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蔡存占 1、项目概况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蔡存占
1、项目概况
五台山机场改扩建工程是山西省重点工程,机场性质为国内支线机场,本期扩建工程主要包括:飞行区按4C标准设计,航站区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70吨的要求设计。新航站楼是机场扩建的核心,机场各项工程基本上以新航站楼为主体工程而展开。新航站楼设计目标年为2020年,旅客吞吐量35万人次,高峰小时380人。
本工程是航站楼、贵宾区、航管楼、办公楼和机务场务办公区的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3044.89m 2 ,其中包含航站楼10371.72m 2 (含贵宾区)、航管楼801.97m 2 (含塔台)、办公楼1581.85m 2 、机务场务办公区290.35m 2 。航站楼布置采用前列式机位布置方式,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将航站楼分为迎送区、换票区、安检区、候区、行李提取区。航站楼地上二层,建筑高度22.5m,结构形式主体为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2级,防火设计的建筑分类为2类,耐火等级为地上2级。
本工程夏季空调冷负荷:2112kW,冷指标为156.3W/m 2 ;其中航管、办公楼多联机空调系统冷负荷380kW,航站楼一层贵宾区及部分房间风机盘管系统冷负荷442kW,航站楼各大厅中央空调冷负荷1290kW。冬季采暖热负荷1205kW,其中,地板辐射采暖热负荷925kW,散热器采暖热负荷280kW,供暖热指标为90.3W/m 2 ;另外,根据模拟计算分析,冬季航站楼由于外门开启等,将存在大量冷风渗透问题,对室内热舒适环境影响较大,根据多年的类似工程设计总结和模拟计算结果,室内末端设备容量宜适当加大,可根据室内温度情况适时开启空调送风系统,以满足冬季最不利情况下的热舒适需求,冬季空调热负荷715kW,空调热指标为57.9W/m 2 。
2、暖通空调设计
2.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该地区属于大陆季风气候,春秋两季多东南风和晨雾,遇有西北大风时伴有扬沙天气;夏季多雷雨及大风,六、七月份雷雨最多。冬季多西北风,烟雾较多,能见度较差,现场了解该地风向全年为西北风及东南风偏多。机场全年(历史纪录)平均气温8.9℃,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气温24℃,最高气温38℃。
忻州市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31.8℃,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14.7℃,冬季供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12.3℃,属于寒冷地区。忻州市全年各天干球温度统计见图1。
图1 忻州市全年各天干球温度统计图
2.2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航站楼各功能区空调室内设计参数详见表-1。
表-1 航站楼各功能区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2.3 功能要求
本航站楼虽然属于支线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包含国内航站楼的所有功能性分区,既有迎送大厅、候机大厅等高大空间,又有办公用房、贵宾区、安检区等内区空间。
2.4 设计原则
机场航站楼的配套设施建设,对提高机场服务质量、树立地区形象、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航站区采暖、空调系统,作为机场规划与建设中的一部分,应以舒适、简单、方便、经济、节能、环保为原则,从而达到提高机场硬件设施的目的。设计中秉承“采用最有效的技术,而不是堆积最炫的技术,一切为了尽可能实现最终运行控制方便和节能”的设计理念,根据支线机场航站楼的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特点,创造条件采用灵活、分散、利于分时分区控制的空调方案,采用灵活多变的室内末端系统形式,通过多场景计算机模拟试算,为细化设计方案和制定运行策略提供技术支持。
2.5 冷热源和末端设备选型
本工程冷热源均由直燃机组提供,直燃机组供应整个航站区各建筑,制冷(热)机房未设置于航站楼内,独立设置于综合工作用房内。本次申报内容不包括航站楼外的制冷(热)机房,但对制冷(热)机房的设置进行了适当分析、说明。
根据多个工程的设计经验,民航航站区各建筑使用时间不同,且支线航站楼自身使用频率不高,存在较大时间间隔,冷源设备选型应考虑航站区各建筑的同时使用系数,选型不宜太大,经计算分析,航站楼夏季空调冷负荷:2112kW,其他建筑冷负荷较小(共约600kW)且使用时间不同,最终冷热源选定2台BZ-100型(高发加大3号)溴化锂直燃机组,每台额定制冷量为1163kW,总制冷量基本等于航站楼夏季空调冷负荷(其他建筑冷负荷基本未计入)。由于支线机场航站楼使用存在全天分散、相对集中的特点,且经模拟计算分析,冬季外门渗风对室内影响较大,故为便于末端运行控制和营造舒适的航站楼室内环境,航站楼末端空调、供暖设备进行了适当放大(放大原则主要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和厂家设备样本等综合考虑),以便实际运行中可根据不同使用工况进行灵活控制。
