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由来 【1】遇到地下室外墙设计,设计师们大多按下面的计算模型: 【2】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情况,按照单一的“底固接-顶铰接”模型计算过于一刀切,某些情况下与实际受力不符。 【3】上条所谓的“各种不同情况”,是指墙体的不同宽高比,即单跨墙段的宽度L/墙高H。 【4】在普通板的计算中,不同的板长宽比对应着不同的板计算模式(单向板或双向板),地下室外墙计算与之原理类似。
一、问题由来
【1】遇到地下室外墙设计,设计师们大多按下面的计算模型:
【2】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情况,按照单一的“底固接-顶铰接”模型计算过于一刀切,某些情况下与实际受力不符。
【3】上条所谓的“各种不同情况”,是指墙体的不同宽高比,即单跨墙段的宽度L/墙高H。
【4】在普通板的计算中,不同的板长宽比对应着不同的板计算模式(单向板或双向板),地下室外墙计算与之原理类似。
二、技术措施规定
【1】《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第8.6.1条对不同宽高比的地下室外墙计算方法有详细规定。
【2】具体规定为:
L/H<0.5,按水平单向板计算。
0.5≤L/H≤2,按双向板。
当L/H大于2且小于等于3时,一般按传统“底固接-顶铰接”的竖向单向板计算模式。
但当相邻跨都按双向板计算时,也可按双向板计算。
L/H>3,按传统“底固接-顶铰接”的竖向单向板计算模式。
【3】按水平单向板计算时,可沿竖向分段配筋,一般是分3段,见下图:
三、设计方法归纳
【1】结构方案阶段:
布置地下室外墙柱子时,尽量满足0.5≤L/H≤2的外墙宽高比要求,按双向板计算,此时外墙体配筋可更合理、更经济。
【2】建议:
按上文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计算模式。
不要不分情况统一采用“底固接-顶铰接”的竖向单向板计算方法,有些情况下会导致支座开裂。
【3】对于地下室外墙配筋较大部位,可通过调节框架柱(支座)的间距,来改变计算模式,减小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