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都江堰玩,昨天下午本来在江边温习水力学,后来有个老人过来了,他盯着我的书看。我想,他能看懂什么呀!后来我们聊了起来,真是人不可貌像啊!那么大年纪了,英语说的比我要好n倍。他说我们水利人要拿李冰精神做为精神力量,还说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总之我当时那感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后来我回到家里,查了一下他的资料,原来他是我们水利界的老前辈了,叫谢成祥,是原来水电十局的总工程师。说到我们学校的好多著名教授时,好多他都认识,也是他的后辈。
去都江堰玩,昨天下午本来在江边温习水力学,后来有个老人过来了,他盯着我的书看。我想,他能看懂什么呀!后来我们聊了起来,真是人不可貌像啊!那么大年纪了,英语说的比我要好n倍。他说我们水利人要拿李冰精神做为精神力量,还说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总之我当时那感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后来我回到家里,查了一下他的资料,原来他是我们水利界的老前辈了,叫谢成祥,是原来水电十局的总工程师。说到我们学校的好多著名教授时,好多他都认识,也是他的后辈。
遇到他,我的感触挺深的。人家追求的那种精神,人家的那种人格魅力。想想自己,成天上网,追求的是什么虚拟世界里面的级数,什么对战游戏里面的名次。追求的都是一些虚无的东西。等到老了的时候,这些又能给我带来什么。
真的很尊敬这些老前辈,他们真的很伟大!!!
12楼
亮亮静静
我是你们宿舍住的那个兄弟。
回复
13楼
76岁的谢成祥退休前是中国水电局的总工。42年前,他是紫坪铺水电工程局三工区的技术负责人。在紫坪铺工程下马40年后,他带着记者回到这个让他牵挂了大半生的地方。
经历了40年后激浪的冲刷,艳阳下的鱼嘴工程仍可见当年的雄风,耳边隆隆的水声,依稀如闻万人挥汗如雨的喧腾。沿着土石坝走到尽头,滔滔江水将大坝砍为两截,右岸七孔泄洪闸尚巍然而立,现由当地乡上安了一台几 瓦的小发电机,而宽阔的河道已变成芳草萋萋的跑马场,只有一辆学车的教练车在里面转悠。隔河遥望,是长长的漂木埂和发电厂房,“当年大会战,紫坪铺和鱼嘴两大工程同时开工,温江地区和成都地区共投入干部群众3 万多人,连小脚老太太都上阵搬土。发电机都安好了,上头却突然下令停工。太可惜了!”下到江边 望对岸, 闪动在谢成祥眼中的,是无限的怀想和岁月的苍桑。
1953年,新中国水电建设者的目光锁定在成都上游的岷江,定位于都江堰上游2公里的一个拐弯─紫坪铺。 当此之时,就四川而言,经济最为发达的成渝两市的总用电量仅为几万 瓦。而作为西南的中心,成都工业基本上还是张白纸,解决成都的供电和供水问题,是发展成都的大前提。国家对此 以了高度重视,1955年北京会议定下了开发岷江为成都提供电力和水源的战略,并为此专门成立了成都水利勘测设计院,而刚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留学归来的烈士遗孤罗西北作为第一任总工来到了四川。
紫坪铺被标上了新中国水电规划图,并作为岷江上游的七个梯级工程之首 先动工。1958年6月, 第一批建设者,燃料工业部狮子滩工程局技术人员谢成祥和同事们背着帐篷和铺盖卷来到玉垒山下扎了营。
1958年,设计刚开始,紫坪铺方案就出现了不同和意见:一是能不能修的问题;二是修多大规模的问题。焦点问题出在对地质的看法上,一部分苏联专家认为,这个地方地层岩度比较高,岩石比较破碎,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又是沙页岩,因此就建议水库的大坝修得低一点。那时的坝高设计的是60米和90米两种。60米的坝高对地质的要求要低一点,但是容量和规模就小;不能满足成都市的用水、用电需求。另外从供电的角度,专家们比较赞成90米坝高。
1958年3月份,成都会议后,经济建设迅即升温。 刚刚担任毛泽东工业秘书的李锐来到成都,一锤定音,现在不是争论坝高、坝低问题的时候,就按高坝建,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年的紫坪铺与大跃进同始终。
紫坪铺水库和鱼嘴水利枢纽工程上马了,并与丹江口、刘家峡、新安江、三门峡、建溪同被列入全国五大电站。从成都市和温江地区抽调的3万余名干部群众,以团、 营、连、排、班编成了庞大的施工队伍。高峰的时期仅鱼嘴工程的施工人员即达到24000余人。 在大跃进这个特殊的时期开工的紫坪铺,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悲剧色彩。
1957年7月13日,阳光灿烂。 工人们一大早进行开挖引水导流洞施工,突然一声巨响,一道白光从洞口冲天而出,将载石渣的斗 掀在了200米外的河对岸。 紫坪铺工程局(即现在的水电十局)7名工人葬身山腹。事后查明, 由于当时斟探技术有限,该地段的一些煤层 被发现,在爆破时导致瓦斯爆炸。施工被迫暂停,开局不利。
1958年8月1日,紫坪铺水库工程正式开工。谢成祥记得,开工典礼是在河边召开的,歌唱家王昆也来到现场为建设者助威。大会上,中央和四川省领导同志宣布了目标:要实现当年截流。由于导流探洞事故,四川水电厅决定改变方案,把打洞引流改成开挖明渠。
1959年的元旦钟声还 设响,紫坪铺如期截流成功,滔滔的岷江水驯服地进入了导流明渠,两岸欢声雷动。然而仅仅几个月后,所有的欣喜被江水一荡而空。5月底,岷江上游迎来汛期 第一场暴雨,洪水裹携着泥沙、石块一涌而下,冲进明渠。5月30日, 明渠开始漏水,人们紧急行动起来堵漏,仍难以阻挡汹涌的水势。混凝土板块开始塌陷,刚刚完工不久的明渠毁于一旦。
41年后,谢成祥带着我们来到岷江岸边,明渠的遗迹仍残在江边,点缀着杂树荒草和巨大的裂缝,江中被炸掉的大坝尚剩下一道矮埂,徒劳地阻挡着江水。紫坪铺水库被迫再次停工。工人们刨开淤泥,昔日雄伟的明渠目不忍睹,由于正值大跃进,钢材、水泥十分紧缺,所使用的水泥含有大量的炉渣、泥土,有的竟用 子代替钢筋,施工队伍将之戏称“素混凝土”,对 猛的洪水来说自然是不堪一击。为了抢进度赶时间,按规定,应该把泥土层挖掉,将明渠地基放在基岩上,但施工队为了抢进度,没有除去覆盖层,就匆匆把明渠地基建在了软基上;而且弯道没有按照要求设计。这样洪水一来,一冲即溃。洪水惊动了北京。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亲自召集十位专家开会讨论。会议认为当时的施工坝址的地质状况不适宜修混凝土高坝,决定下移400米重修土石混合坝。新的坝址至今尚在然而除了少数水泥桩和标识外它几乎已荡然无存了。唯一引发我们想象的,只有谢成祥指着对岸百米高处的老都汶公路说,那路也是我们修的。如果大坝建成,水位就该那么高。
然
回复
14楼
我是个子小的那个
回复
15楼
你们这是认亲大会啊?
回复
16楼
呵呵
多认识一个值得认识的人
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