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会呼吸的住宅”,最近火了......
进击的工匠
2020年08月12日 16:33:22
只看楼主

“   说起私人住宅,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想必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敦实房子。毕竟只有能带来满满安心感的建筑才会有家的感觉。 近年来城市生活让人越来越喘不过气,日本设计师们便开始探究如何让建筑清透起来,住户们每天都能呼吸天地之气,触摸黎明和黄昏的霞光。



 


说起私人住宅,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想必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敦实房子。毕竟只有能带来满满安心感的建筑才会有家的感觉。

近年来城市生活让人越来越喘不过气,日本设计师们便开始探究如何让建筑清透起来,住户们每天都能呼吸天地之气,触摸黎明和黄昏的霞光。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能呼吸的住宅吧~



.01
「透感空气住宅」
House in Tousuien
design by suppose design office 谷尻誠&吉田愛


一直把“赋予空间现代意义,创造全新的时空体验”作为格言的新锐日本设计师谷尻誠,这次直接颠覆大家对墙的认知。设计了这个”透感空气住宅“。


建筑外墙就应该用钢筋混凝土?谷尻誠用作品打破了大家的偏见。住宅通体采用高档的半透明塑料材质,在保证温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采光。


每天黎明和黄昏,整栋建筑都浸泡在浪漫迷人的光影里,每一天的色彩都独一无二。



室内硬装采用了日式极简风,尽力贯穿“质朴”的气质。金属结构部分全部涂白,墙面和天花板则使用混凝土。除此之外的空间大量留白,全部交给屋主来填充。


为了符合建筑整体的透气感,木质元素自然成了首选。浅色的原木被大量使用,越质朴越透气,越简单越自然。



家具尽可能的选用木质,当然绝不出错的黑白色系也是不错的选择。造型上来说,设计简洁,镂空或透明部分多的家具中和了木质元素的“钝感”,增加了整体的现代感。



.02
「光影透明屋」
Optical Glass House
design by NAP建築設計事務所 中村拓志


中村拓志的“光影透明屋”,即使在城市里也可以与自然相连结。建筑最大的特色便是由6000块玻璃砖构成,高达9米的外墙。随着光线的变化,宛如流动的瀑布一般美丽。




屋内有一座小花园 ,园中以透明玻璃为底的一池池水,将光影带去一楼的门厅,水波潋滟,树影斑驳。


整个家里最美的角落就是这个室内室外的交界处,设计师巧妙利用了轻纱帘, 一颗巨大的枫树在二楼地面生根,树枝纱帘随风摆动,美不胜收。


不同于上一个案例,“透明屋”的整体色调更加沉稳。咖色系木材与深灰色石材铺装相搭配,提升房子的整体质感。


装潢采用绝对直角的线条设计,简单利落,带来一种绝对的安心感与透气感。



光的细微变化被放大呈现出来,虽在同一个场所,每分每秒却都是不同的空间,这可能就是对于转瞬即逝之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吧。


.03
「拥抱自然之邸」
House N
design by Sou Fujimoto Architects 藤本壮介


如果说前两个作品还只能算是以巧思取胜的话,藤本壮介的「拥抱自然之邸」就可以说是颠覆性设计了。透气感已经不足以用来描述它,应该说“直接住在了室外“。


房子为三个层层嵌套的壳体,最外层的壳体覆盖整个场地,为半室外花园空间。第二层壳体向内推进,提供了作为室内外过渡的户外活动空间。第三层为体积最小的壳体,和大面积的高透明玻璃一起圈定了室内空间。


在这个住宅里居住就像是生活在云团里一般,不同的空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的界限。 这样与狗子一起坐在榻榻米上,看看窗外摆动的树影,不知不觉一下午就过去了。


室内装潢也极端纯粹,放眼望去只有白,但其实也小面积运用了浅米白以及浅灰,丝毫不显眼,静静地分割着空间。



除了白色就是不同明度木质元素之间的搭配,颜色最浅的地板和柜子,中等明度的室外木平台,颜色最深的桌椅和窗框。所以即使只利用一种元素,颜色和质感搭配好的话也丝毫不会腻味。




花园空间也十分惬意。其实近年来,树木被纳入到室内空间已经日益普遍。

其实,拥有「层高不低于4米空间」的「独立一户住宅」的话,完全可以挑战室内种树。 型上来说 普通自建房」 自建房别墅」 挑空别墅」 loft结构」都是可行的。


种植位置当然也是有讲究的,种在以下两处的话,既美观又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小窝也要通透起来   



虽然独栋大别墅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拥有的,但从这些大师作品里也能偷学许多小技巧:

木质元素    大面积的白色浅灰色系    镂空或透明家具    质感好的薄纱

最重要的一点是: 要素不可过多!

运用这些小技巧的话,家里的透气值也能够立马UP UP!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

免费打赏
lijiawei411
2020年08月18日 10:09:32
2楼
光的细微变化被放大呈现出来,虽在同一个场所,每分每秒却都是不同的空间,这可能就是对于转瞬即逝之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