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冻设备装置处于低负荷时,若发觉不能正常回油,可按最低回油流速予以核算,是否上行管管径过粗,以致在低负荷时因冷剂循环量减少导致蒸气流速过低,因此不能将油带回。核算时可按现压缩机工作的缸数及制冷工况先计算出现在装置的制冷量。 除按上述方法来核算吸气管管径外,也可用最小回油制冷量来核算。因为系统中的冷剂循环量与装置的制冷工况和制冷量有关,制冷量越少时,通过吸气管的冷剂蒸气量也越少,所以,只要限制了不同管径的吸气管的最低回油制冷量,也就等于限制了最低回油流速。
在冷冻设备装置处于低负荷时,若发觉不能正常回油,可按最低回油流速予以核算,是否上行管管径过粗,以致在低负荷时因冷剂循环量减少导致蒸气流速过低,因此不能将油带回。核算时可按现压缩机工作的缸数及制冷工况先计算出现在装置的制冷量。
除按上述方法来核算吸气管管径外,也可用最小回油制冷量来核算。因为系统中的冷剂循环量与装置的制冷工况和制冷量有关,制冷量越少时,通过吸气管的冷剂蒸气量也越少,所以,只要限制了不同管径的吸气管的最低回油制冷量,也就等于限制了最低回油流速。
此外,冷剂循环量及蒸气比容是随蒸发温度降低而增大的。所以,在相同的最低回油制冷量时,蒸发温度越低,制冷剂蒸气在吸气管中的实际流速就越大,其趋势与最低回油流速与蒸发温度之间的关系规律是相同的。用这种方法来核算虽不如直接按流速来得精确,但在实用上比较方便。
为了保证在低负荷时的正常回油,上行吸气管不得不采用直径较细的管子。不过,如果全部吸气管管径皆与上行吸气管一样,都采用细管时,吸气管的阻力压降将可能超过。此时可将吸气管的水平和下行部分采用较粗的管径,用减少这些部分的阻力来予以补偿,使在全负荷时吸气管阻力压降仍保持在l℃以内。当水平管比上行管粗时,上行管的下端与下水平管连接处需用偏心异径接头(1/8—32),以防在水平管底部存油,而上行管与上面的水平管连接处则用标准缩口,使油流出上行管后不会再倒流回来。
一般说来,当上行管长度较短,并且装置的最低负荷不低于全负荷的25%时,在采取了上述放大水平管段直径的措施后,管道阻力将不致过大。但若上行管较长且细,而最低负荷又小时,特别在蒸发温度较低时,即使放大水平管管径,有时阻力仍嫌过大。此时可采用双上行管布置法,这种方法现在船舶冷藏舱冷库制冷设备装置中用得较多。
所谓双上行管布置就是用两根粗细不同的上行管并联在一起,在负荷较高时两根上行管都投入工作,负荷较低时设截止阀,由操作人员根据情况予以控制。那样在粗上行管底部设一存油弯,在负荷降低时,由于蒸气流速减小,油便积在存油弯中,自动将粗管封住,于是蒸发器回气只能顺细管上行,保证了正常的回油。当负荷提高时,由于细管的阻力增加,导致上行管两端的压差加大,存油弯中的存油就被冲走,解除了油封,粗管便自动投入工作。在安装时要注意,上行管应从水平管顶部接入,这样在油流出上行管后就不会再倒流回来了。
在上行管较长时,也可在中问再将管弯成一个存油弯,如油在上行中途滑下时就存在中间存油弯中。当积多成为油封后,由于油封两侧压差增大,就能将油冲走,使油能经过两次接力而上,以更有利于滑油的回流。
管路中的阀门,弯头等的阻力是很大的,例如在直径为63毫米的管路中,一个在运行时全开的直通球阀的阻力相当于21米管长,一个全开的折角阀相当予10米,一个弯头相当于2米,一个三通接头也相当于4米管长的阻力。管径越大时,它们折合管长越多,如在管径为310毫米时,直通阔,折角阀、弯头和三通的阻力折合管长分别为100、50、10、1120米。因此管路中的阀件应尽可能少装。在制冷系统中通常不许用闸阀和旋塞,它们只用于冷媒水管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