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水平加腋的规范总结及实际应用
lgdong2011
lgdong2011 Lv.12
2016年02月22日 15:59:48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lgdong2011 于 2016-11-24 09:19 编辑 (1):《抗规》《高规》对梁柱节点区域,构件偏心布置时有相应要求。详以下附图。 (2):实际项目中,很多施工图设计图纸上都是在总说明附一个加腋做法指导图,平面图中也不指定加腋位置及尺寸,让施工单位自行判断,这种施工图表示法,如果施工单位说我按图施工,并不加腋,算谁的责任呢?另外这种图纸设计,预算也不太好算清楚。(3)很多建筑对室内空间要求很严格,水平加腋会对空间带来诸多诸少的影响,根据规范条文,并不非要加腋,采取柱箍筋加强的措施,也是允许的。

本帖最后由 lgdong2011 于 2016-11-24 09:19 编辑

(1):《抗规》《高规》对梁柱节点区域,构件偏心布置时有相应要求。详以下附图。 《抗规规》6.1.5.jpg 《抗规规》6.1.5条文说明.jpg 《高规》6.1.7.jpg 《高规》6.1.7条文说明.jpg
(2):实际项目中,很多施工图设计图纸上都是在总说明附一个加腋做法指导图,平面图中也不指定加腋位置及尺寸,让施工单位自行判断,这种施工图表示法,如果施工单位说我按图施工,并不加腋,算谁的责任呢?另外这种图纸设计,预算也不太好算清楚。
(3)很多建筑对室内空间要求很严格,水平加腋会对空间带来诸多诸少的影响,根据规范条文,并不非要加腋,采取柱箍筋加强的措施,也是允许的。
(4)我的理解:加腋是为了“强节点、弱构件”,更好地传递水平构件对竖向构件的影想。

以下为2016.11.24新增部分关于梁加腋的资料:(来源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相关规范综合应用及疑难问题分析处理》张维斌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1. 值得注意的是:水平加腋使得框架梁端截面增大,承载能力提高,地震作用下梁端可能不会出铰,设计当然也不允许在柱头出铰,这就有可能造成塑性铰转移,使塑性铰出现在梁端非加腋梁段。因此,梁端的箍筋加密区应自水平加腋区段向跨中再延伸一个加密区长度,如图4.1.6.-1(b)所示。梁端的塑性铰转移相当于减小梁的跨度,梁的剪力相应加大,故应注意塑性铰区适当提高抗剪配筋。 3.jpg
2. 当建筑功能要求建筑物的外立面平齐时,结构设计时也可以采用框架梁、柱截面中心线重合、在梁上设置挑板的做法,见图4.1.6-2.由梁的挑板承受外围护墙的重量,其弯矩由楼层板平衡,梁、柱没有偏心,甚至梁也没有扭矩。但应处理好填充墙与梁柱的拉结构造,放置塌落等,建筑上应注意处理好此处墙体的冷桥问题。 4.jpg

以下为个人项目经历,可参考借鉴:
1. 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等,如建筑功能为住宅、公寓等对室内空间要求较高的,梁柱偏心及梁水平加腋需与建筑专业紧密配合,避免出现:梁水平加腋与烟道、排气道、雨水管下水管等各类立管的位置冲突,详下截图。 5.jpg






《抗规规》6.1.5条文说明.jpg


《抗规规》6.1.5.jpg


《高规》6.1.7条文说明.jpg


《高规》6.1.7.jpg


3.jpg


4.jpg


5.jpg

chenz19860305
2016年02月25日 11:23:15
13楼
好资料,学习了,
回复
woxuan100
2016年02月25日 14:18:04
14楼
施工图绘制中水平加腋位置及配筋做法还是应该画出来为好,便于甲方成本概算和便于施工。
回复
beijing1976_2010
2016年02月25日 14:24:28
15楼
看看,学习了
回复
ch0819014116
2016年02月25日 16:19:45
16楼
lgdong2011 发表于 2016-2-25 09:08 这样表示也挺好的。有的是画一道斜线 示意,但不具体标注尺寸具体尺寸就算一个最大的在详图中确定,没必要弄那多不一样的。模板不停变,木工麻烦。
回复
co1456385964287
2016年02月26日 09:35:17
17楼
好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steelstspkpm
2016年02月26日 13:44:19
18楼
不错,开阔了我的思路
回复
wjj12qe
2016年02月26日 15:10:06
19楼

总结的很详细,资料不错,谢谢分享
回复
whsss111
2016年02月27日 17:53:28
20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建筑精灵
2016年02月28日 00:19:14
21楼
加腋部分其实就是符合条件的偏心受压。
回复
civiltongji
2016年03月01日 22:23:51
22楼
一般水平梁加腋是梁边齐平柱边。加腋会在图中用三角符号表示,然后说明该符号表示加腋,然后给出统一做法详图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