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保洁阿姨收入都很高!固废是环保人的“致富密码”吗?
cdzlsfra
cdzlsfra Lv.2
2022年03月28日 14:49:23
来自于固废处理
只看楼主

编者按:     今年1月,“青山产业评论”曾经发表过一篇       《环保行业十大趋势2022版》 ,      


编者按:    
今年1月,“青山产业评论”曾经发表过一篇       《环保行业十大趋势2022版》 ,       从宏观层面对环保产业最新的十大趋势进行了梳理和预测,其中有不少新颖的观点和见解,给人很大启发。    

   
如今,这篇文章的姊妹篇——「赛道篇」也问世了。文章换了一个角度,从水、固、气、土、环境监测、智慧环保等细分领域,对环保产业的最新趋势进行了解读,更加接地气,也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考虑到文章块头较大,全文共有一万三千多字,消化起来有一些小困难。所以《环保圈》将其拆分成了水、固、气、土、环境监测、智慧环保等多篇文章,依次转发,希望能够更加方便读者阅读。    

   
推荐各个细分赛道的读者都来读一读这个系列,相信能给各位带来一些有意义的思考和启发。    


很大程度上来讲, 固体废物是环保人的真正致富密码

在这方面,高大上的例子先不谈,我们就先谈一个很接地气的例子:

固废赛道中的个体户,小区的保洁阿姨。

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很多环保从业者的收入比一些勤快的保洁阿姨的收入要差一大截。

什么原因?

原因很简单, 保洁阿姨掌握了致富密码,资源化

某种程度而言,她们的生态位是在固废行业食物链上端的,所有的生活垃圾废物,她们要先过一遍,然后才轮到我们这些专业选手。

固废资源化赛道的本质和保洁阿姨的商业模式并无二样。

很多朋友聊天时也谈到过,父母来到大城市给带孩子的过程中,看到小区保洁阿姨的固废业务搞得这么好,也常常有投身其中的冲动。

清晰的商业模式,总是能激发人的能动性。

如果没办法真正搞定废物,那很多时候,在客户面前我们就成了 “废物”。

当前的大背景,固废赛道,很大程度上就等于固废资源化赛道。

去年10月份,受邀主持了上海国际固废论坛的闭门会,参会的30多家企业,大多是固废行业的头部企业。

因为是闭门会,规模很小,也没有让人拘谨的乌泱泱的观众,所以大家也都越讨论越上头。

这条赛道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有哪些新趋势和机遇,在那次会议上的讨论是相对充分的。

正好在这里也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1

危废资源化

结构性产能过剩,深度不同导致盈利水平差异

 
危废基本算是大固废赛道里唯一一个典型toB生意的细分领域,所以总体来讲,经营的稳定性是有保障的,也成了大固废赛道里的兵家必争之地。

我国工业门类全,产废行业多,包含半导体制造、装备制造、化工、制药、采矿等新兴和传统制造业。另外,相比一般固废和水废,危险废物具有种类多,处理技术难度高的特点。

这些特点也都给中国的危废行业提供了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危险废物总计46大类467种。2017-2019年,全国工业危废产生量分别为6581、7370、812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1%、13.5%、8.8%,近三年增幅有所放缓。    

不过随着国家监管政策日渐趋严,我国对危废的认证、统计也将进一步细化,未来被纳入危废进行管控的废弃物越来越多。

但对于当下的危废行业来讲,日子其实并不算好过。

过去五年的高速发展,大量玩家入局,总体的处置能力猛增,但猛增的背后有严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的危废处置能力看起来挺大,但其实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很多高难度的危废还是没办法得到有效的处置。

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我们有很多闲置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又有很多没被处理的危废。

在这种大的竞争格局下,洗牌就成了必然。

2017 年以来,产业端危废资源化并购频发,诸如光大环境收购江苏佳愿,高能环境收购阳新鹏富及靖远宏达,浙富控股收购申联环保以及 2021 年初东江环保拟收购雄风环保项目,今年海螺创业宣布收购雅居乐危废项目等。

除了上面讲的危废产能的结构性问题,相信大家还会更关心另外一问题,那就是:

为什么同样做危废,有些公司在亏损,但有些公司却可以实现很好的盈利?

这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做的深度不同,这其实也是所有环保资源化商业模式的都面临的问题,深度不同,直接导致了盈利的水平差异。

具体到危废这个行业来讲,深度怎么体现?

