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畅的流线型体:西港2号码头
转自公众号:PES Architects 由PES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西港2号码头,位于赫尔辛基港西岸新货运港区J?tk?saari附近的一块狭长场地上。新码头的建造是为满足赫尔辛基至塔林航线上不断增长的渡轮客流量需求。设计旨在提升乘客上下船的速度,并将港口渡轮的周转时间缩短至1小时。新码头每年将容纳超过六至七百万往返于赫尔辛基和塔林的游客。 PES-Architects’ West Terminal 2 (L?nsiterminaali 2), completed in February 2017, is situated in Helsinki's West Harbour on a narrow plot of reclaimed land at the southern tip of the new J?tk?saari neighbourhood, a former freight port area. The new terminal was bui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growing ferry traffic on the Helsinki-Tallinn route. The goal was to enable faster embarkation and disembarkation of passengers and reduce the turnaround times of ferries in port to just one hour. The terminal will serve the majority of the 6-7 million passengers travelling between Helsinki and Tallinn via West Harbour each year.
城市界面的建构与解构,杭州臻奥院
臻奥院01、02地块位于杭州钱塘江南岸的奥体博览城区域,与钱江新城隔水相望。基地呈楔形,周边以规划建设用地为主,西侧是地铁控制中心和公交场站,地铁6号线从01、02地块间穿过。鉴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时代使命,如何融入奥体板块、展现奥体精神是本案需回应的命题。△区位分析图地块内高层住宅均以南北向布置,商业及办公建筑朝向更为自由,充分利用建筑的东西向面宽将钱塘江、大运河、奥体中心 “莲花碗”等自然环境与城市地标作为“私家珍藏”植入物理场所,并同使用者的感观、活动相结合,完成区域资源有机导入的探索。所有住宅建筑均侧向面对城市道路,在不同视角形成不同程度的通透性,从而以建筑立面丰富城市界面、以建设品质提升区域品质。
世界地质公园 “兴文石海”
世界地质公园 “兴文石海”,坐落在四川盆地南缘山区,山清水秀的宜宾市兴文县境内,地处川、滇、黔交界地,奇峰罗列,溶洞纵横。同时,兴文是古代僰人繁衍生息和最终消亡之地,也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地。石海自然景观文化与僰苗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兴文石海”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游客中心位于兴文县中心区域,项目地块紧邻兴文高铁客运站和兴文汽车客运中心站。作为城市标志性文旅建筑和兴文城市门户形象,将成为连接城市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纽带,从而进一步推进兴文石海旅游服务、文化展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我们希望从城市空间、地域特征、民族情感色彩三个维度进行思考,构建一个独特的,富有魅力的城市型游客中心建筑空间。
布达佩斯民族学博物馆
位于布达佩斯城市公园(Városliget)的民族学博物馆的新楼于 2022 年 5 月 23 日对外开放。这座多次获奖的新博物馆建筑,是欧洲最大的城市文化发展项目 Liget Budapest Project 的一部分,由 NAPUR Architect 的 Marcel Ferencz 主持设计,博物馆具有动态而简单的线条,同时与公园环境相协调,与周围的城市区域相融合。城市公园(Városliget)对于民族学博物馆来说是熟悉的场地:博物馆藏品在这里举办的 1896 年千禧年博览会上首次亮相。城市公园(Városliget)对于民族学博物馆来说也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场所,因为 1896 年的国家千禧年博览会就在这里举办。
从建筑的角度探寻洪涝灾害的解决方案
如今在城市里看海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热搜词汇,2016年下半年的洪涝灾害已经成为自1998特大洪涝之后,波及范围最广,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最为严重损失的一次洪涝灾害。针对我国目前逢雨必涝,涝后必旱的情况,笔者将从建筑学的角度展开探索,对这一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案将从预防-治理-灾后重建三面进行阐述。 预防 截止2015年,据统计表明,我国九成以上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采取的是快速管排的城市排水模式,依靠下水管道,排水泵站等设施达到快速排出及末端集中控制的排水理念。而这一模式,往往遇到强降雨会因为管道规模等问题造成城市路面积水,因为单位时间径流量暴增超过湖泊河流的容纳上限而造成洪涝灾害,同时由于降水落到硬化路面并随着快速管排重新回到水循环圈内,降水没有得到有效的二次利用,这就造成了我国很多城市降水往往很充沛却常常在满足市民生活生产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的现象。对此,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改变城市排水理念变得迫在眉睫。
瑞典拉普兰(Lapland)的树顶酒店(The Treehotel)
瑞典北部地区素来以其自然的美景、广阔的森林以及独特的生物圈闻名。这里的四季有着强烈的气候对比,因此瑞典北部的建筑通常具有极高的弹性,并且结合当地的木材及石材进行建造。位于瑞典拉普兰(Lapland)的树顶酒店(The Treehotel)则有着种类繁多的客房小屋,并且其中的每个小屋都有着呼应森林环境的独到设计及特征。BIG与瑞典鸟类专家Ulf ?hman合作,共同为树顶酒店打造了第八间客房——“生物圈(Biosphere)”。这一房间的构筑基于体验式设计,BIG 将客房悬挂于哈拉兹森林之中,并让其由 350 个鸟屋所包围,以此通过为当地鸟类提供栖息地,强化其周边的生物圈,同时也让来到此地的客人可以沉浸在森林环境之中。
‘壳层镂空’光之塔与能量之墙
光之塔是一座支撑和包裹着曼彻斯特市中心全新低碳能源中心烟囱的40米塔楼。这一“仿生”架构建立在事务所长达十年的创新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其“壳层镂空结构”(Shell Lace Structure)则由建筑师与Arup工程师合作开发。光之塔从自然界中的几何学中汲取元素,其形态既是其力量。此外,光之塔使用了超轻、超薄的单面结构构成,以此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多的效果。6毫米及8毫米厚的扁平钢板经过定制、激光切割、焊接,最终组合、形成了光之塔如波纹般起伏的硬朗表面。该建筑的设计及建造使用了前沿的数字建模、分析和制造技术,并与“剪裁”的原理结合,最终使得极具创新性的“壳层镂空结构”成为可能。同时,光之塔也是迄今为止落地的最大“壳层镂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