外区变风量末端装置仅处理内热冷负荷外,其他各类系统的外区变风量末端装置均以相同的一次风送风温度,处理各个朝向外区的全部冷负荷。因此,要求外区末端装置有较大的风量调节范围。另外,除了串联式末端装置具有稳定的送风量外,其他末端装置在风量较小时,都会影响气流分布,宜考虑一定的弥补措施。 对于普通办公建筑,每层设置一个系统足以满足要求。
与每层多个系统相比,不使用的区域无法灵活关闭。
二、每层设置多个内、外区共用系统
(1)概况:如图6-4所示,每层设置2~4个系统,分别连接内、外区变风量末端装置。各系统空调面积500~1000㎡,系统风量10000~ 20000?/h。
(2)适用:常采用组合式单风道型变风量系统,如风机盘管机组加单风道型系统和周边散热器加单风道型系统。也可用于再热式变风量系统,如串、并联式风机动力型系统;单风道再热型系统和双风道系统。
(3)特点:与每层设置一个系统相比,每层多个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可采用不同的送风温度处理不同朝向的外区冷负荷。在对送风温度进行调整、再设定控制时,可减小外区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量调节范围,提高调节质量,也可增加末端装置送风量,改善室内气流组织。
与每层设置一个系统相同,外区冬、夏季运行时新风量将存在较大偏差,需注意修正。
与每层设置一个系统相比,不使用的系统可灵活关闭。但系统数量多,机房占用面积大,设备安装与控制投资增加,维修量增加,因此一般宜用于对室内气流组织要求 较高的高等级办公楼。
三、每层设置多个内、外区分设系统
(1)概况:如图6-5所示,每层内、外区分别设置系统。一般为一个内区系统,多个外区系统,每个系统空调面积为500~1000㎡,系统风量为10000~20000?/h。
(2)适用:内、外区分设变风量系统。适用系统有:冷热型单风道系统;各种外区再热式变风量系统和组合式单风道型变风量系统。
(3)特点:冷、热型单风道系统只能用于外区供冷或供热。冬季时东、北向区域一般需供热,但在日射作用下西、南向区域有时需供冷。因此,该系统必须按朝向设置,否则不能兼顾各朝向不同的冷、热要求。
对于再热式变风量系统和组合式单风道型系统,外区按朝向分别设置系统有利于采用不同的送风温度,提高控制质量,加大送风量,改善室内气流组织。对于普通办公建筑,外区采用一个系统也可满足要求。
内、外区分设系统可实现内、外区采用不同的送风温度。对于各种再热型系统,如单风道再热型系统,风机动力型系统等。不管在冬季还是在夏季,内区的送风温度和送风量变化不大。如内、外区分设系统,外区系统就可摆脱内区对送风温度的限制,适当提高送风温度,有助于减少末端装置的再热损失。内、外区分设系统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采用各自的新风比,消除外区在冬、夏季的新风量偏差。
内区中各温度控制区的负荷一般比较稳定,从投资和机房空间考虑,宜采用一个系统。
四、内区专用系统
(1)概况:如图6-6所示,每层设置一个内区专用系统。系统空调面积约1000~2000㎡,风量约20000~40000㎡/h。
(2)适用:采用各种热工性能好的外围护结构,出现“无外区”现象,变风量系统仅服务于内区,该系统也称为无外区的内区专用变风量系统。
(3)特点:由于各温度控制区的负荷比较稳定,各末端装置的风量调节范围变化不大,新风量分配比较稳定、均匀。与其他系统相比,内区专用系统的自身投资和机房占用空间都不大,空调效果也较好,但采用各种新型的外围护结构,投资较大,设计难度较高,它仅适宜在一些高标准工程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