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隧道标准化工艺工法施工要点
暴走的毛巾
2024年05月20日 14:44:53
来自于隧道工程
只看楼主

      主要内容       前言  隧道施工技术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
     

前言  隧道施工技术发展简史

     

一、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和原则

     

二、洞口工程的施工要点

     

三、洞身施工的主要方法


前言    隧道施工技术发展简史


纵观我国隧道修建史,其修建技术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隧道修建技术落后的时期。这一时期基本上是靠人力开挖,手工操作,机具十分简单。


2、20世纪50~70年代,隧道修建技术有所发展时期。隧道施工由以人力为主转为普遍采用中、小型机械施工,隧道建设能力较低,断面分割一般在10 ㎡左右。如隧道开挖采用上、下导坑法,正、反台阶法,漏斗棚架法、蘑菇形开挖法,等等;隧道衬砌采用先拱后墙法或先墙后拱法。


3、20世纪80年代以后,隧道技术进入大发展时期。由于从国外引进了隧道施工大型专用机械设备和先进技术,隧道施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较好岩层里隧道钻爆掘进施工多采用全断面法,半断面法,短台阶法、中导洞法;在软弱地层中隧道开挖施工则采用微台阶法(或加反拱),CD 工法,CRD 工法、单侧洞法、双侧洞法(眼镜法)。


其发展趋势是:掘进分部断面增大以能更好地适应高效率的机械化施工;支护结构骨架的工厂化预制与现场实施相结合以达到及早、快速的安全需求;尽可能实现全断面衬砌施工一次完成以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机械化施工设备


     
     
   
   
   
     
     



   
   
   


一、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和原则


1、施工特点


①施工环境恶劣:封闭的作业空间 ,受地下水、 通风、 燥声、 采光等多种因素制约;

②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处于一个复杂的地质体中,且具有不确定性、变化性。


2、施工原则


根据山岭公路隧道的特点,应严格遵循初支紧跟开挖面、仰拱尽早封闭成环、适时施工二次衬砌的施工原则。


二、洞口工程的施工要点


1、洞口土石方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洞口地质条件、地形地势等合理选择,宜采用台阶法或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① 洞口土石方开挖前先完善洞口排水系统;

② 洞口土石方开挖至成洞面后,预留成洞面核心土,以核心土体作为工作平台施工暗洞超前支护;

③ 暗洞超前支护施工完成后,挖除部分核心土,开始暗洞开挖。

④洞口段预留变形量宜不小于30cm,加强洞内外的监控量测。



2、为了减少边仰坡开挖,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应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提倡“零开挖”进洞理念,合理确定明暗交界位置。

 洞口断面复测是最重要的手段,应以地表高出洞顶标高30~50cm处作为明暗交界面。


三、洞身施工主要方法


1、目前公路隧道常用的几种施工方法,从工程造价和施工速度考虑,施工方法的选择顺序应为: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三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中隔壁(CD)法 →交叉中隔壁(CRD)法→双侧壁导坑法(眼镜法)。


如果从施工安全方面考虑,上述顺序应反过来。


施工工法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工期和效益。


2、施工方法选择的原则


(1)简单根据围岩级别来选择:   


    ①  全断面法适用于Ⅰ~Ⅲ级围岩隧道。

    ②  上下台阶法适用于Ⅲ~Ⅳ级围岩隧道。

    ③  三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适用于Ⅳ~Ⅴ级围岩隧道。

    ④  中隔壁(CD)法或交叉中隔壁(CRD)法适用于围岩较差、浅埋隧道的Ⅴ级围岩。

    ⑤  双侧壁导坑法适用于围岩较差、浅埋、大跨度隧道的Ⅳ~Ⅴ级围岩。


(2)考虑施工和管理因素


    ①  利于整个隧道及洞室断面的支护和衬砌及时封闭成环,确有成效地控制围岩及结构的最终位移和变形;如控制台阶距离、增加临时仰拱等。

    ②  便于更多地采用先进机械和机具投入作业,最大限度地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及提高工作效率;

    ③  过多的工法转换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和资源配备。

    ④   在分部开挖后能稳定的情况下选择简单的工法,工法施工难度大对技术、管理要求高,如过程控制不严,施工不到位,易留下安全隐患。


3、全断面开挖工艺流程图


4、上下台阶法



上下台阶法实例


 比全断面开挖安全度高,当采用微台阶时可以实现上下台阶平行推进,加快施工进度。


     
     
     
     
     


上下台阶法施工要点:


①上台阶循环进尺宜控制在两榀钢拱架距离内;

