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海宁城际铁路BIM技术应用
蜡笔小新pp
2022年05月12日 09:13:30
只看楼主

    BIM+ 应用          


 

 

BIM+ 应用


 

 

 

 
 

 
杭州—海宁城际铁路穿越建构筑物较多,工程难度大、工期紧、任务重,利用 BIM 技术解决设计、施工中的问题,并将 BIM 技术延伸到运维管理中。以该城际铁路建设项目全线、全生命周期的 BIM 应用研究为契机,从制度标准、 BIM 技术应用、 GIS+BIM+ 物联网深入融合应用 3 个维度,开展城际铁路领域 BIM 应用体系化研究,以促进 BIM 技术在城际铁路行业应用落地。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期,建筑信息模型( BIM )作为建筑业的全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我国香港与台湾最早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应用 BIM 技术,目前已运用到项目的设计优化与细部设计、施工优化与工程进度检测、设施资源管理、防灾与逃生分析等方面 。在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 BIM 技术应用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武汉、无锡、长沙、南宁、厦门、石家庄、南京、西安、杭州、苏州、沈阳、大连等城市的地铁项目均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 BIM 技术,但大部分城市地铁 BIM 技术应用主要集中于模型的视觉效果展示、管线综合设计等点式应用 。在此,以杭州—海宁城际铁路 BIM 技术应用为例,重点从前期 BIM 制度标准制定、 BIM 技术应用到 GIS+BIM+ 物联网深度应用 3 个层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城际铁路 BIM 实施提供思路


工程概况及重难点



 
工程概况
杭州—海宁城际铁路是我国首个采 用直流供电、速度 120km/h ,开行大站快车、站站停 2 种运行组织模式,跨不同地级行政区的都市圈城际轨道 交通线路,项目建设对推动海宁市域城镇一体化、快速 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和长三角城市群具有重大意义。

线路起于杭州余杭高铁站,终点站为浙大国际学 院站,全线周边城市化程度高,总长 46.29km ,其中地 下线 11.76km ,高架线 33.48km ,过渡段长 1.05km 共设车站 12 座,其中地下车站 4 座,高架车站 8 座(见 1 )。速度目标值为 120km/h ,采用 B 型车 4 辆编组, 直流 1500V 架空接触网受电。

重难点分析
该工程控制因素复杂,穿越运 营中的杭州地铁 1 号线及沪杭高铁、沪杭高速公路、杭 嘉高压燃气管、秦由高压电力线等众多建构筑物,控 制因素多、工程难度大,需结合 BIM 技术优化设计与 施工方案,保证施工安全

该项目本线高架线占比 70.9% ,是我国首条全线采用 35m 大跨度简支箱梁、预制架设法施工的轨道交通线路,架梁区段线路最长约 15km ,梁场生产、运输调度都将直接影响架梁进度和质量。需结合 BIM 技术对梁的生产、堆放、运输、架设进行全面跟踪与模拟,保证工期。项目计划于 2021 6 月通车,工期紧、任务重,需结合 BIM 技术对设计进行优化,保证最优方案及安全施工,打造我国首个城际铁路 BIM 示范项目。

   

图1 杭州-海宁城际铁路示意图


BIM标准与管理体系建设



 
    根据打造城际铁路 BIM 示范项目的目标,项目伊始就制定了 BIM 工作组织架构、 BIM 实施应用点、 BIM 实施流程及计划、 BIM 技术应用管理办法、 BIM 标准和应用指南、 BIM 建模标准等管理标准文件,并在项目前期对保证整个项目 BIM 实施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搭建。

管理体系建设
项目初期成立 BIM 领导小组,     BIM 团队架构包含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设备厂商等第三方单位,保证所有参建单位全员参与(见图 2 )。明确了各参建单位职责,并制定下发了《浙江杭海城际铁路有限公司 BIM 技术应用管理办法》,建设了整套管理体系,以保障 BIM 应用顺利推进。


   

图2 BIM团队架构


    BIM 标准体系建设
以满足目前施工为目的,同时保证运维应用的可能性,在各参建单位共同讨论下,制定了 BIM 建模标准与应用指南,明确了建模深 度及精度,保证了模型的传递性,从设计端延续到施工、运维的全过程。 