这一点其实看标杆企业就行,学习他们的打法,把危废的活儿做深,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技术的深度。通过逐步扩张前后端一体化模式,即前端预处理+后端深加工,可提高金属产品产出的品类及品位。    

   
二是产业闭环+地域布局。在部分省份危废可跨省运输的背景下,实现多地区布局的集散式危废收集模式,扩大公司的盈利半径,覆盖更多工业企业需求,最终发展成为 “工业固废管家”。    

   
三是公司治理+运营经验。对于ToB属性较强的商业模式,管理和运营的杠杆效应是相对容易发挥出来的,具备良好的治理水平,可通过提升激励水平以抢占市场,亦或是加强成本管控提高中间环节盈利水平。    

分析下来其实也就是技术、模式和运营管理三个维度的竞争力。

对于一个相对市场化竞争的市场里,以上这三个维度的竞争力在任何一环上出现显著短板,都可能导致企业的出局,这也很好的体现了完全竞争市场的乐趣和残酷性。

2

厨余垃圾资源化

产能结构化饱和,回归商业本质

 
这篇文章写到厨余垃圾资源化这个块的时候,其实是挺有意思的。

因为之前基本和这条赛道里的主流玩家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所以对一线从业者的心声和困境还是有所了解。

厨余垃圾近几年成了环保领域的香饽饽,一是因为领导多次重要会议上作了指示,二是因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被写进了法律,也就是说推行厨余垃圾资源化是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的。

2020年版新固废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第五十七条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厨余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工作。    

领导作了指示,法律也给了准头,那接下来自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

这个市场的空间自然不需要多讲,中国拥有13亿以食为天的民众,没有比吃这件事儿更重要的。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和环保其他新兴领域一样,厨余垃圾资源化仍然没逃脱三分钟热度的怪圈。

对于很多匆匆入场的玩家来讲,一两个回合基本就得收拾盖铺回家。

我们在这里也主要来看看,这条赛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首先是要不要做厨余垃圾资源化?

没错,关于这一点,其实在业内都存在严重分歧,我在上面讲过,谈环保要避免二元论,环保领域里几乎没有非此即彼的东西。

但现实总是充斥的二元论(存在即合理),卖炉子(焚烧炉)和卖罐子(厌氧罐)的朋友,大家一时间气氛非常紧张,你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坐一起开会时,双方都有把对方扔进自己炉子里或罐子里处理掉的冲动。

而这件事儿心平气和的看,其实并没有这么大的矛盾,该烧的烧,该资源化的资源化,而不是非此即彼。

之所以存在矛盾,其实这和我们做事儿的节奏出了点问题有很大原因,前几年,卖炉子的已经造了大量炉子,现在突然掀起一波资源化浪潮,那炉子和建好的项目,怎么整?

没错, 产能又出现了结构化的饱和

不仅是炉子出现了结构化饱和,现在连罐子也出现了结构化饱和。

这种产能的结构化饱和一直困扰着整个环保行业发展的过程,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讲完了厨余垃圾要不要资源化,我们再看看厨余垃圾资源化在执行层面的问题,也就是怎么做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对的问题。

这一点在厨余垃圾资源化领域里又显得尤为重要。

判断厨余垃圾要不要资源化有一条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常识,也即:

衡量厨余垃圾的资源性要从两方面比较,一是比较厨余垃圾混合到其他生活垃圾中焚烧、填埋处置(即生活垃圾混合处置)的成本,二是比较一次资源生产的产品的成本。    

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理想情况是 “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单位成本不高于利用一次资源生产等量产品时的成本” ,即不用财政补贴。

简单来说,厨余垃圾资源化的工作不能干成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事儿。

相信真正做过厨余项目的朋友都会很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只有不把它做成做此一举的事儿,你才会有开展商业模式的基础,才有盈利的可能。

谈到了商业模式和盈利,那我们就顺着这条线在往下捋。

这其实也就是谈及了目前厨余垃圾资源化最核心的议题,怎样的项目是值得投入的。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整个环保行业的项目都是如此,从纯商业的角度来讲,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值得去做投入。

如果是纯国企那可能是另外一个逻辑,但如果是纯商业性质的民企,或者对投资回报有要求的混改企业,那在投资评估上是容不得半点差池,这不是在淘宝买件衣服,不合适就退掉或者放衣柜里不穿了就行,环保项目一旦上了,出现了错判,那很多时候对于一些中小玩家来讲就是要命的事儿,家底儿厚的,也要动动元气。

那对于资源化这件事儿来讲,其实有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也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要制造更多无法被解决的难题,否则很难通过这事儿持续盈利。

为什么很多朋友的项目干得很痛苦?

主要是因为问题没解决,反而制造了更多麻烦,比如资源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需要高代价处理的三废,工艺越加越长,成本越来越高。

这就走向了歧途,这不是在解决问题,更不是在做生意,这是在给自己挖坑。

看似卖了更多设备进去,短期有收益,但大家应该清楚一点,我们在赚谁的钱?

