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整体水平都不高,我们看到的通常是如下场景: 结构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各个设计院都有自己习惯的现浇设计经验,这些或多或少不合时宜的设计会压在了深化设计上;深化设计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纠正现浇的“错误”,其能纠正“错误”的多寡,一来取决于与设计院的交流沟通及其可接受程度,二来取决于能够介入前期设计的深浅;接下来,设计“带病”会压到生产的头上,由于生产误差难以避免,加之工作繁重,有问题是生产的“正常节奏”,隔三差五还会和设计部门来点“家庭暴力”。
我国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整体水平都不高,我们看到的通常是如下场景:
结构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各个设计院都有自己习惯的现浇设计经验,这些或多或少不合时宜的设计会压在了深化设计上;深化设计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纠正现浇的“错误”,其能纠正“错误”的多寡,一来取决于与设计院的交流沟通及其可接受程度,二来取决于能够介入前期设计的深浅;接下来,设计“带病”会压到生产的头上,由于生产误差难以避免,加之工作繁重,有问题是生产的“正常节奏”,隔三差五还会和设计部门来点“家庭暴力”。
生产好不容易按时完工,交给了仓储物流,运输的司机师傅对待预制构件跟宝贝一样,一路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超速这辈子是不可能的,生怕“裂了碰了”。出生就“骨骼惊奇”,先天又“营养不足”,后天“积劳成疾”的各种预制构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安全抵达项目现场的时候,就难免产生两个问题——“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这就是国内目前大部分装配式现状的真实反映。
从上述的情况,不难看出一个问题,装配式建筑,前期任你吹的天花乱坠,都需要过施工这一关,施工就是一个“量天尺”,能够客观的评价装配式前端设计生产的水平,更是一个“照妖镜”,是神仙还是妖怪,装一下立马现行。很多讲装配式建筑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从设计到生产到施工顺着装配式的一步步流程来讲,这次小编计划反其道而行之,逆向审视装配式,先从装配式建筑的是施工安装讲起,倒着推一推这其中的一些问题。
一、施工安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可真是五花八门,真应了一句俗话: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接下来,我们隆重邀请小王登场!小王是预制构件公司长驻项目部的施工安装工程人员,该公司是集深化设计、生产、物流运输和施工安装一体服务的装配式企业,他的本职工作是一方面根据甲方要求,整理供货的构件清单,并联系公司有关部门,协调构件发货;一方面及时反馈现场存在的问题给技术和市场部门,处理项目上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也会与总包协调塔吊、地下工程、结构等一系列问题,与监理协调施工的质量,与城管协调环境,与设备租赁协调施工安装的需求等。我们从小王的每天工作来看一看施工安装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情况。
情况A(管理组织因素):
小王:仓储物流,请于明日9点,按照供货清单发货,装车顺序请按照供货说明执行。
仓储物流:好的,收到!
第二天,小王:怎么下午2点才到,下午塔吊要起吊B区的钢筋和木模,没有时间吊装预制构件,而且运送的这批次预制构件的编号不对,需要的没到,不需要的先到,最坑的是需要的构件还在最底层,仓储物流,你们是怎么搞的!
情况A分析:由于大部分情况,构件的运输是使用第三方运输公司车辆运输,既按照远近收费,同样也有时间限制,耽搁一天,就是一天的成本增加,加上预制构件的卸货费时费力,项目总包不开心,运输不开心,小王也不开心,公司蒙受了经济损失,项目进度又延后一天。
情况B(尺寸规格因素):
小王:领导,这批预制叠合有问题,与柱子的距离忽大忽小,大的有200mm间距,小的又安装不上,总包拒绝通过局部支模现浇这种增加成本的方式来补救,安装不上的叠合板催促尽快安装到位,方便施工队绑扎钢筋,再后浇混凝土。这项目施工工期本来就紧,耽误一天的人工成本、设备租赁成本、构件处理成本可不是小数目!
领导:想办法,该补的补,该切的切,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返厂处理。
小王:领导,这批预制外墙钢筋插不进去!
领导:想办法,该切的切,该敲的敲。
小王:领导,这批预制柱安装不到位!
领导:想办法,该烧的烧,该砸的砸。
小王:领导,这批叠合梁出筋和预制柱、现浇梁、预制梁都打架!
领导:想办法!该弯的弯!能挪的挪!
小王:领导,这批预制楼梯的转换层太长而且预制楼梯太宽了,安装的时候,放不下去,我把四周的梁都砸了一圈,现在安装到位了!
领导:......
情况B分析:构件现场安装不上,或安装有问题,是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预制叠合板安装不上的问题是相对简单的问题,其他的预制构件安装不上,往往更难办。
情况C(设计变更因素):
小王:领导,预制叠合梁的腰筋出筋长度我们给设计院建议从350改为275,刚刚接到设计院的通知,预制叠合梁的腰筋他们不同意减小,但是不减小,又安装不上。
领导:请设计院到项目现场来考察一下。
小王:领导,设计院的图纸又变了,在原来现浇框架梁的宽度度基础上减少了50,导致我们的叠合板安装无法就位了。
领导:先联系技术部了解原因。
小王:领导,技术部发来最新的技术变更通知单,说是预制叠合板的保护层厚度变了,这一批叠合板都没法使用了,需要重新生产之后再施工安装。
领导:......
情况C分析:除了安装不上的情况,施工中最头疼的就是各种设计变更,小到钢筋长度,大到局部的结构调整,都会对构件的施工安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施工变更必然带来施工成本的变更,这部分变更,很多都需要设计院同意签字确认,否则施工成本增量是很难从甲方那里得到确认的(尽管很多时候,设计院签字同意,甲方也是拒绝增加成本,还遑论设计院更多时候不愿意签字确认变更),这其中的尴尬情况,大部分都是死循环,造成预制构件厂的成本大大高出合同价 。这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施工总承包不是万能的,但是不搞施工总承包是万万不能的。
情况D(其他因素):
小王:领导,甲方由于没有回填土,又要求叠合板吊装,导致支撑没有到位,致使已经吊装的大部分叠合板产生了较大变形。
领导:......与甲方立即沟通。
小王:领导,总包的管理费要求多收10%的项目合同金。
领导:......与市场商务部立即沟通。
小王:领导,项目施工队不干了,说我们的构件太难安装,要继续得加钱。
领导:......联系新的施工队。
小王:领导,施工队把电线挖断了。
领导:......联系供电局。
情况D分析:施工中的“意外”情况格外多,包括偶尔的“天灾”,更多的是“人祸”,也有不少情况属于“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二、总结
从小王在施工安装部门的每日工作,不难发现,施工安装部或工程部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上下游的制约因素较多,其自身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处理现场各种问题的能力,对于制约施工安装水平的外部因素,将在后续的对应环节详细展开。这里主要从施工安装自身能力建设方面来思考,一个好的施工安装队伍一定要有一个能完全看透图纸的人,这个人最好是公司工程部的人,没有这样的人,施工安装工作是绝难进行的,能看的透图,就能理解其中的设计,现场组织指导施工安装的比较准确到位,也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能够准确的反应项目实际的技术问题给技术部分,节约决策时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样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的情况B和情况C的问题。
对于情况A和情况D,则需要施工安装部门一方面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预案,积累解决协调技术、甲方、设备、施工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化对外工作对接的手续流程,明确责任,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目前装配式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抵御外部不合理要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