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物”——科研实验建筑设计的三个实验及其他
1 “实验室”及“人”与“物”的关系 “实验室”的拉丁文(laboratorium)于中世纪出现时意为“工作任务”,后用于指修道院中的“工坊”,于16世纪获得其现代语义,即“一切以工具仪器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索活动的场所”。该时期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乌拉尼堡研究中心是有详细记载的早期实验室之一(图1)。这座建筑形如城堡,分为三层:顶层空间为观象台,容纳天文观测仪器;中层空间为数学实验室,设有放置地图、进行计算的桌面;半地下的底层空间为化学实验室。该实验室的空间划分模式和描述这一空间的图像,均反映了第谷·布拉赫及其同时代的人对人与物质世界关系的基本认识,即宏观与微观世界是相互联系、彼此同构的,而人居于中心。在此关系中,作为“人”与“物”之间的媒介——实验室诞生了:人通过实验室的建筑空间和设备仪器对物质世界进行探索与发现,在其中形成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并获得改造世界的有效方法。
中小学建筑设计:上海 · 青浦兰生·思源中学
项目坐落于上海市青浦区淀惠路9号,占地面积约54亩,建筑面积约25000㎡,可容纳36个教学班。中学以青浦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为底色,以多层次的立体公共交流空间为核心,在用地条件极为苛刻的条件下,打造了一所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环境景观精心设计、形象鲜明,满足新教改走班教学要求,同时又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建筑。 基地位于于青浦主城区西侧淀山湖大道与西大盈港交汇处,是“双桥下的一片洼地”,基地东侧及北侧均有河流,有天然的景观优势,可以充分利用。总体地势平坦。占地33500㎡,基地南北向长228米,东西向长238米,呈不规则梯形。考虑到操场的朝向、教学楼间距等硬性条件的限制,总图设计的选择便有了必然的答案。
校园公共建筑设计:美国 · 蒙大拿州立大学Romney Hall大楼
该项目将原体育教学楼改造成急需的教学场所,增加了 17 间教室以及数学、写作、退伍军人和残疾学生中心。最终的设计方案基于对建筑、电气、机械和结构的实际评估而制定,并契合了师生共同成长的概念方案。 该建筑采用新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拥有精致的饰面砖构成的立面和独特的陶瓦拱肩,其上装饰着运动器材、高大的钢木窗户、铜质细部以及筒拱金属屋顶。 新增建的楼梯/电梯核心采用了SolarWall技术,以此取代大楼南侧现有的楼梯塔楼,使所有楼层都能无障碍通行。围护主要由铝制幕墙组成,具有极高的透明性,将历史悠久的砖墙显露出来,电梯井则由深色穿孔金属板覆盖,用以吸收被太阳能加热的空气。这种加热的空气被纳入大楼的暖通空调系统,有助于降低能耗和供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