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现在有不少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讨论。有的公司大吹特吹“分子键合技术”,实际上是一种舆论公关。我们应根据中国的情况,依据土壤检测、分析报告,确定修复工艺,绝不能一律采用“分子键合技术”。分子键合技术是指分子,离子可通过两个电子形成共价键而结合在一块的分子或离子。分子键合技术是一种化学修复技术。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进行转化,或者说降低毒性。到底效果如何,需要时间,有待长期观察、检测才能最后定论。必须指出:分子键合技术不是把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而是将重金属转化成危害性较低的形态,是一种形态转化。我从事环保工程设计27年,有自己的经验。我担心舆论公关、企业营销手段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误导。请大家一起讨论。我记得深刻的是,2008年,湖南一家造纸厂综合污水,处理量25000t/d,山东一家环保公司销售员说,他们采用新加坡的新技术,物化+氧化沟工艺,说二沉池出水COD只有50mg/L,全国都去参观,得到好评。厂长深信不疑。我跟厂长说,多个心眼,销售归销售,物化+氧化沟工艺是不可能达标的,出水最少COD在320mg/L以上,绝不可能是50m
国内土壤修复技术工程化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快实验室技术走向工程现场是改善我国土壤环境的迫切要求,而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究竟存在着哪些瓶颈呢? 首先是缺乏技术转化的平台,国家有必要建立有形和无形的平台以推进修复产学研一体化,有形的包括加快建立国家级的工程技术中心等方式,无形的包括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修复科研项目,并用各种机制来确保平台的效果。 其次是缺乏技术工程化的承载者——修复企业,特别缺乏技术特色突出的实力型修复企业。在未来几年,国家应该在政策的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帮助国内有潜力的修复企业扩大规模、强化实力,并通过他们加快实现技术的工程转化。 第三是缺乏实用技术的成套设备支持,目前修复大多采用国外较为成熟的技术和成套设备,购置设备的成本昂贵,维护成本高,无法体现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限制了很多技术的工程转化,因此加快修复工程设备的国产化成为当务之急,在这点上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方法予以扶持。 第四是修复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缺乏,由于我国修复工程化的路刚刚起步,懂