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工业化水平飞速提升,相对而言,建筑业却还处在“手工业”时代,工业化水平较低。 但是随着环保、人口、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建筑业变革大潮已经来临,装配式建筑发展,建筑工业化变革势不可挡。 ▍ 建筑行业变革从何开始? 中国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建筑机器人在哪些环节可以深入应用? 就目前来看,建筑机器人分别会在建筑行业上游的生产流程和下游建设流程中优先得到快速应用。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工业化水平飞速提升,相对而言,建筑业却还处在“手工业”时代,工业化水平较低。 但是随着环保、人口、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建筑业变革大潮已经来临,装配式建筑发展,建筑工业化变革势不可挡。
▍ 建筑行业变革从何开始?
中国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建筑机器人在哪些环节可以深入应用?
就目前来看,建筑机器人分别会在建筑行业上游的生产流程和下游建设流程中优先得到快速应用。
建筑行业最上游的生产流程应用建筑机器人,起源于我国对于装配式建筑的需求。
近30年时间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由于设计建筑速度落后于时代发展速度,很多高低矮旧的现浇施工传统建筑难以跟上快速发展的潮流。
这让建筑行业不仅需要立足当下需求,也需要站在更长远的角度上思考。
装配式建筑的需求由此陡然增长,相关文件从2015年以来就开始密集出台。
例如住建部出台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都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比例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直到近5年建筑行业尤其房地产产业开启硬着陆才真正得到重视。
▍ 建筑行业变革下的 智能化装配模式
世界建筑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都越来越紧缺,日本、德国和美国建筑界正在致力于发展智能化装配模式(IAM),发明推广机器人、自动装置和智能装配线等,同时创新采用附加值高的装配式构件与部品,使施工现场不再需要更多大量体力劳动,这种智能化装配比以往建造模式大大节约了人力,还可以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主要依靠“农民工”,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这个优势将会变成短板。相比传统现浇,装配式将会显著减少现场操作人数,装配式建筑将会需要部品生产车间工人,需要运输、吊装、装配和连接等新型用工。2019年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新职业信息公示,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赫然在列。随着用工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生产方式的逐步改变,未来“农民工”这个名词会成为历史,都将转变为建筑产业工人。
▍ 建筑施工机器人趋势渐成
除了装配式建筑,另一条路线则是应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工程机器人。该类机器人偏重机器代替人的工程现场场景,这部分和传统工程机械有一定重合,但成本更低,数字化程度更高。
作为企业未来5年的发展风向标,2021年《“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建筑行业的机器人发展吹响了进攻号角。在《规划》中,除了再次强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出整体构建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还首次写入 推动生产和施工方式实现智能化升级。
住建部副部长张小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推进建筑机器人典型应用,将重点放在研发关键技术,编制相关标准,形成一批标志性建筑机器人产品,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的人工作业,提高工程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在这波浪潮中得到最多关注的无疑是碧桂园。
碧桂园于2018年7月设立了一家叫做博智林机器人的企业,最初主要专注建筑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两大产品线,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搭建系统化研发体系。
农民工群体老龄化是一个客观事实,其中第一代农民工所带来的老龄化问题事实上已经迫在眉睫了,尤其是从事高危建筑的农民工。针对此,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广东深圳、江苏泰州、湖北荆州、江西南昌以及上海、天津等地,均作出此项要求。
其实,全国多地发文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功年龄,安全考量成政策出台主因。鉴于建筑工地是超龄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易发的区域,再考虑建筑施工高处和露天作业多、手工及繁重作业多、外墙涂刷和混凝土浇筑等高危特点,超龄带来的体力和意识问题都与风险要素相关,再加上施工现场居住条件差、重体力要求的高盐高油饮食等对超龄人健康均十分不利。
因此,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不过,政策也并非“一刀切”,超龄农民工可以转型从事建筑工地其他辅助性岗位,像保洁、保安、仓管等相对更轻松、安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