这类客户的钱,这么赚会有什么风险?这种风险你能hold住吗?

所以,资源化还是要回归商业本质,回归价值创造的本质。

一拥而上是行不通的,项目风险和盈利的评估能力,资源化的技术能力,后期的运营能力,这些硬功夫才是专业选手在这条赛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盘。
3

垃圾焚烧发电

跑马圈地基本完毕,存量运营 + 纵向深耕 + 横向拓展

 
绝大部分环保细分领域赛道的长度都清晰地写在了政策文件里,对于垃圾焚烧发电来说,十三五的规划已经为这条赛道写好了清晰的剧本。

根据《 “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的目标:

到2020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到60%以上,要求到2020年底,计划焚烧处理能力提高到59.14万吨/日,占总处理能力(110.49万吨/日)的比例达到54%。    

这意味着,   十三五结束后,垃圾焚烧发电的跑马圈地也基本完毕,行业大的格局落定,整条赛道的增量项目急速收缩    

尤其是垃圾分类后,垃圾焚烧的步伐开始降速了,降得非常快,以至于刚刚通过垃圾焚烧站稳脚跟的巨头们,宝座还没捂热,就要去开启新的业务拓新旅程。

对于参与其中的环保企业来讲,大家的方向也是大致明确的:

一是存量运营,垃圾焚烧大多是20年的特许经营权,但这绝不意味焚烧厂建好后,就实现了睡后收入,环保行业躺着赚钱的生意并不多,还是需要兢兢业业,稍不留神那丁点利润就被烧没了。    

   
二是纵向深耕,比如看一看环卫和厨余窝里的肉,这俩垃圾兄弟在十四五期间也是块香饽饽,通过整合上下游来为运营效率提升做基础,垃圾清运、渗滤液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尾气处理,最后到焚烧飞灰处理的全流程运营管理垃圾三兄弟坐稳垃圾赛道的。    

   
三是横向拓展,比如扎进能源领域,去年底垃圾焚烧行业的龙头企业已提速布局。    

当然大家还可以看看村镇的市场,建设美丽中国,村镇垃圾也需要适度集中,通过现代化焚烧处理来解决,但这个市场和农污市场又有很大相似性,要慢慢来。
4

环卫市场

资本杠杆启动,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去年环卫赛道打得火热,国企民企搞的热火朝天,物业公司纷纷入局,动静搞得很大,吓得焚烧巨头们赶紧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环卫服务是政府刚需较强的一项服务,它既是和老百姓日常密切相关感知较强的工作,也是各地政府的门面。

这种刚性的公共服务,通常在付费机制上不会存在太大问题,而疫情之下,逆周期的 “新基建”临危受命,这也正是调动社会一切力量的好时机,各路人马纷纷前往。

所以,去年这条赛道干得热火朝天,动静搞得很大也就是不难解释。

如果从环卫的整个发展周期来看,我国环卫的市场化其实还处于成长期,环卫运营市场理论规模大概2500-3000亿元。

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居民对环境要求的提高,预计到2025年,我国环卫运营市场理论规模将达到4000-5000亿元。

如果参考发达国家环卫市场化情况,我国环卫市场化率将由2019年的40%发展到2025年的70%-80%,与此同时,行业订单复合年增长率从40%-50%降至20-30%。

而目前来看,我国环卫行业比较分散,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大量小项目和新进企业让这个市场的分散程度进一步加剧,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环卫行业必然是要面临重新洗牌。

对于一些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和融资能力有限的小企业来讲,出局的风险是相对较大的。

年去从业内龙头企业那接触到的信息也的确印证了这一点,大佬们正在启动资本杠杆,通过兼并收购方式,将获取更多份额。

但这里面仍需要解决自身经营、项目运营以及包括品牌在内的基础能力,否则并购大概率带来的不是更多的回报而是更大的麻烦和包袱。
   

     

结语      


     
 
固废这条赛道讲到这,七七八八说得差不多了,在收尾的部分再提一个趋势,也就是大固废一体化的逻辑。

近年来,主流焚烧企业均已启动“焚烧+”多元化布局,湿垃圾、环卫、危废为主方向。

这样一搞,其实整个固废赛道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就是小整合、大整合、混合整合同时出现,而最终,谁能在大固废赛道里趟出一条大道,青山产业评论会持续保持关注。

(节选自《2022环保产业6大赛道发展趋势|青山》)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2年04月04日 09:47:07
2楼

有意思,能致富谁还当保洁工!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