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贵州遵义一工地桥桩发生坍塌,两名工人被困22米深井;1月18日,周口一在建工地发生事故,9名工人涉险;多低企业建议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但人员管理属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工地现场的管理、务工人员的管理、施工安全的管理都是困扰许久的事情,究其原因,只能说一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目前建筑企业的困局。 我们先来说一下建筑企业难题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找出破解或改善的方法。
1月16日贵州遵义一工地桥桩发生坍塌,两名工人被困22米深井;1月18日,周口一在建工地发生事故,9名工人涉险;多低企业建议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但人员管理属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工地现场的管理、务工人员的管理、施工安全的管理都是困扰许久的事情,究其原因,只能说一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目前建筑企业的困局。
我们先来说一下建筑企业难题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找出破解或改善的方法。
先来说人员管理,人员管理历来是个大难题,建筑工地人员组成十分复杂,除开财务、采购等常规部门,对于工地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施工管理人员和普通务工人员。
一线施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层次、文化水平、生活环境都各有差别,甚至连工作方式都有不同,统一管理实在是难,可偏偏要管理的事情不少,基础的人员考勤、工种分配,日常的务工人员工地行为准则管理,甚至还有宿舍管理、外出休假管理等等。
最常见的问题,当某工人在现场违反相关管理条例,并被巡查人员发现,可是却无法真实有效的记录相关人员信息或者通知直属领导,因为通常这样的务工人员都是通过层层转包,由各个小包工头召集而来,完全就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日常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如果在结算薪资时,分包商或者小包工头携款潜逃,务工人员唯一能做的就是到项目现场讨要薪资,企业不仅会损失更多人力物力,企业荣誉也会受损,影响大型项目或政企项目的投标和承接。
还有一个层面,对政府管理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一旦人员管理出现问题,在应对建筑工地突发事件时,无法快速、有效的处理应对。
另一个就是管理人员的管理,工地管理人员需要时时刻刻关注工地情况,随时在场,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是,很多工地事故都表明,基层管理人员,无法确保时时在场,很多事故的间接原因都有管理人员缺失的情况出现,或者是完全不符合资质的人员充当,这就造成了管理的缺失与混乱。
同时,这也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传统的工地安全管理,不过是人人配齐安全帽,通道展示安全管理条例,最多不定时安排巡检人员到处巡查一下,但大多数情况下都只不过敷衍了事,巡查人员走一圈还是睡了一觉你如何辨别?夏季炎热,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摘下安全帽,也是常有的事……
可是,管理人员毕竟精力有限,如何才能做到面面俱到呢?
因此,市场上出现了智能化的工地管理系统,辅助各项监督管理。
接着上面的问题,安全管理大体分为两方面,第一个是区域管理,通过视频监控、AI识别技术,对整个现场实时监管,划定危险区域,一旦有人闯入即可响应预警,对于工地的定期巡查则需要巡检人员,到达指定地点,拍照上传控制中心,并设置定位管理,非指定区域,不得上传,或上传无效。
第二个是针对人的,通过AI识别,全天候监督安全帽佩戴情况,并将违规情况拍照留底;建立专门的安全培训考勤机制,完善安全培训流程。
至于人员管理的问题嘛,说实话,目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实名制管理系统其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究其根本,是因为这样的系统根本没有梳理劳务关系,只是个纯粹的花名册,且目前市场上的系统,大多无法真正与薪资结算系统挂钩,无法解决薪资发放问题,并且局限性非常明显:适用于单项目,换个项目就要从头来过。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实名制需要从企业角度出发,加入务工人员关系网格化管理,在信息录入之初,就梳理好人员关系,这样既可以让企业对务工人员直接管理,更可以在出现任何情况后,都能第一时间联系到责任人。
另外,日常的安全管理、工地管理条例也能更好的落实,信息及人员关系的详细梳理,可以让宿舍管理等问题迎刃而解。
其次,系统需要将所有人员的征信录入,整个系统就犹如企业的用工人员数据库,这样,当一个项目完结后,系统在另一个项目依旧可以使用,人员的流动也丝毫不影响管理,有过记录的直接调用,新的务工人员增添信息即可,这样一来,人员管理将大大简化。
增加资质认证系统,劳务承包不再是灰色地带,无资质,不得承包。
上述都是智慧工地管理的部分功能,有些目前市场上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有些还没有推广开来,但总的来说,工地管理问题不再是“不治之症”,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至于开篇说的工地现场管理,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我们之后再开一篇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