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都知道,传统热水器(包括板换,容积,及管壳)的温度控制是采用反馈式温度控制系统的。 热水器根据温度控制方式分类,有前馈式控制和反馈式控制两种。 反馈式温度控制通过温度探头感受被加热水的温度变化,调节控制阀开度,从而控制蒸汽供应量,达到维持水温的目的。由于反馈式温度控制系统所做出的控制动作滞后于水温的变化,即在感受到已有的水温变化后才做出控制动作,所以在用水负荷突变(突然变大或突然变小)的情况下,水温也将随之有较大的波动。尤其在即热式热水器采用反馈式温度控制将会有20℃~40℃的温度波动。另外,在保温阶段需要反复加热,温控阀动作频繁,极易造成控制阀失效。
热水器根据温度控制方式分类,有前馈式控制和反馈式控制两种。
反馈式温度控制通过温度探头感受被加热水的温度变化,调节控制阀开度,从而控制蒸汽供应量,达到维持水温的目的。由于反馈式温度控制系统所做出的控制动作滞后于水温的变化,即在感受到已有的水温变化后才做出控制动作,所以在用水负荷突变(突然变大或突然变小)的情况下,水温也将随之有较大的波动。尤其在即热式热水器采用反馈式温度控制将会有20℃~40℃的温度波动。另外,在保温阶段需要反复加热,温控阀动作频繁,极易造成控制阀失效。
前馈式温度控制,通过压差感应膜片两侧冷热水压差,控制混合阀动作,调节冷热水混合比例,达到稳定水温。无人用水则压差为零;一旦热水端有用户用水,热水侧压力下降从而造成膜片两侧的压差,调节出水温度。因此,前馈式控制从根本上避免了温度控制的滞后性。其温度控制原理如下:
混合阀内压差感应膜片与阀杆连接(见图2),同时混合阀内的三阀(阀1、阀2、阀3)固定在阀杆上,随阀杆运动而一致运动。其中,阀1控制流进热水器换热器部分的水量,阀2控制旁通至混合腔与过热水混合的冷水水量,阀3在进入大流量后与阀2串联工作,调节与过热水混合的冷水流量。冷水进入阀体作用于膜片上部,形成压力P1;热水通过中空阀杆作用于膜片下部,形成压力P2,从而在膜片两侧形成静压差(P1- P2)。
在小流量条件下,P2下降较少,膜片两侧的压差使阀杆向下移动,打开阀1,使一部分冷水进入换热器加热;同时,阀2的开度将允许适量的冷水通过而与换热器出口的过热水混合,从而达到设定温度。
随着流量的持续上升,阀1与阀2都成比例的开启,使出水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当流量上升至一定值,管内流速过快而使得其在换热器内的滞留时间不足以使其获得适合温度,而同时阀2仍然持续开大,使得热水出水温度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3℃~7℃,因型号而有不同),此时就需要有阀3限制通过阀2的旁通冷水流量,以保持出水温度的稳定。
为使得阀3的协调工作,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模拟实际运行中的小流量及大流量情况,设置阀2及阀3的适当位置。
此种采用差压薄膜阀调节流量,控制温度的方式,可以对流量的变化做出即时的反应,不存在温度波动和反应滞后所造成的使用热水不适。此种温度控制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温度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