2.6 末端空调方式及气流组织
本航站楼虽然属于支线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包含国内航站楼的所有功能性分区,既有迎送大厅、候机大厅等高大空间,又有办公用房、贵宾区、安检区等内区空间。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特点,采用灵活、分散、利于分时分区控制的多种暖通空调方案:一层迎送大厅(高大空间)采用分层空调喷口送风方式;二层候机大厅(高大空间)采用分层空调喷口送风和送风柱送风方式;一层远机位候机厅、行李大厅、咖啡厅等分别独立设置全空气送风系统,一层迎送大厅、一层候机厅、一层行李大厅、一层咖啡厅、二层候机厅等分别独立设置空调机组;贵宾厅、其他内区小房间等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空调系统;航管楼、办公楼由于使用特点不同,单独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空调系统设置详见下表-2:
表-2 空调系统设置一览表
2.7 末端供暖方式
本建筑设置冬季空调送风和地板辐射采暖、强制对流散热器采暖等多种供暖保障方式,可根据航班特点和室外气象参数灵活控制室内空调、采暖系统,以利于冬季系统的调节和节能运行。在冬季航班密集、室外气象参数恶劣等最不利条件时,可同时开启各个采暖系统,保证室内舒适温度;当冬季无航班或室外温度较高时,可适时关闭空调系统和强制对流散热器,利用地板辐射采暖保证值班温度或舒适温度。
3、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本建筑属高大空间,建筑防火设计中引入了消防性能化设计的概念,在迎送大厅和候机大厅外墙檐口下方设计了大面积的电动排烟窗,着火时开启电动排烟窗进行自然排烟;过渡季节可开窗进行自然通风,经模拟计算,过渡季节室内自然通风效果良好,可节约大量能源。
4、控制系统
4.1 暖通控制系统
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直燃机组、换热机组均设置自动控制系统。
4.2 制冷制热机房内系统自控
室外设气候补偿器,控制散热器采暖系统和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运行方式,空调冷热水系统、散热器采暖系统及地面辐射采暖系统补水泵采用变频控制,并设置压力传器。燃气直燃机、采暖循环泵等设备总进出水管均设置温度、压力传感器,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另外,工程还设置设备联动控制和燃气检漏报警及控制系统,增强暖通系统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4.3 航站楼内空调系统自控
采用变风量控制,送风机采用变频运行,排风机采用台数调节运行。风系统根据室内外空气焓差,调节混风比、送风风量满足设计、节能要求。
5、项目技术特点
5.1 基于支线机场航站楼使用特点的冷源和末端选型方法
支线机场航班全天分散、相对集中,再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等因素,冷源选择不宜过大,但室内末端设备宜适当放大,以应对因恶劣天气等因素导致的航班延误、集中等引起的相对集中客流和冬季因外门开启导致的室内温度下降,快速满足室内温度要求。
5.2 灵活分散、利于分时分区控制的空调方案
根据支线机场航站楼的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特点,宜创造条件采用灵活、分散、利于分时分区控制的空调方案,综合采用分区域设置多个全空气系统、风盘+新风系统、多联机系统等空调系统形式,小空间气流组织采用顶送风,大空间根据建筑布局采用喷口侧送和风柱送风等分层空调方式,为航站楼的运行控制和节能运行打下基础。
5.3 研究、重视冷风渗透对高大空间的不利影响
相对于大型机场航站楼,支线机场航站楼进深很小(基本在50m~70m),冬季外门开启后,空陆两侧的冷风侵入可快速覆盖基本整个航站楼进深,对航站楼内温度影响巨大,冬季外门全开时的室内温度模拟见下图:
图2 一层迎送大厅温度分布云图(外门全开)
图3 二层候机大厅温度分布云图(外门全开)
根据上述模拟计算结果,在冬季最不利工况外门全开时,门口处温度非常低,航站楼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开门后对迎送大厅和二层候机厅温度影响较大。故施工中应保证门窗的严密性,运行中应优化流程,保证大门口热风幕开启,并交错开启外门。
5.4 对自然通风的优化控制
根据支线机场航站楼进深不大、且有高大空间等特点,有利于自然通风的组织控制,故支线机场航站楼应特别重视设计阶段对自然通风的优化控制,以降低航站楼的运行能耗。自然通风模拟效果详见下图:
图4 一层迎送大厅温度分布云图(自然通风,室外温度16℃)
图5 二层候机大厅温度分布云图(自然通风,室外温度16℃)
设计中选取春秋两季几个典型温度进行了自然通风模拟(外门开启、电动外窗开启),优化了电动外窗的开启高度,经调整、模拟分析,航站楼内自然通风效果良好。
6、项目运行情况
项目至今已运行两年多,根据回访和甲方反馈,项目基本达到了保证旅客需求、方便运行控制、利于运行节能的设计目标,满足了旅客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以及节能的要求,得到了甲方和有关方的充分肯定。
转自万选通,版权属于原作者,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