软硬件环境搭建
为保障项目 BIM 应用的顺利开展,配置相应的软硬件环境(见图 3 )。主要建模软件采用 Autodesk Revit 2016 ,表现及检查软件采用 Autodesk Navisworks 2016 。硬件配置了服务器、台式机及防火墙。 2 台服务器放置在嘉兴移动机房,采用双线 100M 专线与现场进行连接,以保证网速。


   

图3 软硬件环境搭建


BIM技术应用



 
    项目启动前对 BIM 技术应用点进行统一策划,主要包括: BIM 选线设计、场地分析、参数化设计、效果可视化、 BIM 协同设计、碰撞检查、深化设计、 4D 模拟、施工模拟及运维移交等 10 个应用点,应用点也是涵盖从设计到施工,再延续到运维阶段的全过程 BIM 技术应用。

BIM 选线
前期采用倾斜摄影技术构建全线 GIS 模型,基于 Infraworks 软件进行三维选线设计,能够直观有效地考虑和避让项目沿线的规划学校、道路、互通匝道等控制性因素,快速稳定线站位方案(见图 4 )。


   

图4 BIM选线


场地分析    
基于 GIS 模型,将设计模型与之进行合成,可得到精确的车站布置信息,基于三维模型对车站周围场地、规划、防火间距等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快速稳定车站方案设计(见图 5 )。    

   
     

图5 场地分析


   
参数化设计    
通过自主研发插件,在 Inventor 中对区间隧道、桥梁进行参数化设计,结合以后的模型库在方案阶段快速调动、生成方案,在施工图阶段对模型库进行细化,可直接生成施工模型,并直接出图,提高了设计效率。    

   
效果可视化    
建立 BIM 模型后,利用 BIM 可视化特点,可实时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调整,并借助 VR 技术对效果进行展示,提前预知设计效果。    

   
BIM 设计协同    
项目初始,确定了 BIM 坐标为海宁 80 坐标系,高程采用国家 1985 高程。建模时即采用该坐标,保证了各专业的一致性。不同专业间采用“链接”形式进行协同,单专业间采用“工作集”形式进行协同(见图 6 )。单专业模型通过内部复核检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并同其他专业进行整合,得到全线的 BIM 模型,并实现出图。      
   


   

图6 BIM设计协同


碰撞检查
搭建全专业模型后,利用 Navisworks 进行碰撞检查,碰撞检查的重点是管线与土建、管线之间的碰撞。通过碰撞检查优化设计,从每站约 100 余处碰撞点优化到 10 余处,节省了成本,节约了工期。

深化设计
该项目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针对全线弱电机房进行深化设计(见图 7 )的项目,在设计阶段即完成设备定位、线缆算量、线缆排布的优化工作。 BIM 技术对线缆的精准定位,为设备定位、线缆排布、线缆算量等一系列 BIM 应用提供数据,缩短了现场工期,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工程造价。


   

图7 弱电机房深化设计


4D 模拟与施工模拟
施工阶段根据工艺工法、分部分项工程对设计模型进行拆解,并与工程时间进行关联,对工程施工进行 4D 模拟、施工方案模拟,以优化施工方案。

运维移交
将建设期形成的数据,根据运维需求,最终形成数字化档案,移交运维方。

GIS+BIM+物联网技术应用



 
利用倾斜摄影技术构建全线的 GIS 模型,以超图软件为底图加载 BIM 模型,并与建设管理平台进行关联,形成 GIS+BIM+ 物联网的平台应用(见图 8 ),实现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作汇报等施工现场的把控以及人、机、料的实时跟踪,可满足建设期数据使用和运维期数据调用的需求。

   

图8 GIS+BIM+物联网平台 展示


成果总结



 
BIM 技术在杭州—海宁城际铁路项目中的成功应用,为参建各方节省了投资,提高了工期 (见图9),成为浙江省可复制、可推广的 BIM 示范项目。

   

图9 BIM技术应用效果


目前正在与运维单位进行运维需求对接,继续开发 BIM 运维模块,将该项目打造成 BIM 全生命周期应用的示范项目。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