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小时完成2万m3混凝土浇筑,张江“科学之门”东塔完成筑底
热心的弓箭
2021年01月26日 16:26:34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本文部分内容由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提供,如 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昨晚23:30,历经37小时连续作战,总体积2万m3、厚度3.8米的混凝土底板浇捣一次完成!至此,320米的张江“科学之门”东塔成功筑底,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 西塔底板浇捣完成报道请见→ 近2万方的基础底板浇筑过半,张江“科学之门”即将完成关键性节点!


昨日上午,工地君来到了现场。据介绍,在当天东塔施工区域共有7台汽车泵协同浇筑,项目共调动90多辆搅拌车、200余名建设者参与其中。工地君在此奉上混凝土浇捣过程的视频,大家一睹为快:

▲工地现场正在进行混凝土连续浇捣

张江“科学之门”东塔由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承建,总建筑面积约32万㎡,包含两栋超高层建筑——320米高的办公塔楼和100米高的酒店,是兼具办公、酒店、商业、文化等多种高端业态于一体的超高层项目。

▲项目效果图

俯瞰张江中区,区域内共有八个大工地同时“开战”。如果你来到现场,定会感叹这群坑施工的壮观场面。在这群坑中, 张江“科学之门 东塔基坑最深,其最大挖深达26米。

张江“科学之门”东塔位于众多地块之中的58-01地块


本工程的基坑划分为3个大基坑和临近地铁侧的2个小基坑,平均开挖深度20m。在3个月时间内,项目部完成了近17.6万m3的土方,竖向设置四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局部5道混凝土支撑。项目提前策划组织,并投入足够的劳动力,使 每道支撑从挖土到支撑整体形成平均仅用时12天,大大缩短了工期, 比计划工期提前10天完工。

基坑支撑剖面图

6个月完成64m超深地墙,如何做到?


项目负责人蒲洋介绍:“东塔所在的位置即是图中的A1区域。我们采用组合地下连续墙的方式施工,红线部分均是厚800毫米,深64m的超深TRD 地墙。 在6个月内完成总长400延米。”


红线边线是TRD超深地墙,其他颜色边线是普通地墙

目所实施地墙穿越土层多(须穿越⑦2粉砂进入⑧粉质粘土层),掘进难度越大,墙面垂直度如何保证?




(1)项目部积极与地铁运营公司沟通,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地铁运营公司要求深化,约64m的地墙采用工字钢板接头,采用抓槽+铣槽配合的方式进行成槽施工;其余槽段则用纯抓法。


(2)采用掘进能力较强的SG70液压抓斗成槽机抓槽至⑤4粉质粘土层后,改用BC系列铣槽机进行铣槽至底。其余槽段采用SG50/SG70成槽机抓槽至底。


(3)严控导墙施工质量:优化挖槽顺序,保证成槽垂直度。


(4)泥浆采用优质膨润土,64m地墙铣槽施工通过铣轮中间的吸砂口进行沉渣处理,其余地墙成槽施工采用气举清底的方式进行沉渣处理。


邻近地铁、群坑施工,如何确保安全?

工地距离地铁13号线最近处仅20米,对地铁隧道环境保护及变形控制要求高。再加上周边群坑施工,互相叠加影响效应显著。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及周边地块的安全?

项目共分为5个工区,A1区基坑最深,B1、B2距地铁13号线最近

蒲洋介绍,施工团队 从多个方面着手:

(1)成立张江科学城区域领导小组,及项目联合工作协调小组,加强与周边相邻地块信息沟通,并在施工全过程指导监督。

(2)严格控制地铁正上方中科路的荷载,减少重型车辆在上方行驶。各地块相邻基坑错开施工,土方开挖严格按照设计工况要求,采取限时支撑、分层分块、先撑后挖原则。

(3)加强基坑监测,采用信息化技术指导施工。建立基坑应急抢险组织构架、应急预案,保证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充足。

(4)采用超深TRD隔断承压水,基坑降水前进行抽水试验,验证围护结构止水效果,合理布置降水井位,复核临界挖深,按需降水,坑外布置回灌井。


(5)实时关注相邻地块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及对此工程的叠加影响。


智能监控,实时监督,各方情况了如指掌

项目部设有自己的监控中心,在东塔这样重要地块浇筑的关键时刻,能全盘掌握混凝土供应、运输、浇筑,以及工地现场和周边的所有情况,第一时间做出应对。

各搅拌站情况实时监控

工地现场及周边多个点位监控

混凝土运输车辆实时GPS定位

目前各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供应情况都在此屏显示,情况一目了然(显示数据稍有延迟)

张江“科学之门”东塔主体结构预计于2023年3月底封顶,塔冠上造型优美的停机坪也将成为一大看点。



-END-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