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近《奉使录》中的明代大运河
权近(1352-1409),字可远、思叔,号阳村,权溥之孙,权准之子,高丽王朝末期、朝鲜王朝初期著名文臣、学者。高丽恭愍王十七年(1368)文科丙科及第,历任艺文应教、成均馆大司成、礼义判书等。朝鲜开国后,历任大司成、中枢院使等,谥号“文忠公”。他精通性理学,与郑道传一起被称为朝鲜王朝初期朱子学的“双璧”。著有《入学图说》《周易浅见录》《四书五经口诀》《礼记浅见录》《奉使录》《东国史略》《阳村文集》等。《奉使录》是权近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出使明朝时的见闻记录,收录了其沿途所作的诗文。除了记述其使命的完成情况外,权近还大量地记载了其往返所经之地的地理远近、堠台设置、器用物价、风俗习惯等情况,是研究明初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中朝关系史的重要史料。
大运河传丨漕运
就在文天祥就义前不久,孔子53代孙,衍圣公孔洙从浙江衢州来大都入觐。 孔府在山东曲阜,为什么这位衍圣公却来自江南呢?这牵涉到孔府内部一段历时150余年的宗族纷争。原来靖康之难后,当时的衍圣公孔端友随高宗南渡,寓居衢州,后来子孙繁衍,代代相袭,称为南宗。南宗是相对于北宗而言的,北宗自然是在曲阜留守的那一脉金枝玉叶了。孔府历来的传统是对政治采取鸵鸟式的态度,不管什么人当皇帝,他们都举双手拥护,国事军事天下事,干我鸟事,只要有爵位世袭就好。问题是南北两个衍圣公是宋金两个王朝各自加封的,毕竟谁不想荣华富贵呢?即使是圣人后裔,也是不能免俗的。因此,在宋金分治的100年间,衢州曲阜各立门户,都以大宗主自居。算起来,从孔端友到孔洙已经是第五代了。南宋灭亡后,忽必烈决心推行汉化政策,以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的思想基石。儒学的老祖宗是孔圣人,而眼下圣人的后代却在为南宗北宗谁为正宗而窝里斗,这就很不体面了,长此以往何以服天下?于是忽必烈一道圣旨,令南宗衍圣公来京觐见。大约有关方面事先给孔洙打过招呼了,孔洙很知趣,来京后就表示了一个态度:以“曲阜子弟守护先茔有功于祖”,情愿把衍圣公的宗主地位让给北宗承袭。皇上也投桃报李,封他为国子监祭酒,兼提举浙江道学校事。虽然都是虚衔,但地位还是很高的。以孔府的影响和号召力,让他在南方做点思想文化方面的统战工作,有利于收拾世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