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与吸气过热度的意义与应用
各自寻欢
2022年04月29日 13:58:20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一、吸气过热度 制冷系统吸气过热分为有效过热和无效过热。有效过热泛指发生在蒸发器内、有效参与换热降温而产生的温升。在制冷系统循环过程中,散失在环境中,未起到降温效果而引起的温升,视为无效过热,如压缩机吸气管路的温升。 吸气有效过热度的增加,会增大单位质量制冷量,但制冷剂气体体积同样会变大,造成单位质量制冷剂在压缩机入口体积变大。


一、吸气过热度


制冷系统吸气过热分为有效过热和无效过热。有效过热泛指发生在蒸发器内、有效参与换热降温而产生的温升。在制冷系统循环过程中,散失在环境中,未起到降温效果而引起的温升,视为无效过热,如压缩机吸气管路的温升。


吸气有效过热度的增加,会增大单位质量制冷量,但制冷剂气体体积同样会变大,造成单位质量制冷剂在压缩机入口体积变大。


假设蒸发器内的压力为0.49MPa,则饱和温度为5℃。饱和状态的A-B间为5℃ , A-B间冷媒为气液混合状态(潜热)。B-C间所有的液体已经变为气体。状态为全气体状态,并且周围的热量将会侵入,使温度继续上升(显热),譬如升至10℃。这时蒸发器出口温度比蒸发器内的温度高5℃。这种状态称为过热,我们称这时流出的冷媒有5℃的过热度。



以过热度为例进行举例,下图是室内机的蒸发器到压缩机之间的一段管路,我们说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回压缩机的冷媒是气体状态(如果有液体回到压缩机易导致压缩损坏)。




二、 过冷


所谓“过冷”,就是将冷凝后的饱和液体通过某种装置(如过冷器)和方法(或措施)进行再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称之为过冷。把过冷前的液体温度与过冷后的温度相比较,差值为“过冷度”。

过冷是为了使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减少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闪发气体,减少闪发气体所占容积的比容,提高单位制冷量;同时也提高了回气的过热度,对保护压缩机不处湿冲程运转,都有一定的好处。


       以R22冷媒为例,假设冷凝器内的压力为1.64MPa,则饱和温度为45℃。饱和状态的A-B间为45℃,A-B间冷媒为气液混合状态。B-C间所有的气体已经变为液体,状态为全液体状态,并且不断向周围散热,使温度继续下降(显然),譬如降至40℃ 。这时冷凝器出口温度比冷凝器内的温度低5℃,这种状态称为过冷,我们称这时流出的冷媒有5℃的过冷度。


       工程上,一般将排气压力近似看作冷凝压力,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液体温度和冷凝器出口液体的温度之差,作为过冷度。之所以这样近似,是因为冷凝器的压降相对于蒸发器而言较小。排气压力与真正的冷凝压力差值较小,采用这样的近似带来的误差,可以忽略。


       


免费打赏
荣昌制冷
2022年04月29日 18:07:59
2楼

专业介绍得不错,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懂点点电
2022年04月29日 19:33:53
3楼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似明白又糊涂
回复
荣昌制冷
2022年04月30日 05:05:32
4楼

二、 过冷

所谓“过冷”,就是将冷凝后的饱和液体通过某种装置(如过冷器)和方法(或措施)进行再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称之为过冷。把过冷前的液体温度与过冷后的温度相比较,差值为“过冷度”。

过冷是为了使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减少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闪发气体,减少闪发气体所占容积的比容,提高单位制冷量;同时也提高了回气的过热度,对保护压缩机不处湿冲程运转,都有一定的好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