②上台阶高度控制在3.5~4.2m;

③台阶长度的控制是关键,对于软弱地层应控制在1~1.5倍洞径。通过受力分析,若过大台阶断面形状不利于受力,造成拱脚附近受力大而失去稳定性,台阶若过短,宜造成洞顶土体下滑,引起工作面不稳定,若一定要采用长台阶法施工,应在上台阶底部施作临时仰拱或架设底部横撑。

④若围岩较稳定,台阶长度可适当缩短至3~5m,上下台阶同时钻眼爆破,以起到加快施工进度、减少资源配置的目的。

⑤下台阶开挖时,宜采用先挖侧槽“接腿”、左右错开向前推进的方法,侧槽一次开挖长度宜控制在两榀钢架内不宜过长,靠近边墙范围应特别注意,避免扰动上台阶初期支护。两侧“接腿”完成后开挖中间土体。

⑥初期支护监控量测数据异常时,宜采用增加锁脚锚杆(管)、扩大拱脚、增设临时仰拱等措施。


5、三台阶法


     
       

三台阶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三台阶法实例


比上下台阶法安全度高,但施工干扰大,施工进度较慢。


       
       


三台阶法施工要点:


①上台阶循环进尺宜控制在两榀钢拱架距离内;

②上台阶高度宜为2.0~2.5m,中间台阶高度宜为3.0~3.5m,上、中台阶长度宜为3~5m;

③中台阶及下台阶施工参照上下台阶法下台阶的施工要求。


6、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序

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实例


比三台阶法安全度高,适合于土质或采用微爆破开挖的岩层,施工干扰大,比三台阶法进度慢。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要点:


①环形开挖每循环长度宜为0.5~1m。

②上部弧形导坑、中部核心土、下台阶等各部各错开3~5m,进行平行作业。

③上部开挖高度控制在4.5m左右,中部核心土离隧道顶部2.0m左右,预留核心土面积不应小于整个断面的50%。

④全断面初期支护封闭距拱部开挖面的距离不大于30m。


7、中隔壁(CD)法

     
       

中隔壁(CD)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中隔壁(CD)法实例:


优点:施工安全度较高、控制地层变形较好

缺点:施工进度较台阶法慢、临时工程量和造价也是较台阶法大。

       
         


中隔壁(CD)法施工要点:


①左、右侧各工作面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榀拱架的距离。

②左右部上中台阶高度不大于3.5m(如围岩较稳定时分上下台阶),左右各台阶长度3~5m,左右两侧纵向距离小于1~2倍隧道洞径,且不大于15m。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③根据监控量测信息,初期支护稳定后拆除中隔壁临时支护,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一次拆除长度不超过15m,并加强监控量测,拆除后应立即施作二次衬砌。


8、交叉中隔壁(CRD)法

     
       

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工序

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交叉中隔壁(CRD)法实例:


优点:施工安全度较高、控制地层变形较CD法好,特点是步步成环。

缺点:施工进度较CD法慢、临时工程量和造价也是较CD法大。

     


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要点:


①上台阶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1榀拱架距离,中下台阶控制在1~2榀拱架距离。

②上、中台阶高度宜控制在2.5m,台阶长度为3~5m,左右两侧纵向距离宜小于1倍隧道洞径。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③中隔壁临时支护的拆除参照CD法相关要求。


9、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

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双侧壁导坑法实例:


优点:施工安全度高、控制地层变形比CRD法好

缺点:施工进度较CRD法慢,临时工程量、造价也比CRD法大。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要点:


①两侧壁导坑和中部上台阶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榀拱架距离(0.5m~0.75m),下台阶可控制在两榀拱架距离内(1m~1.5m)。

②侧壁导坑形状应近于椭圆形断面,导坑断面宜为整个断面的1/3 ,导坑跨度不应大于0.3倍隧道宽度;左右导坑施工时,前后错开距离为10~15m,中间土体滞后侧壁10~15m;左右部的台阶开挖高度不应超过3.5米,台阶长度控制在2~3m。

③中隔壁临时支护的拆除参照CD法相关要求。


10、超欠挖控制要点


超欠挖控制是隧道施工的关键,控制不好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更会增加施工成本。


①做好控制点的复测和隧道进出口的联测工作,加强日常施工放样测量工作。

②要根据开挖方法、地质条件等进行动态爆破设计,要有立拱断面采用光面爆破的观念。

③对开挖工进行“定置”管理,熟练的、经验丰富的司钻周边眼和掏槽眼。

④每茬炮均进行断面检查,及时处理,调整爆破参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